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43篇
农学   43篇
基础科学   3篇
  9篇
综合类   311篇
农作物   19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8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盾叶薯蓣人工栽培面积在秦巴山区及长江中上游地区迅速扩大,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但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盾叶薯蓣生产主产区病害日益加重,除盾叶薯蓣根(茎)腐烂病、炭疽病外,白绢病的危害日益加重。在夷陵区一般发病率达8%,严重地区达30  相似文献   
2.
菊叶薯蓣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菊叶薯蓣又名墨西哥薯蓣,原产于墨西哥,20世纪70年代引入我国云南省试种成功,是一种提取皂素合成其他皮质激素的重要原料。因该品种皂素含量较高,其皂素含量是同等重量盾叶薯蓣的2倍。种植3年后其亩产量为5000~6000kg,目前生产厂家合同收购价格2.5元/kg,平均每亩年收入近4000元。是一种具有较大推广价值的薯蓣品种。  相似文献   
3.
对高皂甙元含量的盾叶薯蓣株系进行了组织培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茎尖外植体产生愈伤组织的时间短、出愈率高。在添加0.5mg/LBA和0.5mg/LNAA的培养基上,出愈率接近70%,愈伤组织状态良好。1.0mg/LKT和0.2mg/LNAA组合可使愈伤组织的芽分化率达90.9%。在添加0.5mg/LNAA和1.0或2.0mg/LBA的培养基上,腋芽增殖率最高,且生长健壮。已伸长的腋芽转移至不加任何激素的MS培养基上即可生根,形成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4.
薯蓣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的活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盾叶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 C.H.Wright)各部位共分离到50株内生真菌,初步鉴定有19株分属于曲霉属(Aspergillus Micheli ex Fr.)、须壳霉属(Pyrenochaetade Not)、刺孢壳属(Chaetomella Fuckel)、侧孢霉属(Sporotrichum Lk.ex Fr.)、棒束梗霉属(Isaria Pers.ex Fr.)、假黑粉霉属(Coniosporium Lk.ex Fr.)和简梗孢霉属(Chromosporium Corda),其余菌株因不产孢而暂未鉴定。利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检测到分离于根茎的EDT3、EDT4、EDT5和分离于种子的EDS1、EDS3、EDS4等6株菌株的发酵液对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Kleb.)等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中EDS3和EDS4发酵液的混合液E-y对这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黔产10种薯蓣属植物叶片的上、下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10种黔产薯蓣属植物叶片上表皮细胞除薯蓣、黏山药为多边形或不规则形、薯莨为不规则形外,均为多边形,垂周壁除薯莨为浅波状外均为平直-弓形;叶片下表皮细胞均为不规则形,垂周壁为浅波状或深波状。叶片上、下表皮均具鳞片状多细胞腺毛,其中黏山药、毛胶薯蓣、日本薯蓣、毛芋头薯蓣以及黑珠芽薯蓣叶片具单细胞非腺毛。下表皮气孔器为不定式或不等,大小范围为(24.65μm×16.97μm)~(32.35μm×25.16μm),气孔指数为15.20%~27.02%。说明薯蓣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在属内各组间无明确规律性,结果为薯蓣属植物的种间分类提供了一定材料与依据,有助于薯蓣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6.
全面阐述了辽东地区穿龙薯蓣栽培技术,包括产地环境、选地整地、选种及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初加工等。  相似文献   
7.
以穿龙薯蓣的丛生芽为材料,对根的诱导及快速繁殖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根中薯蓣皂苷元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不添加任何激素的1/2MS培养基是诱导生根的最佳培养基,生根率最高达76.7%;MS+0.2 mg/L NAA+0.5 mg/L IBA+0.2-0.5 mg/L PP333为根增殖的最佳培养基,60 d时增殖倍数超过93;快繁过程中根的生长形态发生变化,不同类型的根中薯蓣皂苷元含量差异不显著,平均为0.21%  相似文献   
8.
以穿龙薯蓣的丛生芽为材料,对根的诱导及快速繁殖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根中薯蓣皂苷元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不添加任何激素的1/2MS培养基是诱导生根的最佳培养基,生根率最高达76.7%;MS 0.2 mg/L NAA 0.5 mg/L IBA 0.2~0.5 mg/L PP333为根增殖的最佳培养基,60 d时增殖倍数超过93;快繁过程中根的生长形态发生变化,不同类型的根中薯蓣皂苷元含量差异不显著,平均为0.21%  相似文献   
9.
盾叶薯蓣良种离体快繁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盾叶薯蓣的单节茎段为外植体,培养基 MS 2.0mg/L BA 0.6mg/L NAA对腋芽诱导效果最好,诱导率达 77.4%; MS 0.5mg/L BA 0.5~ 1.0mg/L 2,4- D为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在 MS 1.0mg/L BA 0.2mg/L NAA或 MS 2.0mg/L BA 0.5mg/L IBA培养基上能有效地诱导多芽; BA与 NAA的组合较 BA与 IBA组合更有利于多芽的诱导; MS 2.5mg/L BA 0.5mg/L NAA可作为愈伤组织及多芽组织的继代培养.  相似文献   
10.
转CBF1基因地被石竹的抗寒性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以4个转拟南芥CBF1基因的地被石竹株系及非转基因地被石竹为材料,通过测定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及丙二醛含量进行抗寒性评价。研究发现不同低温处理后,转基因株系比对照植株(CK)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低,而脯氨酸含量高,说明转入CBF1基因后,地被石竹的抗寒性增强了。转基因各株系之间有差异,其中株系27的抗寒性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