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15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1篇
  37篇
综合类   111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3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对海原气象站1958—2019年年际、年内平均气温和降水量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M-K突变检验法和累积距平法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海原站年、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平均气温递增速率分别为0.27、0.32、0.25、0.27、0.24℃/10 a,均只发生一次突变。年降水量变化速率为-1.67 mm/10 a,1959—1960年发生突变。春季、夏季、秋季、冬季降水量变化速率分别为0.69、-0.92、-2.47、1.03 mm/10 a,分别发生突变13、5、4、4次,2012—2019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建议海原县强化水利工程保障,充分利用调蓄水工程,结合天气预报,对各类水资源进行联调联供,从而保障海原县的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3.
为了掌握新安江流域降水、径流的演变特征,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Morlet小波分析法对新安江流域近57年的降水、径流数据的月、年际变化,年序列的突变和周期特征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春夏季的4—7月是新安江流域降雨和径流最为集中的时段,新安江流域年降雨、径流的年际变化均呈明显增多的趋势,新安江流域年径流、降雨的突变异常时间基本吻合,两组序列的第1主周期均为17 a,第2,3周期分别是7 a,3 a,目前正处于不同周期中的丰水年中。两组序列高度相关,且具有极其吻合的同步变化特征。可见新安江流域属于雨水补给型河流,降雨是影响该流域径流最主要的因子。新安江流域可利用径流和降雨两组序列建立了线性回归模型,其拟合和预报效果较好,在流域长期径流量预报业务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运用趋势分析法及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对福建省2000-2010年植被覆盖度进行了分析,探究福建省植被覆盖度的时空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福建省植被覆盖度以每年0.003 15的速率增加,但在2005年存在一个明显的波动下降,植被在7月,8月,9月份盖度最大.(2)根据我国植被覆盖度分类标准,福建省以高植被覆盖度为主,2000-2010年低、中植被覆盖度向高植被覆盖度转化15.84%.(3)各市区植被覆盖度变化显著,其中莆田市、宁德市、漳州市变化最为明显.通过各区域的趋势百分比可知,福建省各市区植被覆盖度以增加为主,各市区植被覆盖度增加百分比为:宁德市>漳州市>福州市>泉州市=莆田市=厦门市>龙岩市>南平市>三明市.(4)不同植被类型区植被盖度在年际变化尺度呈现稳步增加的趋势,各植被类型盖度均值介于0.596~0.799,此外植被覆盖度的增加量顺序依次为:湿地>草地>农作物>非植被>阔叶林=针叶林.  相似文献   
5.
长江流域近期水沙变化趋势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累积曲线法分析了2000—2013年长江流域7大水文站水沙变化关系,基于Mann-kendall检验法和Yamamoto突变检验法研究水沙变化趋势和突变年份。结果表明,屏山、朱沱和寸滩站的双累积曲线较为顺直。宜昌、沙市、汉口和大通站则均在2005年发生转折,斜率减小,输沙量大幅减小;长江干流径流量的变化趋势较为平稳,发生突变的现象少,仅屏山站于2001—2002和2005—2006年发生突变,而输沙量的变化趋势则较为明显,常发生强突变现象,且宜昌、沙市、汉口和大通站均无虚假点出现;造成长江干流2000年以来输沙量显著减小的主要原因是三峡水库的蓄水运用和水土保持工作的持续开展,而降雨量下降是导致径流量减小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基于四川盆地内8个雨量站1954—2010年的月降水资料,运用降水集度、线性回归分析、滑动平均法、距平百分率、Kendall秩次相关法、小波分析、Mann-Kendall检验法以及滑动t检验法,对四川盆地降水量年内分配情况、年和四季降水量变化趋势、周期及突变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盆地降水量年内分配呈季节性变化;年及四季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其中,年和秋季降水量减少趋势在95%置信区间内显著;年、秋季和冬季降水量变化周期较短,均小于10 a;春季和冬季降水量不存在明显的突变点,年和秋季降水量突变开始的时间分别为1985年和1997年,夏季存在2次突变,突变点分别为1979年和1997年。  相似文献   
7.
《蜜蜂杂志》2021,41(8)
为了对编号825、613两种蜂蜜进行感官评价,试验采用成对比较检验法对两个样品进行了分析研究。蜂蜜样品的成对比较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在感官上825和613两个蜂蜜样品差异显著,在喜好程度上825和613两个蜂蜜样品也有显著差异,825样品比613样品更受人青睐;定向成对比较检验结果分析显示825和613两个蜂蜜样品在色泽、组织状态、透明度和甜味上无显著差异,但是在香味、综合风味上有显著差异,825样品的香味、综合风味优于613样品。因此,人们对于825的喜好程度优于613。  相似文献   
8.
利用临汾市气象观测站1954—2018年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估计、MannKendall检验等统计方法,对临汾市6种主要气象灾害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暴雨、高温、雷暴主要发生在夏季,高发期均为7月,年平均发生日数分别为1.9、19.6、26.8 d;干旱、大风、雾在全年时段都有发生,干旱的高发期为秋冬季,春季为大风多发期,4月最多,雾多发生在秋冬季,11月为高发期,年平均日数分别为137.7、5.5、17.5 d。从气象灾害发生的年平均日数来看,依次为干旱>雷暴>高温>雾>大风>暴雨。近65年来,临汾市暴雨、干旱、雷暴、大风这4种气象灾害有减少趋势,其中雷暴、大风减少趋势明显,而高温、雾则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
为科学掌握雄安新区气候特征,为雄安新区建设提供基础数据保障,基于雄安新区区域内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多年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小波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雄安新区近50 a气温的时间序列变化、突变现象、周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雄安新区年平均气温呈显著波动升高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65℃/10 a,略高于全国平均气温变化速率;不同季节平均气温升温对年平均气温的贡献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2)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均呈波动升高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238℃/10 a、0.422℃/10 a,平均最低气温升温趋势显著;平均最高气温不同季节的升温幅度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平均最低气温的升温幅度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3)年、冬季、春季和夏季平均气温增暖趋势均存在突变现象,年平均最高气温自90年代开始呈现持续增暖趋势,突变点为1990年。年平均最低气温及各季节的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的增温趋势不存在突变现象。(4)年平均气温存在8 a、13 a、19 a周期变化,年平均最高气温存在8 a、11 a、19 a周期震荡,年平均最低气温存在13 a、19~20 a周期震荡。雄安新区气温研究结果对全面认识该区域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97—2016年山西南部苹果主产县(市、区)苹果花期逐日最低气温及日平均气温观测资料,根据苹果花期冻害等级划分指标,采用最小二乘法对花期冻害日数进行线性倾向估计,并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对花期冻害日数的变化趋势进行显著性检验,分析山西南部苹果花期冻害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山西省南部苹果产区发生花期冻害日数年均为3.1 d,各县花期均温介于13.0℃~13.8℃之间。运城地区4月中上旬易发生冻害,临汾地区吉县与隰县4月下旬易发生冻害;山西南部苹果花期冻害日数近20 a气候倾向率为-0.666 d·(10 a)-1P≤0.01),花期极端最低气温气候倾向率为0.165 d·(10 a)-1P≤0.01),花期极端最低气温与冻害日数具有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山西南部苹果花期冻害日数突变点在2008年,且在2015年之后苹果花期冻害日数突破α=0.05显著性水平下限。对于苹果花期冻害的综合防御措施,可采用“以防为主,抗补结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