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学   8篇
  2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3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红吸浆虫在土内有4种虫态,其分布以中层(7~13厘米)最多,下层(13~20厘米)次之,上层(0~7厘米)最少,20~38厘米仍有虫口分布.幼虫以上层为最多,中层次之、下层最少;圆茧以中,下层最多,上层很少;长茧及蛹以上层为最多,中、下层较少.成虫发生迟早及持续时间长短的关键因素是3~5月的降雨量,其中以4月下旬降雨最为重要.4月下旬降雨多,则成虫发生早,持续时间长,成虫发生盛期与小麦抽穗期相吻合的机会多,小麦受害重.在小麦抽穗前施一次长效农药封闭地面,可杀死不断上升地面的幼虫和蛹,阻止成虫羽化.  相似文献   
2.
为了寻找抗吸浆虫的小麦品种或种质材料,采用田间自然鉴定法鉴定了90份小麦新品种(系)对麦红吸浆虫的抗性,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系)对麦红吸浆虫具有明显的抗性差异。对各种类型的材料分析表明,对麦红吸浆虫表现高抗、中抗、低抗、感虫类型的小麦品种(系)分别占参试品种(系)的4.44%、15.56%、61.11%、18.89%。不同小麦品种(系)具有不同的抗虫性,其单穗虫数、穗被害率、粒被害率、损失率、抗性指数均有较大差异。其中表现高抗的品种(系)有4个,表现中抗的有18个,这些品种(系)可作为抗麦红吸浆虫的主栽和后备品种,或作为亲本材料提供给生产和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3.
以河西走廊东部1998—2007年麦红吸浆虫和气象资料为基础,分析了麦红吸浆虫的发生关键期、动态和气象成因,运用SPSS统计软件建立了气象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影响河西走廊东部麦红吸浆虫发生的主要气象因子是温度和水分,特别是后冬(2月)温度越低麦红吸浆虫破茧、化蛹、成虫始见越迟;2—5月水分因子促进麦红吸浆虫的发生发展;10cm地温与麦红吸浆虫的活动相关性显著,10cm地温指标高于平原地区渡河两岸6~8℃。(2)麦红吸浆虫越冬基数受9月平均最低温度制约显著。(3)1月极端最低地温和6月中旬-7月上句平均气温是影响当年麦红吸浆虫发生面积的前期和后期的主要气象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4.
冬小麦对麦红吸浆虫抗性机制研究初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虫圃鉴定1254份材料的基础上,对10个不同抗性品种进行了抗性机制研究。研究表明,小麦抗麦红吸浆虫抗性品种植株高,穗部密度大,旗叶长而窄,内颖尖隐伏数多,内颖弧口宽,植株茎、叶和颖壳南程度高,有被毛,颖壳硬而厚。测定了不同抗性品种(系)的未害子粒和被害粒中某些生化物质,明确了小麦品种对吸浆虫的抗性是以诱导抗性为主的多因子综合抗性。总酚、单宁和可溶性糖是影响其生化抗虫性的关键因子,总酚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小麦红吸浆虫成灾原因分析与防治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小麦吸浆虫发生为害调查、防治试验和灾害控制,明确了该虫在北京市成灾的主要原因有4点,即吸浆虫是外来入侵的新害虫,生活、为害隐蔽,种群数量增长迅速和防治不及时。筛选出防治吸浆虫地下虫态和成虫的最佳药剂,每公顷施48%毒死蜱EC3L、或40%辛硫磷EC5.25L,制成毒土,于小麦拔节期撒施,防治效果达77.1%以上;用10%吡虫啉WP300g,或4.5%高效氯氰菊酯EC600ml,或10%吡虫啉WP150g加80%敌敌畏EC750ml,或40%氧化乐果EC1.5L,于小麦70%抽穗时喷施,对防治吸浆虫成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田间防效在85%~94.3%之间。通过4年的实践,提出吸浆虫新发区的控害措施,①即做好宣传培训,普及科学技术知识,②确定防治对策,抓好三个结合,③开展集中管理,统一防治。  相似文献   
6.
温度与湿度对小麦吸浆虫化蛹羽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 Gehin)活动幼虫化蛹和成虫羽化。在室温日均温度19.1℃下,适宜的土壤含水量范围为17—25%,最适土壤含水量为22—23%。在湿度(土壤含水量20%左右)满足的条件下,最适宜的温度为22℃,低于20℃高于24℃活动幼虫化蛹和成虫羽化百分率明显下降。不论温、湿度条件适宜与否,在幼虫中普遍存在着一部分不化蛹羽化的滞育幼虫。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小麦穗部形态特征逐步判断分析,建立了判别函数模型Ⅰ、Ⅱ,估计小麦品种对麦红吸浆虫的抗性.模型Ⅰ、Ⅱ的判对率分别为92.49%和92.14%.通径分析表明,小穗长度(x10)和小穗宽度(X11)是影响品种抗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小麦吸浆虫发生与小麦产量损失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小麦吸浆虫春季越冬幼虫基数、成虫发生量、穗部幼虫数量与小麦产量损失间的关系,旨在寻找一种简便有效的小麦吸浆虫危害对小麦产量影响的评估方法。结果发现,小麦吸浆虫成虫发生总量与小麦产量损失有一定的线性关系,可以通过在小麦吸浆虫成虫发生期设置黄板监测成虫发生量的方法估计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并在必要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以免因小麦吸浆虫的发生对小麦生产造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9.
小麦品种(系)抗麦红吸浆虫鉴定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4-2006年利用一套较完整的田间抗性鉴定方法,对425份生产推广品种(审定品种)、区试品种及品种资源进行了抗麦红吸浆虫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系)对麦红吸浆虫的抗性差异显著,高抗品种(系)有56份,占供鉴品种的13.18%、中抗品种54份,占12.71%、低抗品种99份,占23.29%。在近年已审定品种中,石7221、良星99、1457、衡71-3、中麦9、石新822、石家庄11号等7个小麦品种对麦红吸浆虫均表现出稳定的抗性。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麦红吸浆虫的耐寒性,采集河南南阳、河南辉县、陕西西安、河北保定和天津等5个不同地区的麦红吸浆虫圆茧,分别测定其过冷却点。结果表明:麦红吸浆虫圆茧的过冷却点均随着纬度升高而显著下降,河南辉县种群圆茧过冷却点平均值最高,为-18.46℃;天津种群圆茧过冷却点最低,为-25.34℃;河南南阳种群和陕西西安种群圆茧过冷却点变异较大;不同地区的麦红吸浆虫的过冷却能力与各采样点1-2月极端低温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