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6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6篇
  12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弄清高温抗条锈病的抗性机制,利用荧光显微技术和电镜技术研究了高温抗条锈性品种小偃6号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在高温抗条锈性表达时,病斑周围寄主细胞发生坏死和木质化,在高温处理24h,坏死细胞和木质化细胞数分别为初期的17.1和23.8倍。从超微结构观察,在高温抗条锈性表达时,侵染点附近寄主细胞壁表面凹凸不平、粗糙,细胞壁的厚度也较健康细胞厚。之后,细胞内的细胞器消解,仅有沿细胞壁分布的原生质和残存的一些颗粒状物质。  相似文献   
2.
不同配比的牛粪与玉米秸秆对高温堆肥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研究了牛粪与玉米秸杆不同配比(体积比)条件下对高温堆肥的影响.结果表明:牛粪与玉米秸秆以3∶7配比效果最佳,堆肥升温快,2 d达到55℃,高温维持时间为16 d,达到了快速腐熟的目的;至堆肥结束时,堆体无恶臭,呈现黑褐色,体积减少量为56%,pH 8.4,总固体溶解量为1 275 mg·L-1,电导率为2.55 ms·...  相似文献   
3.
在人工气候室内采用盆栽土培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程度高温胁迫对希蒙得木幼苗叶片光合作用和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CK)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双峰”型,高温处理后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T1和T2处理比CK同一时间峰值分别下降了17.4%和35.5%.T1和T2处理叶片的蒸腾速率(Tr)显著降...  相似文献   
4.
复合菌剂解无机磷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采用单纯形重心设计方法对3株耐高温解无机磷菌株(P1、P2、P3)进行了复合功能菌剂的组合,并通过响应曲面法(RSM)建立了耐高温功能复合菌剂解磷条件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对复合菌剂的解磷条件进行优化.对7组实验水平的分析结果表明:组合4(P1:P2:P3=0:50%:50%)各个菌株间能够相互促进,协同共生效果最佳,解磷量为241.70 mg·L-1,显著高于各单株菌与其他组合.中心组合实验Box-Behnken对影响复合功能菌剂解磷量的5个关键因素[培养时间(x1)、培养温度(x2)、pH(x3)、磷矿粉添加量(x4)、接种量(xs)]的最佳水平范围及其交互作用进行设计.试验数据多元拟合结果表明:(1)培养时间一次项、pH一次项、培养时间和pH交互项、培养时间和磷矿粉添加量交互项、温度和磷矿粉添加量交互项、以及所有二次项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2)培养时间、pH对复合功能菌剂解磷量影响较强,其他因素的影响效果由大到小依次为接种量、磷矿粉添加量、温度.(3)优化得到耐高温复合功能解磷菌剂最佳解磷条件为培养时间7.18d,培养温度49.98℃,pH6.63,磷矿粉添加量6.21 g·L-1,接种量6.07%.验证试验表明,响应曲面法可以科学有效构建复合菌剂解磷条件的数学模型,合理优化解磷条件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印度产紫菜Pyropia chauhanii优良品系的选育与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培育出藻体薄且适合在我国南方高水温海区栽培的紫菜新品种,利用~(60)Co-γ射线辐照和高温胁迫处理印度产紫菜Pyropia chauhanii野生型品系(PC-WT)的叶状体,分离出优良品系PC-M,随后通过研究2个品系在耐高温性、生长、主要光合色素含量、单孢子和壳孢子放散量等方面的差异后发现,在18和23°C温度组中,2个品系的壳孢子存活率、分裂率和假根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在27和29°C温度组中,PC-M品系的壳孢子存活率比PC-WT品系分别提高了250.7%和305.4%,分裂率分别提高了42.4%和67.1%,假根发生率分别提高了86.6%和175.3%;将在23°C下培养30 d的叶状体分别置于18、23、27和29°C下培养10 d,在18、23和27°C组中,PC-M品系的叶状体绝对生长率分别是PC-WT品系的5.1、5.3和7.5倍,特定生长率分别是PC-WT品系的1.3、1.3和1.8倍;在27°C下培养15 d或在29°C下培养10 d,PC-WT品系的叶状体均放散了大量的单孢子,藻体流失严重,仅剩下基部,而PC-M品系的叶状体均没有放散单孢子、藻体形态完整、光泽好、生长速率快,培养至30 d后才发生轻微的卷曲。与PC-WT品系相比,常温组(23°C)的PC-M品系的3种主要光合色素(chl.a、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含量以及壳孢子放散量分别提高了39.4%、209.8%、94.8%和36.7%,但藻体的平均厚度反而减少了31.6%。上述结果证实,与PC-WT品系相比,PC-M品系具有藻体薄、色素含量高、生长快、耐高温、壳孢子放散量大、单孢子不放散等优点,有望被培育成适宜栽培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坛紫菜耐高温品系的选育与海区中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人工诱变和体细胞再生技术,选育出可在30℃下生长的坛紫菜耐高温品(Q-1),实验结果表明:(1)在高温(28℃和30℃)下培养15d,Q-1品系的壳孢子成活率分别为76.8%和60.1%,分裂率分别为100%和83%;而对照组野生型(WT)品系的壳孢子成活率分别为15.9%和6.7%,分裂率分别为90.4%和63.8%。Q-1品系的壳孢子成活率和分裂率均远高于WT品系。(2)在常温(24℃)下培养35d的Q-1和WT品系壳孢子苗,在24℃、28℃和30℃组中再分别培养25d,Q-1品系的苗平均体长分别增加了19.4、10.8和2.8倍,而WT品系的苗平均体长分别只增加了7.3、1.7和0.9倍;Q-1品系的苗平均体长分别为WT品系的2.5、5.8和1.9倍。另外,在28℃和30℃中培养15d的WT品系幼苗发生了大面积腐烂;而Q-1品系幼苗没有出现任何烂苗迹象,表现出较好的生长。Q-1品系在海区中试中也表现出很好的耐高温特性。2008年秋季,坛紫菜采苗后遇到了长时间的高温天气,当地传统养殖的坛紫菜野生种发生了大规模腐烂与脱苗,产量大幅度减少;而Q-1品系的苗仍然维持良好的生长势头,没有出现烂苗,取得了高产。由此证实,Q-1品系是既能较快生长又耐高温的品系,有很大的生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1-甲基环丙烯对高温下香蕉果实后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香蕉果实为试材,研究了1-甲基环丙烯(1-MCP)对高温逆境下香蕉果实后熟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35℃高温下贮藏的香蕉果实出现了明显的青皮熟现象,而0.5μL/L的1-MCP处理24h后可显著抑制高温下贮藏果实硬度的降低,延缓果皮细胞膜透性的升高,同时有效地延迟了果肉中淀粉酶活性升高、淀粉含量下降及可溶性糖含量上升。1-MCP处理果实于35℃下贮藏9d后移入20℃环境,进一步延缓了这些后熟生理变化。1-MCP和高温均抑制了果皮叶绿素含量下降,因此1-MCP处理减轻了香蕉热害的程度,延长了果实在高温下的贮藏寿命。  相似文献   
8.
对40 mm厚杉木锯材制定两个高温干燥工艺并进行试验研究,检测和分析干燥周期、干燥速率、锯材干燥质量等指标。干燥工艺I采用高温湿空气进行干燥;干燥工艺II在干燥前期高含水率阶段采用过热蒸汽条件,干燥后期低含水率阶段采用高温湿空气进行干燥。结果显示:两个干燥工艺在各阶段的干燥速率差异明显,干燥前期工艺II的干燥速率为1.30%/h,较工艺I低约37.2%;但干燥后期工艺II的干燥速率为1.89%/h,较工艺I高约70.27%。干燥工艺II可以有效避免锯材内裂的发生,干燥质量满足GB/T 6491—2012《锯材干燥质量》二级材的指标要求,干燥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9.
The development of floral organs in upland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is related to squares and yield formation. The germination percentage of pollen grains, the rate of anther dehiscence and the length of filaments and styles of 11 upland cotton cultivars were determined before and after high-temperature periods by pollen grain culture in vitro. We aimed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high temperature on pollen germination in styles and on stamen characteristics. The number of pollen tubes in styles and cytological structure of anthers were also tested under simulation of high temperatures by paraffin sectioning of cotton anthers. We found that the germination percentage of pollen grains and rate of anthers dehiscence of Ke 1053, Simian 4 and the male parent of Xiangzamian 3 were greater than those of other cultivars under high field temperature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length ratio of filaments and styles and filaments length between 11 upland cotton cultivars under high field temperatures. After high-temperature periods in the field, the difference in pollen germination percentage, anther dehiscence, style and filament length between the 11 cultivars was not significant. The number of pollen tubes in Ke 1053, Simian 4 and the male parent of Xiangzamian 3 was greater than those of other cultivars under the high simulation temperature. The number of deformed pollen grains in anthers was also less than those of other cultivars. These result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field conditions. This experiment indicated that germination percentage of pollen grains and the rate of anther dehiscence are useful as indicators for screening high-temperature tolerance. The length ratio of filaments and styles and the filaments length could be used as parameters for screening high-temperature tolerance cultivars.  相似文献   
10.
模拟北方冬暖式大棚内的日变温模式,试验了日最高温分别为33、35和37℃的高温脉冲对1~5日龄瓜型棉蚜即瓜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繁殖和寿命的影响。与日最高温33℃和35℃的高温脉冲相比,日最高温37℃的高温脉冲能显著降低成蚜的寿命和终身生殖量,高日龄瓜蚜经历高温后的终身生殖量和寿命明显降低。在43℃和45℃下1~6 h的短期高温对1~5日龄瓜蚜存活率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45℃高温下处理3 h,瓜蚜的平均存活率可降到70%以下;43℃高温下处理4 h,除低日龄瓜蚜有较低的存活率外,高日龄的全部死亡。表明高温闷棚防治温室瓜蚜在生产实践中可考虑适当降低温度、延长高温持续的时间,也能达到抑制瓜蚜种群增长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