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2012年小洋山近岸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特征
作者姓名:陈立婧  张薇  边佳胤  薛俊增
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 省部共建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1306;上海海洋大学 省部共建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1306;上海海洋大学 省部共建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1306;上海海洋大学 省部共建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1306
基金项目: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S30701);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中心(ZF1206);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11dz1205000)
摘    要:洋山港是中国首个离岸式深水港口,小洋山位于洋山港海域北侧。2012年1月-12月对小洋山近岸水域浮游植物进行了采样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83种,隶属7门77属。其中硅藻门为主要类群,共51属143种,占物种丰富度的78.14%。浮游植物的年平均细胞丰度为(7.01±6.26)×104cell/L。骨条藻(Skeletonema sp.)和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为全年优势种,细长列海链藻(Thalassiosira leptopus)、碎片菱形藻(Nitzschia frustulum)、菱形缝舟藻(Rhaphoneis rhomoides)和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为常见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和Pielous均匀度指数(J)全年均值分别为2.59±0.75、4.00±1.44和0.55±0.15。硅藻商全年均值为1.06±0.20。冗余分析(RDA)表明对该水域浮游植物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是盐度、水温、溶解氧和悬浮物浓度。

关 键 词:洋山港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收稿时间:2013-12-19
修稿时间:2014-03-05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