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2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5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1篇
  29篇
综合类   258篇
农作物   7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3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响应面法优化链霉菌702产抑真菌物质生料发酵培养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链霉菌702产抑真菌物质生料发酵培养基进行了研究。实验首先利用部分重复因子试验筛选出链霉菌702发酵产抑真菌物质的关键因素为玉米淀粉和蛋白胨,其次利用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大响应区,最后利用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曲面分析确定关键因素的最佳浓度。通过优化得到玉米淀粉和蛋白胨的最适浓度分别为16.83 g/L、8.64 g/L,在优化后的培养基中链霉菌702产抑真菌物质效价达到1 214.52μg/mL,比优化前789.41μg/mL提高了53.85%。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暗黑链霉菌Streptomyces atratus PY-1对葡萄霜霉病菌Plasomopara viticola的抑制作用,通过扫描电镜观察PY-1发酵滤液对葡萄霜霉病菌孢子囊的影响,检测PY-1的活性物质种类,并测定其对葡萄霜霉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PY-1发酵滤液能够导致葡萄霜霉病菌孢子囊和孢子囊梗出现褶皱、破裂和畸形,进而使其丧失侵染功能。PY-1菌株代谢产物中包含几丁质酶、蛋白酶、嗜铁素、1-氨基环丙烷-1-羧酸脱氨酶、氰化氢、吲哚乙酸,不含纤维素酶。PY-1菌株对葡萄霜霉病具有较好的田间防效,发酵原液对葡萄霜霉病的田间中期防效可达到89.17%以上,末期防效达86.28%以上,比52.5%噁唑菌酮·霜脲氰2 000倍液的防效略低,但显著高于58%甲霜·锰锌1 000倍液的防效;PY-1菌株发酵液稀释700倍后对葡萄霜霉病的末期防效与甲霜锰锌1 000倍液防效相当。表明PY-1菌株具有研制防治葡萄霜霉病生防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从暗黑链霉菌(Streptomyces atratus)PY-1菌株发酵液中分离鉴定抑菌活性产物,评价其对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的抑制作用,为该菌株及其产生的抑菌活性物质的应用提供依据。PY-1菌株发酵液经二氯甲烷萃取,减压浓缩获得抑菌粗提物,稳定性测定结果显示,避光条件下,15℃~65℃、pH 6~10、4℃或常温保存6个月,抑菌活性稳定。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柱层析、薄层层析和HPLC等技术,对抑菌粗提物进一步分离纯化,得到2种抑菌活性组分;采用ESI-MS、1H NMR、13C NMR等波谱分析技术,对活性组分进行结构鉴定,2种活性组分分别鉴定为5-乙酸环已基酰亚胺(5-acetoxycycloheximide)和环己酰亚胺(cycloheximide)。采用离体叶片法测定2种组分的抑菌活性,不同浓度(104 ng·mL-1、102 ng·mL-1、1 ng·mL-1)的5-乙酸环已基酰亚胺和环己酰亚胺对葡萄霜霉病菌的抑制作用分别为92.59%、86.30%、64.81%和97.04%、91.85%、84.07%。  相似文献   
4.
杨树烂皮病生防链霉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能有效抑制杨树烂皮病菌的拮抗放线菌F58的生防效果及分类地位,采用平板对峙法、杯碟法和人工接种法分别测定了其活菌及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并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及全细胞脂肪酸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其分类地位。结果表明,拮抗放线菌F58对杨树烂皮病菌、杨树溃疡病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等13种供试植物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抑菌谱广,其中对杨树烂皮病菌和杨树溃疡病菌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带达30.2 mm以上,菌株F58发酵液对这2种病菌也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分别为56.4 mm和42.7 mm;发酵液的无菌滤液对杨树烂皮病的保护效果和治疗效果分别达88.7%和73.4%。根据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序列比对及全细胞脂肪酸分析,鉴定拮抗放线菌F58为盐屋链霉菌Streptomyces sioyaensis。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明确拮抗放线菌JY-22对马铃薯干腐病的生防潜力,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JY-22无菌发酵液(JY-22SFB)对马铃薯干腐病菌的抑菌作用及抑菌活性稳定性。JY-22SFB原液对马铃薯干腐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74.5%和100%,其中对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与浓度为30 mg/mL的化学药剂50%多菌灵相当。JY-22SFB处理后马铃薯干腐病菌菌丝生长畸形、易断裂。JY-22SFB对热处理和紫外线照射处理具有很好的稳定性,水浴80℃处理3 h和紫外线照射30 min对其抑菌活性没有影响。JY-22SFB浸泡处理可明显降低马铃薯干腐病菌的致病性。通过形态和分子鉴定,确定该菌属链霉菌属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研究表明菌株JY-22在马铃薯干腐病生物防治中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拮抗放线菌B1菌株鉴定及其防治番茄灰霉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为明确放线菌B1菌株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离体叶片和果实及温室盆栽苗测定其抑菌作用,通过多相分类法研究其分类地位,并且采用单因子试验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出该菌株的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菌株B1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和3种植物病原细菌有抑制作用,其中对番茄灰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小麦纹枯病菌、甘蓝黑腐病菌和西瓜果腐病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对番茄灰霉病菌的生长抑制率达86.25%;菌株B1的代谢产物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有致畸作用;菌株B1发酵上清液在离体叶片和活体植株上对番茄灰霉病具有良好的生防作用,其防治效果分别为68.80%和64.03%.根据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将菌株B1初步鉴定为淡紫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lavendulae.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菌株B1的液体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15 g、玉米浆20g、NH4H2PO40.5 g、MgSO41.0 g、自来水1 000mL,pH 7.2~7.4.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杨树根癌病发病根系土样及健康根系土样链霉菌进行分离,得到63株链霉菌。并且使用纸片法测定了链霉菌及其无菌发酵滤液对根癌土壤杆菌的抑菌能力,得到有拮抗效果的链霉菌17株,其中5株链霉菌平板抑菌能力较强,抑菌圈直径大于3.0 cm。但这5株链霉菌无菌发酵滤液拮抗能力下降,甚至不表现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开发农用抗生素新品种。[方法]对该实验室2005年从海南霸王岭原始森林土壤中分离筛选获得的BM10生防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测定其抑菌活性。[结果]链霉菌BM10菌株的孢子丝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细胞壁化学组分与Streptomyces albogriseus基本一致,但在菌落颜色、产黑色素和棉子糖利用等方面存在不同。BM10菌株与Streptomyces albogriseus的16SrDNA序列同源性为99.67%。[结论]初步判定BM10菌株为白浅灰链霉菌的新菌株。  相似文献   
9.
阿维链霉菌BAC文库的构建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阐明阿维菌素的生物合成路径和调控途径,提高阿维菌素的产量,采用BamHⅠ限制性内切酶酶解阿维链霉菌基因组DNA的方法,构建了阿维链霉菌的细菌人工染色体(BAC)文库。该文库共包含2 304个克隆,平均插入片段为101kb,空载率约9%,覆盖了该菌基因组的25.9倍。该文库的成功构建可以为其他微生物尤其是基因组具有磷硫酰化修饰的微生物的文库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阿维菌素发酵过程中培养基成分和补料对菌丝形态的影响,以及在这些条件下菌丝形态、菌体代谢以及产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碳氮源种类和碳氮比与菌体生长密切相关,对除虫链霉菌前期的菌丝形态影响较大。只有当除虫链霉菌为密实的球状时,才能获得较高的阿维菌素产量;进一步通过调控使发酵中后期菌丝形态保持一定的菌球尺寸(球核面积、核区周长和菌丝球面积)对维持阿维菌素合成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