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1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53篇
林业   10篇
农学   283篇
基础科学   30篇
  139篇
综合类   611篇
农作物   84篇
水产渔业   108篇
畜牧兽医   30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8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豫谷6号是应用有性杂交技术,经连续南繁、温室加代选择育成的夏谷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高抗倒伏、高度抗旱、综合抗病力强等优良特性,适宜中等以上肥力水、旱地种植。  相似文献   
2.
野生青狗尾草与中国栽培谷子进行杂交,并用浸有氟特力溶液的小培养皿进行发芽试验,快速鉴别F2代的抗除草剂性能。抗性被隐性基因控制,但更确切的结果有待进一步试验。氟特力不同用药量的选择试验表明,对氟特力抗性与敏感不同的谷子品种在 0~2.4 L/hm2 的处理表现不同,抗型品种的抗性大约是敏感型抗性的5倍。为我们选育谷子抗性新品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长杂2号在襄垣县的表现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郭晋襄  李会霞  田岗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11):1174-1176
对优质、高产谷子杂交种长杂2号的特征特性及其在襄垣地区的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杂交种丰产、稳产、抗逆性强。针对其特点提出了相应的优质高产栽培措施:适时播种、适时喷除草剂并间苗、公顷留苗不应超过30万株、综合防治病虫害、及时抢收,为该品种大面积种植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4.
中国不同品种谷子抗性淀粉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性淀粉是谷子中的重要功能成分。对来自中国4个生态区10个省份216个谷子品种抗性淀粉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谷子地方品种抗性淀粉平均值为2.43%,含量变幅为0.00%~6.74%,变异系数为50.26%,呈偏正态分布;不同生态区谷子抗性淀粉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黄土高原,且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之间差异显著(P0.05);不同省份抗性淀粉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黑龙江谷子抗性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内蒙古和甘肃(P0.05),其他省份间差异不大;不同省份谷子(黑龙江除外)和不同生态区品种谷子抗性淀粉含量以2.00%~4.00%为主。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是对我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的物流方式进行探究,结合现在我国的生鲜农产品冷链运输技术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大胆的预测,并提出我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的运输技术的网络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糜子的小孢子发生与花粉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结果表明,糜子小孢子发生与花粉发育的细胞学过程,与稻麦等禾本科作物相似:减数分裂属顺序型,一般形成等面形四分体;也观察到线形、T形及各种倾斜形的四分体;小孢子经两次有丝分裂发育成三核型花粉粒;成熟的花粉粒为球形,具一个萌发孔,直径48(45~52)μm.花粉发育过程中,生殖细胞的运动、淀粉积累时期及花粉粒体积增大动态的观察结果与一些报道不同.糜子的小孢子发生和花粉发育与花药长度存在密切关系,而花药长度随时间呈S形增长方式.本文利用上述关系求得小孢子发生与花粉发育各阶段的经历时间.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的气吸式谷子精量排种器在播种作业时容易堵孔,导致穴粒数不准确及窝眼式谷子精量排种器在排种区种子在窝眼内堆积致使排种困难和高速作业时充种效果差等问题,应用TRIZ理论将现有的谷子排种器所出现的问题转化为矛盾矩阵,并运用39个工程参数以及40个发明原理,结合谷子精量播种技术对谷子精量排种器进行创新设计,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的正负压型孔轮组合式谷子精量排种器,并对改进后的排种器进行台架单因素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排种器播种合格指数随真空度和型孔轮转速的增大先升高后下降,最高可达85.6%。  相似文献   
8.
对来自不同生态区224个谷子品种材料的农艺性状进行聚类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7个农艺性状的变异范围为11.20%~110.70%,各农艺性状的变异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有效穗数、籽粒颜色、穗重、穗粒重、码粒数、单株草重、米色、穗型、茎秆粗度、籽粒形状、植株颜色、穗颈形状、穗码密度、穗粗、护颖颜色、刚毛长度、穗颈长度、穗长、刚毛颜色、花药颜色、倒二叶宽、抽穗期、千粒重、株高、伸长节节数、叶姿、倒二叶长。单株穗粒重与穗重、单株草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用Ward离差平方和聚类分析发现,当欧式距离为19时,224个谷子品种可以分为六大类群,第Ⅰ类群(83份材料)生育期较短,属早熟类型,千粒重较大,穗较粗,但其他性状属于中等水平;第Ⅱ类群(64份材料)生育期相对较短,穗重、穗粒重在各类群中处于较高水平;第Ⅲ类群(41份材料)生育期最长,属晚熟类型,株高较高,分蘖较少,产量较低;第Ⅳ类群(25份材料)生育期较长,属中晚熟类型,株高较低,分蘖数较少,产量属中下等水平;第Ⅴ类群(1份材料)生育期较长,属中晚熟类型,刚毛较长,叶片较窄,株高较高,分蘖数较多,单株草重最大,千粒重和产量属中上等水平;第Ⅵ类群(...  相似文献   
9.
半干旱区旱地不同覆盖方式对糜子耗水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半干旱区旱地不同覆盖方式对糜子耗水特征和产量的影响,测定了全膜覆土穴播(PMS)、全膜覆盖穴播(PM)和露地穴播(CK)3种不同处理的糜子发育动态、0—200cm土壤水分季节变化、糜子地上生物量动态、产量和耗水量。2a的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后糜子营养生长期缩短,生殖生长时期延长,但全生育期缩短;PMS处理的糜子的生育期较CK缩短12~13d,较PM延长10~11d。地膜覆盖使糜子拔节前0—20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增加,随糜子生育进程的推进,3种处理的耗水量依次为:PM>PMS>CK。在抽穗前,PM的地上生物量最大,其次为PMS,CK最小;在收获期,PMS的生物量和籽粒产量均显著高于PM。PM和PMS的产量较CK分别在2009和2010年提高了83.53%和64.56%,115.51%和84.47%;与PM处理相比,PMS的糜子产量在2009年和2010年提高了17.42%,18.18%,但两个处理的土壤耗水量在2a均无显著差异。因此,通过覆盖降低棵间蒸发是提高旱地糜子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主要途径。通过覆盖方式的选择来调控糜子的发育进程和耗水过程,对提高糜子产量和WUE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Abstract

Pearl millet (Pennisetum americanum L. Leeke) has an inherent rapid growth rate that often presents management problems to achieve optimum utilization by livestock throughout the growing season. Both the rapid spring–summer growth rate and photoperiodism that diminishes growth in late summer—early fall creates the need to use both grazing and mechanical defoliation to have efficient use of forage production. The objectives of this 2‐year field study were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a growth regulator, mefluidide (N‐[2, 4‐dimethyl‐5‐([(trifluoromethyl) sulfonyl] amino) phenyl] acetamide), on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nutritive parameters of “Millex 24” pearl millet. Mefluidide was broadcast applied at different rate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n dry matter (DM) yield and nutritive value of leaves and stems of pearl millet. Mefluidide reduced DM biomass at each weekly harvest, and at three weeks post‐treatment DM was reduced 3‐fold in Year 1 and 2‐fold in Year 2. Percent leaf, however, was nearly doubled by mefluidide application. Crude protein (CP) of leaves was not affected by mefluidide, however, CP of treated stem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 < 0.05) than untreated pearl millet. Fiber components were lowered (P < 0.05) in treated leaves and stems compared to untreated pearl millet. The 2‐year study showed that mefluidide enhanced nutritive value of pearl millet, but at the expense of D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