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9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野外调查和分类处理的基础上,对商南金丝峡蕨类植物区系进行了研究.商南金丝峡蕨类植物由19科39属86种(含变种)组成,主要的科是鳞毛蕨科、蹄盖蕨科、水龙骨科、铁角蕨科和卷柏科等,它们包含的种数占总种数的65.12%;主要的属为卷柏属、铁角蕨属、耳蕨属、鳞毛蕨属和蹄盖蕨属。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属的分布类型以热带亚热带性质为主,有15属,占总属数的51.72%;种的地理成分以东亚分布和中国特有分布最为突出,有67种,占总种数79.76%,表现出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黑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内陆河,对黑河流域年径流量的变化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中应用Kendal趋势检验法、R/S分析法、条件概率分析法和M arkov过程基本的理论,对黑河上游莺落峡水文站1945~2000年实测年径流量时序变化的趋势特性及丰枯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莺落峡年径流量变化具有如下主要规律:呈增加趋势,但是并不显著;变化存在正的持续性,预计进入21世纪后将继续呈微弱增加趋势;无论何种长度的连续年数,都是连枯的概率最大、连平的概率次之,连丰的概率最小;径流枯水状态的自保守性最强,平水状态的自保守性次之,丰水状态的自保守性最弱;无论处于何种初始状态,径流向枯水状态转移的概率最大,向平水状态转移的概率次之,向丰水状态转移的概率最小。在径流的长期演化过程中,枯水状态的出现机会占有优势,平水状态和枯水状态的出现机会相同。  相似文献   
3.
依据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体系 ,以哈巴河小流域为研究对象 ,探讨横断山高山峡谷景观的生态规划与设计原理及方法。结果认为 :哈巴河流域地形地貌在横断山区具有典型性 ,可按高山山地景观和中山山地与河谷景观进行功能分区。规划设计时 ,高山山地景观功能区以发挥其整体生态环境保护功能为主 ,不宜作更细微的划分 ;中山山地和河谷景观功能区规划设计为护岸经济林带单元、农田耕作单元和植被恢复单元。  相似文献   
4.
喀斯特峡谷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的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对土壤碳释放的影响,为精确估计区域土壤碳收支变化提供参考。[方法]以喀斯特峡谷地区典型植被类型(草地、稀灌草丛、灌丛和乔木林地)为研究对象,采用Li-8100便携式土壤呼吸仪对其土壤呼吸、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进行定位连续观测,系统研究土壤温度(T)和土壤湿度(W)对土壤呼吸速率(Rs)的影响。[结果](1)草地、稀灌草丛、灌丛和乔木林4种植被类型土壤呼吸均呈单峰型季节动态,土壤呼吸速率的最大值均出现在夏季,最小值出现在冬季,其土壤呼吸速率变化范围分别为0.73~1.21,1.20~1.48,1.54~2.41,1.86~2.95μmol/(m2·s);观测期内,土壤呼吸速率均值分别为1.65,2.76,2.45,3.43μmol/(m2·s)。(2)土壤温度是影响土壤呼吸速率的主导因素,单因素指数模型显示土壤温度对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解释能力为72.37%;三次项模型表明土壤水分的贡献率为43.9%。双因素关系模型较好地反映了土壤温度、湿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二者可共同解释土壤呼吸变化的81.5%~91.2%。(3)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指数Q10值与土壤温度和湿度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4种植被类型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同时受土壤温度和水分影响,当土壤含水量过低或过高时,土壤温度的主导作用相对减弱,土壤湿度的影响作用加强。  相似文献   
5.
喀斯特峡谷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性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典型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恢复阶段(退耕地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为对象,研究了土壤养分、微生物量磷、碱性磷酸酶活性等土壤性质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灌木地土壤有机质、全N、全P和水解性N均高于草地,但低于退耕地;乔木地除10-20cm有机质和0-10 cm速效K显著高于灌木地外,其它与灌木地元...  相似文献   
6.
峰谷分时分季上网电价计算模式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制定上网电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水电厂峰谷分时上网电价和丰枯分季上网电价的计算模式。这种模式,既适用于按财务决算资料来确定分季峰谷上网电价,也适用于按现行电价水平来制定分季峰谷上网电价  相似文献   
7.
花江喀斯特峡谷示范区土壤侵蚀调查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埋桩、沉沙池和谷坊的实地监测数据为依据,以岩组、地表组成物质为基础,根据坡度、土地利用、植被来类推每个小流域的土壤侵蚀强度,得出花江示范区的土壤侵蚀强度分类结果,并简要分析了地形地貌、岩性、土壤、植被、降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汉江上游与黄河晋陕峡谷历史大洪水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汉江上游与黄河中游晋陕峡谷公元1800a以来发生的大洪水事件进行统计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历史时期汉江上游大洪水发生频率高于晋陕峡谷。1920a以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汉江上游和黄河中游大洪水都有发生频率增大、间隔年份缩短的趋势。2)受副高边缘到达时间差异的影响,汉江上游大洪水时间过程呈"M"型;晋陕峡谷大洪水时间过程呈"A"型。3)影响两地降水的环流形式相似,但水汽的主要来源有所不同。在汉江上游,水汽来源既有东南季风也有西南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在黄河中游,东南季风带来的水汽是降水的主要来源。两地降水多少及大洪水的发生时间、强度与频次,受到东南季风、西南季风强弱及其组合情况的共同影响与控制。  相似文献   
9.
喀斯特高原峡谷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抗蚀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对喀斯特高原峡谷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抗蚀性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为该区水土保持和脆弱生态系统的恢复工作提供科学支撑。[方法]以喀斯特高原峡谷区5种植被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常用的11个理化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最佳指标筛选及土壤抗蚀性评价。[结果]与耕地相比,其他植被类型土壤抗蚀性均明显增强;土壤团聚状况和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显著增加(p≤0.05);土壤黏粒含量有增加趋势,差异不显著(p0.05);土壤分散率和团聚体破坏率显著减小(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黏粒含量、结构性颗粒指数、分散率、团聚状况、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和团聚体破坏率是评价该研究区土壤抗蚀性的最佳指标;土壤抗蚀性强弱顺序为:林地林草间作地荒草地退耕还草地耕地。[结论]楸树林自然恢复模式下土壤抗蚀性最优,建议该区域增加楸树林的面积,提高土壤抗蚀性,促进区域生态恢复和增强水土保持功能。  相似文献   
10.
川西高山峡谷区6种森林枯落物的持水与失水特性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川西高山峡谷区森林较高的地表枯落物储量可能具有较好的水文生态效益,但缺乏研究关注。以川西高山峡谷区6种森林为对象,在雨季调查了不同森林地表枯落物的持水和失水特性。结果表明:(1)川西高山峡谷区林地枯落物蓄积量与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呈显著正相关,林地枯落物蓄积量为6.90~17.49 t/hm~2,最大持水量为1.64~5.42 mm,最大持水率为138.18%~330.09%,有效拦蓄量为0.53~3.33 mm,有效拦蓄率为77.57%~203.02%。(2)相对其他森林,亮叶桦(Betula luminifera)-青麸杨(Rhus potaninii)林枯落物的持水性能最好,橿子栎(Quercus baronii)-白刺花(Sophora davidii)-黄栌(Cotinus coggygria)林枯落物的持水性能最差。(3)林地枯落物的累积持水量和累积失水量分别随浸泡时间和失水时间的增加呈对数形式变化,但枯落物吸水速率和失水速率分别与浸泡时间和失水时间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川西高山峡谷区森林枯落物在雨季具有明显吸持拦蓄降雨的功能,且以亮叶桦-青麸杨林最好,研究结果为该区森林生态建设和生态效益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