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6篇
农学   6篇
  5篇
综合类   69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YC是b HLH转录因子家族的亚家族成员,在植物茉莉酸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Hbl MYC3是从巴西橡胶树的乳管细胞中分离鉴定到的MYC类转录因子,其基因表达受割胶和茉莉酸上调。采用酵母双杂交方法初步筛选Hbl MYC3蛋白的互作蛋白,旨在进一步了解Hbl MYC3的功能。结果表明:Hbl MYC1、Hbl MYC2、DNAJ蛋白、谷氧还蛋白2、含A20和AN1锌指结构域的胁迫相关蛋白5、28 ku热和酸稳定的磷蛋白以及25 ku泛素连接酶E2等7种蛋白不同程度地与Hbl MYC3蛋白互作。基于这些互作蛋白的功能,推测Hbl MYC1或Hbl MYC2通过与Hbl MYC3形成二聚体对小橡胶粒子膜蛋白基因表达进行调控,其他蛋白参与胁迫条件下维持二聚体的稳定性和胁迫反应后降解该二聚体。  相似文献   
2.
3.
新疆奶花芸豆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及其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新疆奶花芸豆主产区采集的奶花芸豆立枯病、根腐病、茎腐病病苗及土样中分离得到85个丝核菌(Rhizoctonia DC)菌株,经鉴定均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对85个立枯丝核菌菌株进行的菌丝融合群判定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在新疆对奶花芸豆造成侵染为害的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有AG1、AG2、AG4、AG5,其出现频率分别为16.5;、34.1;、29.4;和20.0;;各融合群对奶花芸豆苗期致病性存在一定差异;在4个融合群中,以AG2分布最广,致病性最强.试验对奶花芸豆立枯丝核菌的菌丝融合群组成,及各融合群对奶花芸豆的致病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试验分为低(2.32 kg.m-2)、中(4.83 kg.m-2)和高(8.20 kg.m-2)3个密度,每个梯度3个重复。结果表明,经过56 d的饲养,高密度组的末体重、平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率显著低于低、中密度组(P<0.05),高密度组饲料系数显著高于低密度组(P<0.05),高密度组显著低于中、低密度组(P<0.05);在抗氧化指标方面,高密度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比活力显著低于中、低密度组(P<0.05),SOD活力在其他组织中差异不显著(P>0.05),过氧化氢酶(CAT)、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在各组织中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溶菌酶活力随着密度的升高而降低,低密度组显著高于中、高密度组(P<0.05),补体C3、C4含量随密度的升高而降低,各密度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白球比值(A/G)、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总蛋白(TP)、白蛋白(Alb)、葡萄糖(Glu)在各密度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低密度组显著低于高密度组(P<0.05),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低、中密度组显著低于高密度组(P<0.05)。当养殖密度达到8.20 kg.m-2时,机体健康会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任健  童应凯  王俊斌  黄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1939-1940,2066
[目的]对卑霉素产生菌Tü-57进行诱变的育种。[方法]先对4种诱变方式的致死剂量进行筛选,再采用复合诱变的方法,用紫外线和微波2种诱变剂与链霉素和氯化锂2个底物标记物,两两结合作用于原始菌,得到诱变株,并测定其卑霉素产量。[结果]获得了一株卑霉素高产菌株ul36,其作用条件为紫外350 s,链霉素0.8μg/ml,与原始菌相比,ul36卑霉素产量提高2.58倍。诱变株经多次发酵测效价结果稳定。[结论]为将卑霉素应用于实际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属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是芦笋、番茄、棉花、萝卜、玉米等植物上的重要害虫。明确该虫幼虫的龄数和龄期,可为其预测预报和科学防治提供依据。对甜菜夜蛾幼虫各龄期的头壳宽度、体长和体重进行测量,并根据频次分布图、戴氏定律、Crosby生长法则和回归分析推断和验证甜菜夜蛾幼虫的虫龄数。结果显示,甜菜夜蛾1~5龄幼虫的头壳宽度范围分别为0.21~0.30、0.40~0.49、0.65~0.75、1.05~1.15、1.65~1.80 mm,频次分布呈现出5个明显的集中区域;1~5龄幼虫的体长范围分别为1.0~3.1、2.5~6.5、4.0~10.0、5.0~15.0、11.0~27.0 mm,各龄期体长出现重叠,频次分布集中区域不明显;1~5龄幼虫的体重范围分别为0.025~0.567、0.200~6.000、1.100~15.200、6.200~65.600、32.900~275.200 mg。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甜菜夜蛾幼虫共5龄,幼虫头壳宽度可作为分龄指标,而幼虫体长和体重在各龄期出现较大程度的重叠,不宜作为分龄指标。  相似文献   
7.
针对白背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田间发生和防治的实际情况,通过试验建立"两迁"害虫同时危害时的回归方程,依据当地农业生产现状,计算得出实际经济允许损失N=16.16。由满足0.013X1+0.287X2-0.539=16.16,测得"两迁"害虫同时危害的一组动态的复合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8.
不同性诱剂对甜菜夜蛾雄蛾诱捕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大田试验,对3种甜菜夜蛾性诱剂的诱捕效率、持效期等性能进行了测定,并分析比较了它们在不同时间段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在1~31 d内,诱芯A与诱芯B的平均诱捕量相近,极显著高于诱芯C的平均诱捕量,三者的持效期差异亦然;而诱芯B与诱芯C的最高诱捕量相仿,均明显低于诱芯A。但在1~10 d内,诱芯A和诱芯C的平均诱捕量相近,均极显著高于诱芯B。  相似文献   
9.
在室内相对湿度50%-60%的恒温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剂量、温度、处理时间和有、无载物情况下环氧乙烷(ethylene oxide,EO)对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ühn,TCK)的杀灭效果.结果表明,EO对TCK冬孢子有极强的杀灭作用.EO对TCK病菌的杀灭效果随处理温度升高、剂量的增加和熏蒸时间的延长而增强.无载物情况下,15、20、25℃处理120 h条件下达到100%杀菌效果的临界浓度值分别为10.5、7.3和6.8 g.m-3.EO对TCK的杀菌临界浓度随熏蒸时间延长和温度升高而降低.80%装载量条件下,EO对TCK病菌的LD50较无载物条件下的高.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重要害虫绿盲蝽在杭白菊园发生动态和防治措施,遂于2012年选桐乡市主栽品种早小洋菊、晚小洋菊、异种大白菊园及3品种分别与桑树间作园,自6月初每半月调查1次。结果发现,7月底—8月初、9月上中旬、10月中旬—11月下旬出现3个虫口高峰,以最后1个历时最长、虫口密度最大;绿盲蝽若虫和成虫嗜好花蜜,可长时期潜入花朵中刺吸;纯菊园中,异种大白菊园虫口最少,晚小洋菊园虫口最多;间作园中,晚小洋菊-桑树间作园虫口最多,早小洋菊-桑树间作园虫口最少。药效试验表明,新型农药锐劲特效果较好。建议在10月上旬实施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