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7篇
  免费   204篇
  国内免费   263篇
林业   84篇
农学   221篇
基础科学   13篇
  213篇
综合类   776篇
农作物   145篇
水产渔业   202篇
畜牧兽医   608篇
园艺   109篇
植物保护   383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200篇
  2021年   248篇
  2020年   225篇
  2019年   230篇
  2018年   144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8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发掘对林木生长发育有利的优良微生物资源,并筛选适合叶表微生物的收集方法,以马尾松针叶为试验材料,分别用悬摇法和超声波法收集马尾松叶表微生物,用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术、MUSCLE和Qiime软件研究马尾松叶表微生物的多样性。结果表明:扫描电镜观测结果显示,马尾松针叶表面定殖有大量微生物,包括真菌(菌丝及孢子)和细菌。扩增子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马尾松叶表微生物物种丰富,包含细菌运算分类单位(OTUs)490个,真菌OTUs 1273个。马尾松叶表细菌以未分类的蓝细菌属(unidentified_Cyanobacteria)(36.53%)、未分类的拜叶林克氏菌属(unidentified_Beijerinckia)(28.60%)、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2.35%)为优势属;叶表真菌以枝孢属(Cladosporium)(2.45%)、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0.92%)、无头孢菌属(Capnobotryella)(0.91%)为优势属。针对叶表细菌多样性的研究表明,悬摇法和超声波法均有较高的物种检出度;在叶表真菌多样性的研究中超声波法优于悬摇法,但超声波法样品间数据变异性较大,测定结果不稳定。  相似文献   
2.
3.
To identify the possible quarantine viruses in seven common sunflower varieties imported from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the Netherlands, we tested total RNAs extracted from the leaf tissues using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of small RNAs. After analysis of small RNA sequencing data, no any quarantine virus was found, but a double-stranded RNA(dsRNA) molecule showing typical genomic features of endornavirus was detected in two varieties, X3939 and SH1108. Full-length sequence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it is a novel endornavirus, temporarily named as Helianthus annuus alphaendornavirus(HaEV). Its full genome corresponds to a 14 662-bp dsRNA segment, including a 21-nt 5′ untranslated region(UTR), 3' UTR ending with the unique sequence CCCCCCCC and lacking a poly(A) tail. An open reading frame(ORF) that encodes a deduced 4 867 amino acids(aa) polyprotein with three domains: RdRP, Hel and UGT(UDP-glycosyltransferase). HaEV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cytoplasm but less in the nucleus of leaf cells by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 experiment. This virus has a high seed infection rate in the five varieties, X3907, X3939, A231, SH1108 and SR1320. To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about the virus of the family Endornaviridae in the common sunflower.  相似文献   
4.
鸭瘟病毒的PCR检测及其产物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基因库中已有的鸭瘟 Ul6的序列 ,合成一对引物 ,对 3株鸭瘟病毒进行 PCR扩增 ,均扩增出大小约 42 0 bp的特异性片段。进行测序 ,结果表明 3个毒株扩增后的片段均为 42 1bp。经重复实验后确定最佳反应条件 ,按该条件对两例临床病料进行检测 ,结果均出现大小约为 42 0 bp的特异片段。PCR产物与 L ake Andes株的相关序列比较 ,广东毒株与 L ake Andes株同源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从BL21(DE3)E.coli菌株中以PCR的方法扩增得到了与T7RNA多聚酶(T7RNApolymerase,T7pol)基因大小一致的DNA片断。将PCR产物纯化后直接克隆到pGEM—T载体中,经酶切鉴定和DNA序列分析表明克隆得到了正确的T7pol基因。将T7pol基因亚克隆入pET-28b( )中,构建得到原核表达质粒pET28T7。该质粒的BL21(DE3)pLysS转化菌在IPTG的诱导下可表达约98800的蛋白,这与T7pol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致。将该质粒转化DH5α、JMl09、HBl01、BL21(DE3)和BL21(DE3)pLysS等5种不同的宿主菌,仅有转化T7pol酶活性受到抑制的宿主菌BL21(DE3)pLysS才能得到转化子,而其余4种T7T7pol酶活性不受抑制的E.coli宿主菌不能得到转化子。pET28T7原核表达质粒这种仅能在T7pol酶活性受到抑制的宿主菌中才能存活的现象说明本试验所克隆的T7pol基因能正确表达出具有RNA转录酶活性的蛋白。  相似文献   
6.
分子标记用于赤眼蜂分子监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drolimi Matsumura)以及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 Pang et Chen)rDNA-ITS2基因的克隆测序,并联机检索GenBank核酸序列库中其它赤眼蜂的相关序列,利用核酸分析软件找到松毛虫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ITS2序列中一段有鉴别意义的标志,并据此设计出蜂种的特异PCR引物,实现了松毛虫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rDNA特异区带的PCR扩增。研究表明该特异区带具有种的特异性。我们认为该分子标记技术可用于目前我国生防中常用的松毛虫赤眼蜂和玉米螟蒌眼蜂的分子监测,如田间种群动态监控和寄生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7.
参考 Genbank收录的 TGEV- Miller株的基因序列 ,自行设计合成 1对引物 (TGEVP5 /P6 ) ,对不同代次的 TGEV疫苗弱毒 STC3及种毒 、种毒 进行了 RT- PCR扩增 ,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均出现 1条大约 12 6 2 bp的目的条带 ,经 Eco R 酶切 ,都产生了 871bp和391bp左右的两个片段 ,与预期大小相符。将种毒 RT- PCR扩增目的条带回收纯化后克隆入PMD18- T载体中 ,转化宿主菌 DH5 α,挑选阳性克隆 (命名为 PTs) ,提取重组质粒 ,用 Hpa 、Eco R 对重组质粒进行酶切鉴定以及 PCR扩增 ,然后进行序列测定 ,并进行了序列分析 ,证实与国外标准毒株 Miller、Fs772 / 70、Purdue、TO14等有较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8.
阿魏蘑、白灵菇及杏鲍菇亲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PCR产物克隆测序测定了阿魏蘑、白灵菇与杏鲍菇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的序列,并对所测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阿魏蘑、白灵菇和杏鲍菇三者之间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白灵菇与杏鲍菇具有非常近的亲缘关系,但阿魏蘑、白灵菇和杏鲍菇为3个不同的种.  相似文献   
9.
白花柽柳nrDNA的ITS序列片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丽  潘伯荣 《干旱区研究》2003,20(2):148-151
运用PCR直接测序法 ,对白花柽柳 (TamarixalbiflonumM .T .Liu .)的nrDNA的ITS区 (包括ITS -l,5 .8SrDNA和ITS - 2 )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 ,该植物的ITS序列和长穗柽柳 (Tamarixelongata)的序列差别不大 :ITS - 1片段的长度都是 2 5 9bp ;ITS - 2片段的长度同为 2 44bp ;G C百分含量仅相差 1% ;碱基差异共发生 18处。由ITS及 5 .8SrDNA序列分子证据看 ,白花柽柳更可能是长穗柽柳的变异。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