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3篇
  47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要农用黄绵土典型剖面养分分布特征及历史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历史资料及典型剖面土样,采用原位采样及相同测定方法研究不同时期黄绵土剖面的养分分布特征及演变趋势.结果表明:近30年来黄绵土中有机质、氮素、磷素含量水平有不同程度提高,耕层变化量最大,耕层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和速效磷的增加量分别为2.18,0.12.3.53.0.32.5.18 mg/kg.剖面中钾素含量呈减少趋势.耕层变化量最小.黄绵土耕层各养分含量的表聚系数均增大,该区土壤肥力向有利于作物吸收的方向演变.  相似文献   
2.
不同粒径黄绵土的溅蚀规律及表土结皮发育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程琴娟  蔡强国  胡霞 《土壤学报》2007,44(3):392-396
溅蚀是土壤侵蚀过程的开始,为侵蚀发展提供了物质来源。因此,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对侵蚀过程的深入了解。本文选择了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地区的黄绵土,通过对不同粒径的土样进行模拟降雨试验,分析了土壤颗粒的溅蚀规律和表土结皮的形成过程,以及溅蚀率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不同粒径土样的溅蚀量差异明显,粒径在0.15mm附近的土壤颗粒最易被溅蚀;在一定的降雨历时内不同粒径土样的表土结皮发育完善程度不同,据此可以很好地解释溅蚀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探究不同生物炭添加量对宁南山区黄绵土水分吸渗特征及水力学参数的变化,为提升区域生态功能及促进农业生产提供数据支撑。选取6种生物炭添加量(0、10、20、30、40和50g/kg),通过室内一维水平土柱试验,利用Philip模型拟合土壤吸渗过程并确定吸渗率(S),并推导出Van Genuchten模型中进气吸力倒数(a)、形状系数(n)及水吸力(h),利用上述水力学参数拟合土壤水分特征曲线、非饱和导水率及比水容量。结果表明:随着生物炭添加量增大,各处理湿润锋运移距离及累积入渗量均逐渐减小。与未添加生物炭处理相比各处理S分别降低了7.83%、14.99%、16.90%、23.36%和39.50%;随生物炭添加量增加,a、n及饱和导水率(Ks)逐渐减小,饱和含水率(θs)、滞留含水率(θr)逐渐增大。相同土壤含水率下,生物炭添加量增加h增大,非饱和导水率减小且增长速率逐渐降低。相同h下,生物炭添加量越大比水容量越大,水分有效性越高。可以看出添加生物炭显著增强了宁南山区黄绵土持水性能及水分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李小刚  刘淑英 《土壤》1995,27(5):233-237
用张力计对甘肃黄绵土低吸力特征及水分有效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绵土水分特征曲线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具有一个拐点,呈“S型”另一种不具拐点,黄绵土水分特征曲线的这一特征直接受结构状况的影响。低吸力段水分特征曲线用双曲线表达拟合性最好。  相似文献   
5.
在6年长期施用N,P,M,NP,MN,MP和MNP的土壤上,连续种植一季谷子和两季小麦,研究长期施肥对后茬作物产量和吸N,P量的反映及N,P养分在作物体内分布情况。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磷肥,有机肥单施或与其它肥料配施均有后效,纯施N肥没有后效,而且影响和限制了后茬作物的生长和发育,P肥的后效最多能维持3年,有机肥后效公能维持一年。经过三料作物吸收,其土壤有机质,全N,速效P和碱解N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6.
7.
安塞新修黄绵土农地有机质消长与平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黄绵土区不同肥料配施对甘蓝型冬油菜经济性状、产量品质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以2因素4水平裂区试验设计主处理为不施有机肥和施有机肥,副处理为不施肥、氮肥单施、氮磷肥配施、氮磷钾肥配施8个处理,即CK、N、NP、NPK、M、MN、MNP、MNPK。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冬油菜生育期增延2~9 d,株高增加14.47~62.10 cm,单株总角果个数增多61.94~199.94个,增产507.20~2 782.12kg/hm~2,其中MNPK处理单株总角果数最多为268.00个,较对照增加293.77%,产量最高为3 418.38kg/hm~2,较对照增产437.26%,其他处理按产量排序为MNP、NPKMN、NPMN,分别较对照增产2 334.94kg/hm~2、2229.90kg/hm~2、1611.65kg/hm~2、1578.64kg/hm~2、939.38 kg/hm~2、507.20 kg/hm~2,增幅为366.98%、350.47%、253.30%、248.11%、147.64%、79.72%;M处理籽粒含油量最高达48.55%,较对照增加2.49%,蛋白质质量分数最低为18.23%,较对照降低4.14%,硫甙质量摩尔浓度仅M处理较对照显著降低10.25μmol/g,芥酸等其他籽粒品质未显著受施肥影响;冬油菜收获后各处理土壤全钾质量分数较种植前显著下降0.03%~0.24%,对照土壤有机质下降0.06%,NP处理有机质质量分数不变,其他处理有机质显著增加0.05%~0.67%。综合考虑,黄绵土区中以有机肥(7 500 kg/hm~2)和氮磷钾肥配施(N 150 kg/hm~2,P_2O_5 75 kg/hm~2,K_2O 75 kg/hm~2)处理对甘蓝型冬油菜的产量、经济性状、籽粒品质及土壤有机质的综合提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是黄土高原地区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本文以较为典型的黄绵土为例,分析其形成、性质、保水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黄绵土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10.
采取随机取样的方法,对静宁县城关、司桥、深沟、三合4乡(镇)380个黄绵土土样的养分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黄绵土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0.89 g/kg,碱解氮平均含量为66.3 mg/kg,有效磷平均含量为19.4 mg/kg,速效钾含量平均为220.25 mg/kg,除速效钾较丰,速效磷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相比有所增加外,有机质和碱解氮都属较缺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