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5篇
  免费   264篇
  国内免费   384篇
林业   208篇
农学   97篇
基础科学   99篇
  1457篇
综合类   787篇
农作物   38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324篇
园艺   28篇
植物保护   41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181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几种牧草蒸腾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蒸腾是牧草生理生态特性的主要指标,也是植物体内水分平衡的主要环节。它能调整植株体温、缩小叶肉细胞内水分饱和差与大气水分饱和差之间的梯度,调节水分的损失,保证植物体内水分的有效利用,借以抵抗或降低水胁迫对植物的影响。我们在1983~1985年对五种栽培牧草蒸腾强度在生长期和生长末期的日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有助于了解不同栽培牧草在半干旱条件下对水分的需求,为黄土丘陵半干旱区牧草品种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自然概况试验设在宁夏固原东部黄土丘陵区的万亩人工改良草地。海拔1600-1850米,年平均气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黄土低山丘陵及坨甸草原区248个风蚀图斑资料的分析,运用线性模型理论,对此地区的风蚀规律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下垫面各因素与风蚀量关系的数学模型。找出了影响风蚀的主导因素,并系统阐述了植被覆盖度和土地利用类型对风蚀量大小的影响,且与水蚀规律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
高原鼠兔对草地植被的危害及防治阈值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对高原鼠兔在不同时期的危害特征进行了研究,针对该鼠在补偿危害期和非补偿危害期的危害量提出了一种估算方法,得出其群体全年平均危害量β(干重)为4.94kg/只。同时根据春季灭鼠率(k)、秋季种群数量变化的预测值(λ)以及群体平均危害量(β)等参数估算可挽回损失值y。当可挽回损失值与成本参数(c)相等时,春季防治的经济阈值(x)为19.09只/hm^2或63.6个洞口/hm^2。  相似文献   
4.
TheApplicationofGIsinSmallWatershedClassificationinLoessPlateauZhuJinzhao,WuBin,BiHuaxing,ZhouChangqingCollegeofSoilandWaterC...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西部狮泉河宽谷区的荒漠化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狮泉河宽谷区的荒漠化过程以整个青藏高原的环境演化为背景,受人为的资源利用不合理而强化。今天的宽谷景观一方面隐含了高原宽谷的变化,一方面显示出干旱,退化的主导特征,较之西北干旱区,生态系统更具脆弱性,荒漠化的治理应在发挥区内水资源优质的同时强调生态系统自身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苜蓿草业开发利用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从苜蓿草业在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黄土高原发展苜蓿草业的地域优势及显著的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发展苜蓿草业的意义,并结合黄土高原实际提出了发展苜蓿草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8.
Excessive application of N fertilizer in pursuit of higher yields is common due to poor soil fertility and low crop productivity. However, this practice causes serious soil depletion and N loss in the traditional wheat cropping system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Growing summer legumes as the green manure (GM) crop is a viable solution because of its unique ability to fix atmospheric N2. Actually,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contribution of GM N to grain and N utilization in the subsequent crop. Therefore, we conducted a four-year field experiment with four winter wheat-based rotations (summer fallow-wheat, Huai bean–wheat, soybean–wheat, and mung bean–wheat) and four nitrogen fertilizer rates applied to wheat (0, 108, 135, and 162 kg N/ha) to investigate the fate of GM nitrogen via decomposition, utilization by wheat, and contribution to grain production and nitrogen economy through GM legumes. Here we showed that GM legumes accumulated 53–76 kg N/ha per year. After decomposing for approximately one year, more than 32 kg N/ha was released from GM legumes. The amount of nitrogen released via GM decomposition that was subsequently utilized by wheat was 7–27 kg N/ha. Incorporation of GM legumes effectively replaced 13–48% (average 31%) of the applied mineral nitrogen fertilizer. Additionally, the GM approach during the fallow period reduced the risk of nitrate-N leaching to depths of 0–100 cm and 100–200 cm by 4.8 and 19.6 kg N/ha, respectively. The soil nitrogen pool was effectively improved by incorporation of GM legumes at the times of wheat sowing. Cultivation of leguminous GM during summer is a better option than bare fallow to maintain the soil nitrogen pool, and decrease the rates required for N fertilization not only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but also in other similar dryland regions worldwide.  相似文献   
9.
地下啮齿动物种群生态学研究经常需要对动物个体进行标记,而传统的剪耳、剪趾标记法会造成动物伤害、影响动物行为等,与动物福利相悖。利用PIT标签于2014年秋季在祁连山东段标记高原鼢鼠30只,研究高原鼢鼠种群密度及越冬后体重、体长和尾长变化。结果表明,样地内高原鼢鼠估算种群密度为44只/hm2;越冬后高原鼢鼠平均体重为222.07g,显著高于越冬前平均体重193.74g,平均体长为19.4cm,显著高于越冬前平均体长18cm;雌性与雄性的体重增长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被动式电子标签同时可适用于地下啮齿动物的种群生态学研究,是地下啮齿动物种群生态学研究中的一项新型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侯金伟  陈焘  南志标 《草业学报》2021,30(3):129-136
为了探讨黄土高原典型草原植物病原真菌如何影响土壤种子存活,采用“种子袋埋藏与取回”的方法,对该地区3种常见植物胡枝子、长芒草和狗尾草种子进行杀菌剂处理、并且以不同方式(单种或者不同种混合)装入尼龙网袋后埋入土壤中,在田间分别埋藏1和3个月后取回种子袋,统计每袋种子的存活情况,并且进行萌发试验,检测种子生活力状况。结果表明:1)长芒草种子的田间发芽率最高,平均约为51.9%,显著高于胡枝子(14.6%)和狗尾草(26.1%)(P<0.05);随着埋藏时间的增加,3种植物种子发芽率显著增加;然而杀菌剂处理以及不同埋藏方式对种子发芽率没有显著影响。2)胡枝子种子的田间死亡率最低,平均约为1%,长芒草和狗尾草种子的田间死亡率分别为5.1%和4.4%;埋藏1个月后,杀菌剂未处理和单种埋藏条件下长芒草和狗尾草种子的田间死亡率分别为12.5%和11.0%,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合下两种植物种子的死亡率(P<0.05);胡枝子种子在埋藏1和3个月时,其种子死亡率在不同处理组合之间均无显著差异。3)长芒草种子的室内萌发率最高,平均约为64.3%,显著高于胡枝子(5.9%)和狗尾草(29.2%)(P<0.05)。随着埋藏时间的增加,胡枝子和狗尾草种子的室内萌发率显著下降,而长芒草种子的室内萌发率却显著增加。结果表明,病原真菌对土壤种子存活的影响因植物种而异;较单种埋藏相比,混合埋藏降低了种子的死亡率,可能是由于混合埋藏稀释了病原真菌的效应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