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1篇
  22篇
综合类   75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47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北地区早熟松花菜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浙北松花菜秋季栽培区选择试点,对6个早熟松花菜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浙农松花50天是浙北地区秋季抢早栽培的较为理想的品种,而农美50天产量潜力最大,但成熟期略迟,生产上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花椰菜的单球质量、成熟期、株高株展、花球品质等主要性状的遗传规律以及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并得出结论:花椰菜主要性状遗传规律以及性状相关性研究对育种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必须注重与田间调查相结合,只有将遗传规律与田间调查有机结合才能提高育种效率,提高育种水平。  相似文献   
3.
优松58是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HZ-28为母本,以自交系HL-94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早熟松散型花椰菜一代杂种。华北地区秋露地从定植至收获60 d(天)左右。株型半直立,生长势强,叶片椭圆形,深绿色,叶缘多波浪;花球半球形,白色,球面光滑,花梗绿,口感脆嫩、甜,品质优,单球质量1.0 kg左右。常规栽培平均每667 m~2产量2 000 kg以上,可适当密植,田间对霜霉病、黑腐病的抗性强于对照津松62,适合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安徽等地秋季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4.
花椰菜霜霉病是影响其生产和品质的主要真菌类病害之一,为探究基因型、环境,以及基因与环境互作效应对花椰菜霜霉病病情指数的影响,对4个花椰菜品种(厦美80天、雪园80天、830-F、黄80天)进行人工接种,调查了3个生长时期、4个不同田间温湿环境条件处理下花椰菜的发病情况,分析霜霉病病情指数与温度、湿度、昼夜温差、积温和日照时数5个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对花椰菜霜霉病抗性的贡献率依次为基因型>环境>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变异幅度分别为77.52%~87.04%、12.33%~19.94%、0.63%~2.54%;黄80天具有较强的霜霉病抗性,可以作为抗性种质资源;花椰菜霜霉病与日均湿度、昼夜温差呈显著正相关,与日均温度、积温呈显著负相关,与日照时数无显著关系。综上,低温和高湿环境会加剧花椰菜霜霉病的发生,选用抗病品种、秋冬季注意保温、保持通风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霜霉病发生。  相似文献   
5.
花椰菜雄性不育系组培快繁及无糖培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花椰菜雄性不育亲本的花球为外植体,进行组培快繁及无糖生产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在MS+BA 1.0 mg/L+NAA 0.3 mg/L的培养基上诱导,25 d时不定芽的分化率达到96%,继代增殖在MS+BA 0.6 mg/L+NAA 0.1 mg/L的培养基效果最好,增殖率可达4.25倍。无糖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为MS无机成分+NAA 0.1,光照4 000 lx,CO2浓度1 000 mL/L,11 d可大量生根。通过上述方法,1个花球,在4个月可生产上万株组培苗,是一种高效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花椰菜花球产量与其他主要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花椰菜BrassicaoleraceaL.var.botrytis白杨品种研究花球产量与其他主要性状的关系并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花椰菜生育过程植株、根、茎和叶鲜质量及叶面积均呈单峰曲线增长,叶质量、叶面积、株质量、花球茎直径、花球直径与花球质量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并得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花球质量=0 190×叶质量-0 009×叶面积+0 313×株质量-11 758×花球茎直径+23 828×花球直径-191 439(R2=0 958).通径分析表明植株质量和花球直径对花球质量有直接的显著影响,叶质量、叶面积和花球茎直径则是通过显著影响前二者而间接影响花球质量.  相似文献   
7.
侵染绿花椰菜的黄瓜花叶病毒(CMV)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杭州市郊菜园表现严重花叶、矮化症状的绿花椰菜病株上获得一病毒分离物C-931。汁液摩擦接种6科21种植物,C-931可侵染其中的6科19种;体外抗性测定表明C-931的稀释限点(DEP)为10 ̄(-2),致死温度(TIP)为55-60℃,25℃体外存活期(LIV)为4d;提纯病毒粒体球形,平均直径28nm;在琼脂双扩散反应中C-931能与CMV抗血清呈阳性反应;SDS-PAGE测得其衣壳蛋白亚基分子量为29kD;用CF-11纤维素柱提取受侵植物组织中dsRNA,电泳鉴定表明共有5个核酸组分,长度(kb)分别为3.3,3.0,2.2,0.9和0.35.根据上述性状,C931被鉴定为黄瓜花叶病毒,且该分离物含卫星RNA。  相似文献   
8.
采用大田试验和农药残留定量检测方法,研究了5种农药在花椰菜中的安全间隔期。结果表明,不同农药按照推荐剂量施用的条件下,在花椰菜中的降解速率不同,其中,三唑酮在花椰菜上的安全间隔期高达14~21d,辛硫磷为7~14d,敌敌畏为5~7d,氯氟氰菊酯为3~5d,高效氯氰菊酯为1~3d;施用2倍推荐剂量农药的条件下,不同农药的安全间隔期提高1~7倍。  相似文献   
9.
《核农学报》2012,26(2)
以98份花椰菜自交系资源为试材,测定了盐胁迫下种子的发芽率(GP)、发芽势(GR)、发芽指数(GI)、活力指数(VI)、苗高(SH)和根长(RL)等指标的耐盐系数,采用隶属函数法进行了耐盐性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花椰菜种质材料萌发期的耐盐性强弱评价结果受多个指标的影响。运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并赋予测定指标以相应的权重,计算出种质材料耐盐性强弱的综合评价D值,对98份种质材料耐盐性的强弱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排序。综合评价D值与GP、GR、GI、VI、SH、RL的耐盐系数隶属函数值的相关性均迭极显著水平(r=0.910^**、0.921^**、0.955^**、0.972^**、0.585^**、0.686^**),综合评价D值可以全面反映供试种质材料的耐盐性。分别对综合评价D值、GP、GR、GI、VI、SH、RL的隶属函数值进行聚类分析比较,发现GR、GI、VI、RL可以作为花椰菜种质材料萌发期耐盐性筛选的指标,而GP、SH不宜直接作为花椰菜种质材料萌发期耐盐性筛选的指标。基于综合评价D值聚类分析,可以将98份种质材料的耐盐性分为强、中、弱、差四大群类,其中有7份材料属于强耐盐性群类的种质,可供花椰菜耐盐性品种选育改良利用及耐盐性机制、耐盐遗传机理等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10.
利用包括基因与环境互作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对6个花椰菜品种(系)完全双列杂交实验的2年观察资料进行花球球径不同发育阶段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年份间的环境差异对亲本和F1的球径表现影响较小,球径在整个发育期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不存在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选用瑞雪70天、c-3、c-5为亲本配置组合,能够使其后代在10月中下旬前在平均球径的基础上增大球径;而福州80天和c-8这2个亲本的表现恰好相反。进一步对不同发育阶段的平均球径进行条件遗传分析发现,加性主效应和显性主效应在球径增大的大部分时期都有新的表达,且不易受到年份等外部条件的影响,但这些新表达的效应在10月12日之前和之后表现为相反的方向。成熟期球径给定不同发育时期性状的条件遗传分析表明,在各个时期均检测到显著的条件加性方差(10月24日除外)和条件显性方差,10月6日之前的净加性表达效应的作用占最终球径表现变异的8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