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7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38篇
林业   21篇
农学   60篇
基础科学   2篇
  76篇
综合类   453篇
农作物   48篇
水产渔业   58篇
畜牧兽医   92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10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7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direct and residual contributions of legumes to the yield and nitrogen (N) uptake of maize during the wet seasons of 1994 and 1995 at the University Farm, Abubakar Tafawa Balewa University, Bauchi, Nigeria,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Guinea savannah of Nigeria. Nodulating soybean, lablab, green gram and black gram contributed to the yield and N uptake of maize either intercropped with the legumes or grown after legumes as a sole crop. Direct transfer of N from the nodulating soybean, lablab, green gram and black gram to the intercropped maize was 24.9–28.1, 23.8–29.2, 19.7–22.1 and 18.4–18.6 kg N ha–1, respectively. However, the transfer of residual N from these legumes to the succeeding maize crop was 18.4–20.0, 19.5–29.9, 12.0–13.7 and 9.3–10.3 kg N ha–1, respectively. Four years of continuous lablab cropping resulted in yields and N uptake of the succeeding maize crop grown without fertilizer N that were comparable to the yields and N uptake of the succeeding maize crop supplied with 40–45 kg N ha–1 and grown after 4 years of continuous sorghum cropping. It may therefore be concluded that nodulating soybean, lablab, green gram and black gram may be either intercropped or grown in rotation with cereals in order to economize the use of fertilizer N for maize production in the Nigerian savannah.  相似文献   
2.
一株新的化能无机营养菌——聚积碳酸镁的细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新疆吐鲁番盆地分离了一株新的化能无机营养菌Tp892 4,其主要特征是聚积碳酸镁 ,只在镁盐和碳酸钠的培养基中迅速生长繁殖。细胞球形 ,成串而有规则地排列在碳酸镁的晶体中。菌落白色、坚硬、中间隆起向外散射形成雪花状。细菌能在 10~ 75℃的温度范围和 8~ 14的 pH范围内生长。致死温度 10 0℃ 5 0′ ,平均代时 0 .5hr。这与“伯杰细菌鉴定手册”和“伯杰系统细菌手册”中描述的化能无机营养菌有明显的差别 ,至今国内外尚未见过报道。根据这些特性 ,作者认为该菌是一种新的聚积碳酸镁的化能无机营养菌 ,暂命名为吐鲁番聚镁球菌Polymagcoccusturpanensissp .nov .  相似文献   
3.
昆虫病原线虫和共生细菌培养系统中噬菌体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紫外照射、温度、pH、盐度诱导五株溶源性共生菌株Xenorhabdus和Photorhabdus同时测定斯氏和异小杆属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 A24,S.carpacapsae ALL,S.feltiae English,S.feltiae SN,Heterorhabditis bacterophora H06在体外培养过程中是否存在感染共生细菌的噬菌体。结果未发现噬菌斑,说明实验菌株在实验诱导条件下以及昆虫病原线虫固体培养系统中不可能诱发噬菌体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拟南芥中硝酸盐的吸收、转运和分配是通过硝酸盐转运蛋白(nitrate transporter, NRT)实现的。尽管之前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推测大豆GmNRT1.2s可能参与共生固氮过程,但尚未开展相应的功能研究。本研究通过对其表达模式分析収现,GmNRT1.2a和GmNRT1.2b分别在根和叶中高表达,且受硝酸盐诱导,在接种根瘤菌与结瘤因子(nodfactors,NFs)后表达量明显升高。功能研究结果显示,过表达GmNRT1.2a或GmNRT1.2b后大豆根瘤数目显著增加。本研究为深入探究GmNRT1.2a和GmNRT1.2b调控大豆共生固氮过程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对已分离到的多菌灵降解菌进行16S r DNA序列分析后,采用均匀设计法,优化多菌灵降解菌降解条件。用4因素6水平混合均匀设计表,综合考察培养时间、接种量、p H、温度对多菌灵降解菌降解能力的影响。通过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得出最终降解条件为:培养时间6 d、接种量10%、p H 4.0、温度为45℃时,最优目标函数Y(降解率)为68.65%。进一步进行盆栽试验,检测该菌在实际应用中的降解效率为59.54%。  相似文献   
6.
凤舞剑  朱强  白耀博  曹丹  陶佩琳 《蔬菜》2021,(12):40-45
为了有效防控草莓根腐病,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徐州地区草莓根腐病病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分离、纯化后获取了5个真菌菌株,经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碱基序列测定结果比对发现:CMGF-1是胶孢炭疽菌或其亚种,CMGF-2和CMGF-3是棒孢拟盘多毛孢或其亚种,CMGF-4和CMGF-5是串珠镰刀菌或其亚种。黑根根腐的致病菌主要是镰刀菌和拟盘多毛孢菌,而红中柱根腐的致病菌是胶孢炭疽菌。  相似文献   
7.
2株重组根瘤菌在4个大豆品种根圈中定殖动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灭菌和未灭菌土盆栽缩影条件下,比较研究了重组大豆根瘤菌HN01DL和TA113QD在4个不同品种大豆根圈中的定殖动态与水平,并初步考察了其与共生效应的关系。结果表明:HN01DL在渝豆1号和宁镇1号大豆根圈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竞争性,而TA113QD则在Williams大豆根圈的适应性较强,在宁镇1号大豆根圈的适应性较差,且供试菌在4种大豆根圈定殖动态与水平的差异在共生效应上也有一定程度的反映,但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利用传统的细菌分离方法,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对毛竹竹鞭内生细菌的特征和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从福建省武夷山、将乐、长汀毛竹竹鞭中分离到34株内生细菌,初步归属于14属,20种。来源于不同地区的毛竹竹鞭内生细菌组成存在较大差异,其优势菌群为产碱杆菌属(Alcaligenes)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相似文献   
9.
棉花黄萎菌拮抗菌BDT-25的鉴定及抗菌蛋白产生条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拮抗细菌BDT_25是从根际土壤中分离到的一株对棉花黄萎病菌具有强烈抑制作用的芽孢杆菌。经生理生化特征的鉴定,证明BDT_25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此外,该菌株还对棉花枯萎病菌、棉花立枯病菌等10种其他病原真菌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为一株广谱拮抗细菌菌株。通过对BDT_25菌株培养条件的研究发现,采用NB液体培养基,28℃,170 r/min培养48 h所得发酵液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发酵液经硫酸铵沉淀粗提到对棉花黄萎病菌具有抑制作用的提取物,进一步实验表明,该拮抗物质对热和多种蛋白酶敏感,证实其为抗菌蛋白。  相似文献   
10.
红鳍东方皮肤溃烂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体表溃烂的养殖红鳍东方鲀(Fugu obscurus)病灶处分离到1株优势生长菌,编号为H-06091.分别通过创伤浸泡和注射方式感染健康红鳍东方鲀,发现这两种途径均可引发皮肤溃烂,两种途径的感染率均为100%,2×108 cell/mL.菌浓度注射组死亡率为100%,4×107 cell/mL菌浓度注射组死亡率为50%,创伤浸泡感染未见死亡.药敏实验表明,复方新诺明、呋喃妥因、链霉素、环丙沙星、利福平、红霉素、氟哌酸、氟嗪酸、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四环素、青霉素G等抗菌素对H-06091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按照<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进行菌种鉴定并测定其16S rRNA基因序列,结果表明,该菌呈革兰氏染色阴性,氧化酶阳性,接触酶阳性,V-P试验阴性,硝酸盐还原反应阳性等特征,符合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特征,其16s rRNA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哈氏弧菌同源性为99%,因此将H-06091鉴定为哈氏弧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