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8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58篇
林业   44篇
农学   35篇
基础科学   14篇
  260篇
综合类   294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902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4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面客观评价生态资源承载能力,进而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以甘肃省迭部县为例,首先,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生态承载力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确定各指标权重,评估生态环境承载力现状;其次,在生态功能区层面对迭部县水源涵养功能及生物多样性功能进行评价;最后,对生态承载力状况进行成因解析。研究结果表明:(1)迭部县整体生态承载力得分为0.239,处于“较强”承载力状态,构成整体生态承载力的生态弹性力、资源和环境承载力和人类社会影响力得分分别为0.222、0.062和0.063。(2)2016年,迭部县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为111.76 mm,水源涵养功能处于“高”状态,其中,水源涵养功能较高地区主要集中在以草地和针阔混交林为主的区域。(3)自然栖息地面积占迭部县总面积的83.67%,其自然栖息质量指数(Natural Habitant Quality Index,NHQI)处于“高”状态。(4)从自然和经济2个因素进行分析,发现迭部县生态环境条件较好,但林草地面积已呈现出逐渐减少状态,因此需要通过合理科学的开发引导,发展文化旅游事业,推动迭部县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刈割对牧草贮藏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在内蒙古典型草原研究了7种主要牧草的再生性,以及刈割对牧草贮藏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牧草的再生性不同。刈割后15d内,不同牧草以及同一种牧草在不同生长阶段,贮藏碳水化合物含量动态不同。总糖含量主要有3种类型:(1)减少—增加—减少;(2)增加—减少—增加;(3)减少—增加—增加。还原糖含量变化有时与总糖一致,有时则相反。  相似文献   
3.
不同放牧强度对滩羊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寻找适宜宁夏盐池县草地的放牧强度,于2003年5-11月在该县四墩子试点设5个处理(0.45、0.60、1.75、1.05和1.50只/hm2)进行轮牧,轮牧周期为42 d,共放牧154 d。结果表明:1)滩羊采食量随放牧强度的加重而降低。同一放牧强度下,随放牧时间推移,采食量先逐渐增大而后下降。2)在试验期内,不同放牧强度下,滩羊体重随时间推移总体上都呈增加趋势。在10月2日之后体重开始出现分化。与放牧强度重的处理相比,放牧强度轻的处理日增重峰值较高,持续时间较长。3)滩羊个体增重与放牧强度之间存在着强的负相关;单位草地面积(1 hm2)增重与放牧强度之间呈强的正相关,初步可以确定在该类草地上放牧强度应在0.75只/hm2左右。4)随着放牧强度的加重,饲料报酬先增大后减小。在同一放牧强度下,饲料报酬随时间的推移先升高后降低。5)当放牧强度超过0.75只/hm2以后,滩羊出现了空怀、产羔率降低和推迟怀孕的现象。6)综合考虑各研究指标,该类草地放牧强度以不应超过0.75只/hm2为宜。  相似文献   
4.
2年的牦牛放牧试验表明:除不同植物本身的生理特性外,降水和地温是影响小嵩草高寒草甸两季草场不同植物类群地上生物量绝对生长率的关键因素。小嵩草高寒草甸两季草场地上总生物量的绝对生长率1999年在7月份最大;1998年,冷季草场各放牧处理的绝对生长率在8月份达到最大,暖季草场的对照组和轻牧组在7月份最大,中牧组和重牧组在8月份最大。不同植物类群地上生物量生长率的变化不尽相同。1998年,冷季草场禾草和莎草地上生物量的绝对生长率8月份达到最大,暖季草场禾草和莎草地上生物量的绝对生长率7月份达到最大,且9月份出现了营养的再次积累;1999年,冷季草场禾草地上生物量的绝对生长率在6月份和8月份出现了两个峰值,暖季草场禾草地生物量的绝对生长率在7月份达到最大。对杂草类而言,1998年冷季草场的绝对生长率6月份最大,暖季草场重牧组的绝对生长率8月份达到最大,其他各处理7月份达到最大;1999年重牧组杂草的绝对生长率在6月份达到最大,其他各处理杂草在8月份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5.
结合气相色谱仪,利用乙炔还原等方法对高寒地区重要饲用植物——燕麦(Avenasativa)根际联合固氮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该地区燕麦根际联合固氮菌株较少(8株),菌株分布以根系表面(RP)最多,根表土壤(RS)次之,距根系较远的土壤(NRS)和根内(HP)最少,即:RP>RS>NRS≥HP;菌株固氮酶活性相差较大(C2H4112.5~1147.9nmol/mL·h),具有较高固氮酶活性的菌株较少(C2H4大于500nmol/mL·h只有2株);菌株均为革兰氏阴性菌,经鉴定分属Azotobacter(3株)、Pseudomonas(3株)和Azospirillus(2株)3个属。相对于其它生境和植物,高寒地区燕麦根际联合固氮菌种类较为单一。  相似文献   
6.
体验经济与内蒙古草原旅游开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通过捕捉近年来消费情况的变化 ,认为应对体验经济引起重视。在介绍体验经济的提出 ,体验的概念和体验的组成部分的基础上 ,提出体验经济对旅游具有创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准确把握市场、使旅游者更舒适愉悦等意义 ,并在体验经济理论下结合内蒙古草原旅游的实际情况 ,提出内蒙古草原的体验设计和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7.
对宁夏毛乌素沙地退化草原种植不同林龄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后物种的多样性、群落结构及草地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植柠条林对退化草地的植被恢复有积极的作用,植物群落的多样性随柠条林龄的增加而增加,而且随林龄年份的增加,群落结构更趋于稳定.草地生产力由于土壤储水量相对较高,表现为随林龄的增加,草产量受季节降水量变化的影响较小,相对稳定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三江源区高寒草原土壤湿度变化特征及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连云 《草业科学》2018,35(1):46-53
利用青海省三江源区兴海县牧业气象站1999-2016年高寒草原土壤湿度、牧草生育期资料,分析了高寒草原土壤湿度的年、季变化特征以及牧草生长季不同生育期土壤湿度的变化特征及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寒草原0-10、10-20、20-30、30-40和40-50 cm土壤湿度均随年际延长呈增加趋势,春季除40-50 cm土层外,其他各层土壤湿度均随年际延长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高寒草原牧草生长季的土壤相对湿度随年际延长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且与生长季降水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随着气候变化,牧草抽穗、开花、成熟和枯黄期的土壤相对湿度随年际延长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牧草抽穗期、枯黄和全生育期的土壤湿度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高寒草原牧草生长季土壤湿度的增加有利于草地植被生长。  相似文献   
9.
2000-2010年锡林郭勒草原NPP时空变化及其气候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海江  尹思阳  孙聪  彭福利  周澎 《草业科学》2015,(11):1709-1720
利用MODIS MOD17A3植被初级生产力数据产品及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研究分析了2000-2010年锡林郭勒盟草原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各气候因子的年际变化特征及NPP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锡林郭勒盟草原NPP的分布由东向西逐渐减小,值大多分布在0~0.5 kg C·m-2;2001-2010年NPP呈现波动变化,整体呈增加趋势,空间分布上更加趋于均匀分布;2000-2010年,研究区内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各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4-9月累计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和累计日照时数呈减小趋势,平均风速呈增加趋势,累计降水量典型草原呈轻微减少趋势,荒漠草原呈增加趋势,趋势斜率分别为-0.026和1.044 5,典型草原大部分气候因子的波动程度大于荒漠草原;研究区内两种类型的草原的NPP均与4-9月累计平均气温、平均日最低气温有较强的负相关关系(显著水平分别为P0.001和P0.01),与累计降水量、平均相对湿度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显著水平为P0.01),与4-9月累计日照时数、平均风速呈负相关关系但相关关系较弱,荒漠草原对气候因子变化的响应总体不如典型草原敏感。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氮添加对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于2018年在中国科学院巴音布鲁克草原生态系统研究站,选择4个氮添加水平(对照,N0,0 kg·hm^-2·a^-1;低氮,N1,10 kg·hm^-2·a^-1;中氮,N3,30 kg·hm^-2·a^-1;高氮,N9,90 kg·hm^-2·a^-1),开展土壤酶活性对氮添加响应的研究,分析土壤酶活性对氮添加的响应特点,土壤酶化学计量比以及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氮添加在N3水平显著增加β-1,4葡萄糖苷酶(βG)、β-D-纤维二糖水解酶(CBH)和β-1,4木糖苷酶(βX)酶活性(P<0.05),N1和N3水平显著增加碱性磷酸酶(AKP)活性(P<0.05),N3水平显著降低多酚氧化酶(PPO)活性(P<0.05),氮添加对亮氨酸氨基肽酶(LAP)活性影响不显著,N3水平下显著增加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P<0.05)。相关分析表明,8种土壤酶活性均与土壤有机碳(SOC、NAG除外)和总磷(TP)显著相关,与土壤总氮(TN)不相关。研究区土壤酶活性C∶N∶P化学计量比为1∶1∶1.2,与全球生态系统的土壤酶活性C∶N∶P的比值1∶1∶1相偏离,表明该研究区土壤微生物生长受磷素限制。冗余分析(RDA)进一步揭示出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全磷含量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