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4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86篇
林业   47篇
农学   72篇
基础科学   45篇
  454篇
综合类   200篇
农作物   35篇
水产渔业   137篇
畜牧兽医   44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6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驾驶员心理学和生理学角度探讨了汽车夜间会车时眩目的机理.由于传统的前照灯配光设计停留在二维的层面上,设计周期长,且配光效果差,很难达到防眩目的要求.本文通过Reflector CAD软件反求出了符合ECE法规配光要求的自由曲面前照灯反射镜的三维模型,该模型可以直接用于数控程序的编制,减小了前照灯的设计成本和设计周期,利用TracePro软件对模型进行近光配光的仿真实验,通过光线追踪的方法避免了实际配光实验时调整反射镜配光所需的反复制造过程,同时又保证了前照灯防眩目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2014年浑善达克沙地黄柳生长季水分来源同位素示踪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柳是我国内蒙古东部和辽宁西部沙丘上广泛分布的多年生灌木,是极佳的固沙树种.通过利用氢同位素示踪方法,测定了2014年浑善达克沙地黄柳生长季茎干水与潜在水源(降水、土壤水、地下水)氢同位素比率δD值,并利用多源线性混合模型IsoSource,计算了黄柳对各潜在水源的利用比例.结果表明:在5月黄柳80%以上利用120 ~ 160 cm土壤水和地下水;6月主要吸收0~40 cm土壤水;7月主要吸收120~160 cm土壤水;8月以地下水为主要水源,利用率为82%.这表明生长在不同季节的黄柳对于各潜在水源的利用有特定的适应结果,同时也说明荒漠灌木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朝着最优的方向发展,实现最大限度的水分利用.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对中亚高山区水循环影响显著,加剧了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认识区域内陆河径流组分特征对于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塔里木盆地西南部提孜那甫河流域过去60a(1957-2016年)的气象、径流数据,分析了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及径流组分的响应.结果 表明:(1)过去60 a来,流域气温及山区降水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自2...  相似文献   
4.
树木年轮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娜  刘常富  濮佳明 《湖南农业科学》2009,(11):135-137,141
树木年轮的生长和立地环境密切相关并受多种气候因子的影响.针对国内外树木年轮学的研究成果,综述了树木年轮的宽度、密度、同位素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同时系统概述了树木年轮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提出应扩宽研究区域和加强阔叶树种的树木年轮学研究、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全球变化研究中在重建古气候,森林结构和功能动态、群落演替、林业管理及减灾防灾等等方面的应用、在进行树木年轮学研究时应考虑多重因子的共同作用等建议,为我国的树木年轮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 ,分析和探讨了三个水平的土壤水分条件对分蘖期和成熟期收获的旱稻(OryzasativaL .)生物量累积、水分利用率 (WUE)、植株不同部位的碳同位素识别值 (CID)的影响 ,并了解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水分条件包括 :饱和含水量 (W1 )、饱和含水量的 70 %(W2 )、饱和含水量的 4 0 %(W3)。结果表明当土壤水分条件从W1降低到W2时 ,分蘖期收获的生物量降低 4 5 %左右 ,成熟期收获的生物量降低 1 6 %~ 1 9%;而当从W1降低到W3时 ,分蘖期收获的生物量降低 73%左右 ,成熟期收获的生物量降低 5 5 %~ 5 7%。然而 ,根据地上部干重计算而来的WUE(WUE 地上部 )和根据全株干重计算而来的WUE(WUE 全株 )则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而增加 ,其增幅在分蘖期为 0 .0 7~ 0 .2 8gkg-1 ,在成熟期为 0 .0 7~ 0 .4 5gkg-1 。植株的CID值变幅为 1 7.0~ 2 0 .6 ,但植株不同部位间差别显著 ,分蘖期收获的样品CID值从小到大的顺序为 :根 <最近完全伸展叶 <叶芽 <茎秆 ;而成熟期收获的样品CID值从小到大的顺序为 :籽粒 <根 <茎秆 <旗叶。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 ,植株所有部位的CID值亦显著减小。叶部的CID值与WUE 地上部(和WUE 全株 )之间呈一致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To enable the estimation of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rates of free glycine in soils through 15N isotope dilution experiments, an isotope dilution mass spectrometric method was developed. The method, which enabled high precision N isotope ratio determination of glycine in soil extracts at δ15N levels up to 4000‰ and concentrations from approximately 2 μM, is based on the following steps: (i) addition of glycine spike to the soil extract, (ii) removal of humic substances and pre-concentration of glycine using solid phase extraction, (iii) derivatization of amino acids, (iv) separation of the derivatives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 (GC), (v) their combustion to yield sample N2 gas, and (vi) finally the use of N isotope ratio mass spectrometry (IRMS). Judging by uncertainty budget calculations, the precision obtained (SD=0.01-0.06 at% 15N) is sufficient for detecting differences in N isotopic ratios obtained in 15N isotope dilution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优化了采用反硝化细菌法同时测定土壤浸提液中硝酸盐氮氧同位素组成的方法。在已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通过采用5000~8000 r·min-1的转速离心、高纯氮气吹扫1 h、减少加样量及改造仪器自动进样器等措施对已发表方法进行了优化。对国际标准样品USGS34的分析表明,0.1~0.8μg NO-3-N样品量即可以得到较稳定、准确的测定值和校正值;同一时间内制备的硝酸盐δ15N的SD介于0.05‰~0.09‰之间,δ18O的SD介于0.28‰~0.48‰之间;在三个月之内δ15N和δ18O的测定值基本一致,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度、精密度和稳定性。通过研究浸提剂、保存条件以及加热对测定土壤浸提液中硝酸盐氮氧同位素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常用的去离子水、KCl、Ca Cl2可能都含有微量的硝酸盐,随着加样量增大,浸提剂中含有的硝酸盐可能就会影响δ15N和δ18O的测定;对于土壤硝酸盐的浸提液,冷冻保存效果较好,保证了土壤硝酸盐氮氧同位素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尽管加热对硝酸盐标准样品USGS34和IAEA-NO3的δ15N没有显著影响,但δ18O显著升高,说明加热易引起氧同位素分馏;而土壤硝酸盐浸提液样品加热前后的δ15N和δ18O的测定值没有显著变化,因此为避免产生氧同位素分馏和节省测试时间,建议同时测定土壤浸提液硝酸盐δ15N和δ18O时直接和反硝化细菌反应。应用本方法对不同肥料处理田间土壤浸提液硝酸盐的氮氧同位素组成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8.
Summary We studied the effect of three successive cuttings on N uptake and fixation and N distribution in Leucaena leucocephala. Two isolines, uninoculated or inoculated with three different Rhizobium strains, were grown for 36 weeks and cut every 12 weeks. The soil was labelled with 50 ppm KNO3 enriched with 10 atom % 15N excess soon after the first cutting. Except for the atom % 15N excess in branches of K28 at the second cutting, both the L. leucocephala isolines showed similar patterns of total N, fixed N2, and N from fertilizer distribution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plant at each cutting. The Rhizobium strain did not influence the partitioning of 15N among the different plant part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15N enrichment occurred in different parts. Live nodules of both isolines showed the lowest atom % 15N excess values (0.087), followed by leaves (0.492), branches (0.552), stems (0.591), and roots (0.857). The roots contained about 60% of the total plant N and about 70% of the total N derived from fertilizer over the successive cuttings. The total N2 fixed in the roots was about 60% of that fixed in the whole plant, while the shoots contained only 20% of the fixed N2. We conclude that N reserves in roots and nodules constitute another N source that must be taken into account when estimating fixed N2 or the N balance after pruning or cutting plants. 15N enrichment declined up to about fivefold in the reference and the N2-fixing plants over 24 weeks following the 15N application. The proportion and the amounts of N derived from fertilizer decreased, while the amount derived from N2 fixation increased with time although its proportion remained constant.  相似文献   
9.
喷灌条件下水氮用量对玉米氮素吸收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不同水氮管理模式下玉米花前、花后氮素吸收、转运规律,探究作物氮、肥料氮、土壤氮之间的关系以及干物质吸收转运规律,以大田试验为基础,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设置3个灌水定额水平(W1:40 mm,W2:60 mm,W3:80 mm)和4个施氮量水平(N0:0 kg/hm2,N1:180 kg/hm2,N2:240 kg/hm2,N3:300 kg/hm2),分析比较了不同水氮管理模式对玉米氮素累积量、转运量、氮素籽粒贡献率、肥料氮和土壤氮的吸收转运规律,以及干物质转运量和干物质籽粒贡献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回收率为21. 27%~44. 64%,N2W2处理的氮肥回收率最高。成熟期各器官氮素累积量由大到小依次为籽粒、叶、茎、穗叶,中等施氮水平下植株氮素累积量最高,玉米植株氮素在W1水平显著降低(P 0. 05)。各器官氮素转运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叶、茎、穗叶,施氮处理整株玉米氮素转运量较未施氮处理均有所提高,N2W2处理氮素转运量最高,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P 0. 05)。参与转运的氮素中,土壤氮转运量大于肥料氮转运量。玉米各器官15N转运量和土壤氮转运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叶、茎、穗叶,整株玉米植株中参与转运的氮素有22. 43%~39. 45%来自肥料,中等施氮灌水处理各器官在向籽粒转运较高肥料氮的同时,还能保证较高的土壤氮转运量。不同器官氮素籽粒贡献率由大到小依次为叶、茎、穗叶,各器官氮素转运量占籽粒氮素累积量的18. 29%~44. 29%,贡献率最大值出现在N2W2处理。干物质转运量以及籽粒贡献率均由大到小依次为茎、叶、穗叶,N2W2处理籽粒干物质累积量和干物质籽粒贡献率均最高。结合玉米干物质累积与转运规律以及氮素吸收利用规律,建议当地玉米种植采用灌水60 mm、施氮240 kg/hm2的水氮管理模式。研究结果可为东北地区玉米水氮管理方式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广东地质发展简史及植物区系溯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植物区系的发展由来已久,现代的广东植物是晚白垩世或早第三世的孑遗物,地层中存在磊量的古植物化石。如本内苏铁,银杏,苏铁等极为丰富,种子特别是大羽羊齿尤为突出,而且在白垩纪晚期至第三纪的广东地层中,存在着丰富的现代植物的化石或化石孢粉组合,如朴树,桦木、鹅耳枥及松、冷杉、雪松等,还有其它阔叶树和针叶树,所有这些都与广东复杂的地质发展史密切相关,它预示着广东植物区系可能起源于亚带山地,而且广东无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