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09篇
  免费   298篇
  国内免费   723篇
林业   1186篇
农学   1091篇
基础科学   503篇
  595篇
综合类   9906篇
农作物   317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1477篇
园艺   10583篇
植物保护   950篇
  2024年   116篇
  2023年   396篇
  2022年   452篇
  2021年   534篇
  2020年   405篇
  2019年   573篇
  2018年   294篇
  2017年   461篇
  2016年   551篇
  2015年   633篇
  2014年   1157篇
  2013年   1194篇
  2012年   1558篇
  2011年   1593篇
  2010年   1453篇
  2009年   1579篇
  2008年   1465篇
  2007年   1288篇
  2006年   1249篇
  2005年   1198篇
  2004年   901篇
  2003年   860篇
  2002年   710篇
  2001年   714篇
  2000年   578篇
  1999年   528篇
  1998年   555篇
  1997年   480篇
  1996年   466篇
  1995年   499篇
  1994年   457篇
  1993年   412篇
  1992年   365篇
  1991年   344篇
  1990年   253篇
  1989年   230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65年   5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4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水稻病程相关蛋白质OsPR1A的表达受上游抗病基因Xa21调控,接菌后早期启动Xa21介导的OsPR1A较高水平表达对水稻抵抗白叶枯病菌至关重要。同时OsPR1A也受到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Xoo)的诱导表达。对于OsPR1A的研究绝大部分是作为抗性反应发生的标志基因佐证其他基因或途径在抗性中的作用,缺乏直接的证据证实OsPR1A本身的生物学功能。【目的】通过获得OsPR1a-OX超表达转基因植株,调查其表型及农艺性状,并明确OsPR1A蛋白质表达与抗性的关系,为鉴定OsPR1A功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构建的OsPR1a-OX转化载体转入到水稻受体4021中,利用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技术分别在基因水平和蛋白质水平上筛选并鉴定OsPR1A超表达阳性纯合株系。在成熟期,调查OsPR1A超表达转基因植株的表型及农艺性状(株高、穗长、分蘖数、结实率和籽粒大小等)。在31℃条件下,将生长2周的水稻幼苗TP309、4021和OsPR1A超表达转基因植株接种水稻白叶枯病菌,并在接菌0、2、4、6、8、10和12 d时测量病斑长度。在接菌0、4和6 d时,收集TP309、4021和OsPR1A超表达转基因植株的水稻叶片,提取蛋白质,利用WB技术检测OsPR1A的表达特征。【结果】构建了OsPR1a-OX转化载体,并转入到受体4021中,筛选并鉴定到2个OsPR1A超表达转基因纯合株系(#704和#709)。调查了OsPR1A超表达转基因植株在成熟期的表型及农艺性状,与对照4021相比,#704和#709的株高较矮、穗长较短、分蘖数减少、结实率降低,但籽粒稍大,可能与结实率低有关。在31℃条件下,OsPR1A超表达转基因植株的病斑长度与对照4021相比明显缩短,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接菌0、4和6 d的材料中,超表达转基因植株#704和#709中OsPR1A始终有较高水平的表达丰度,从而提高了对白叶枯病菌的抗性。【结论】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获得OsPR1A超表达转基因植株;超表达OsPR1A影响到水稻的正常发育过程;超表达OsPR1A后增强了Xa21介导的水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分析了脱毒‘烟富3号’与未脱毒‘烟富3号’苹果果肉、果皮中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脱毒对‘烟富3号’苹果果肉、果皮中的香气成分影响明显,其中脱毒‘烟富3号’苹果果肉含有19种香气成分,总含量为271.88μg/kg,比未脱毒‘烟富3号’苹果果肉中检出的香气成分多5种,总含量高97.88μg/kg;从脱毒‘烟富3号’苹果果肉中检测到7种独有的香气成分,包括2-甲基丁酸乙酯、2-甲基丁酸丙酯、甲酸己酯、己酸己酯、丙酸丙酯、丁酸丙酯、(E)-2-己烯醛。脱毒‘烟富3号’苹果果皮中的香气成分为29种,总含量为1 408.77μg/kg,比未脱毒‘烟富3号’苹果果皮中检出的香气成分多1种,总含量高696.36μg/kg;从脱毒‘烟富3号’苹果果皮中检测到4种独有的香气成分,包括2-甲基丁酸丙酯、丙酸己酯、2,3-二甲基-1-戊烯、2-甲基丁酸。综合来看,脱毒‘烟富3号’苹果香气品质优于未脱毒‘烟富3号’苹果。  相似文献   
3.
利用芮城国家一般站1960-2017年58年的逐日日照时数观测资料及农业气象物候数据,研究分析58年芮城县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及对苹果花期的影响,结果表明: 芮城县1960-2017年年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除4月份日照时数呈上升趋势外,其余月份为下降趋势,四季中春季为上升趋势,其余为下降趋势,其中夏季下降最明显,其次是冬季;日照时数与苹果开花盛期呈负相关,即日照时数多,苹果花期提前,2-3月日照时数是影响芮城县苹果花期的主要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4.
5.
在石家庄地区,1年生矮化中间砧苹果树在春季经常发生抽条现象。本文于2018年春季调查了平山县浅山区1年生矮化中间砧苹果幼树不同品种、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势高度、同一品种在不同坡向的枝条抽条情况,分析了导致幼树抽条的原因,提出了预防苹果幼树春季抽条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杂交水稻》2017,(5):13-15
N632S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广占63S为轮回亲本,与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株系6G241杂交、回交和自交,将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和抗稻瘟病基因Pi9(t)导入广占63S后育成的籼型水稻光温敏不育系。该不育系株型松紧适中,剑叶内卷,叶色深,不育起点温度低,开花习性较好,异交结实率较高,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2011年8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以N632S与科恢752选系配组育成的高产抗病两系杂交籼稻新组合两优6375于2017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7.
珍稀甜杏新品种--苹果红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峰 《山西果树》2003,(1):40-41
苹果红杏是我所在多年观察、试栽与比较的基础上 ,选育出的甜杏新品种。现将该杏的重要特性及选育观察情况简报如下。1 品种来源该杏发现于山东省邹城市一山村 ,系实生单株 ,2 0世纪 70年代开始试栽。 1 988年我所科技人员嫁接繁育5 0余株。经多年栽培 ,该杏具早果、丰产、早熟、优质、抗逆性较强等特点 ,且性状稳定。2 主要经济性状2 1 果形美观 果实圆形 ,近梗处略平 ,缝合线浅 ,底色青黄 ,阳面鲜红 ,色泽艳丽。因形似小苹果 ,故定名苹果红杏。2 2 味甜质佳 成熟后肉质逐渐变软 ,果肉桔黄色 ,汁液多 ,口感香甜味美 ,品质极佳 ,半…  相似文献   
8.
0.13%康凯可湿性粉剂是德国马克普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改善品质、增加产量的作用。2000年笔者分别在苹果树和梨树上进行了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1 应用小拱棚技术对苹果芽接苗的影响 使芽接苗提早萌发 ,延长了生长期。据在沙河市大台村调查情况看 ,利用小拱棚处理的芽接苗 ,萌芽时间是 4月 1日 ,而未采用此项技术的芽接苗萌芽时间为 4月 7日 ,使萌芽提早 6d(天 )。而且避免金龟子等害虫对嫁接芽的为害 ,可保证嫁接苗全部生长成为成品苗 ,实现当年栽植、当年定干。对芽接苗采用小拱棚技术 ,除具有以上作用外 ,还可避免低温和晚霜对枝干和芽子的冻害 ,保证芽接苗的成活。2 小拱棚技术的操作方法 可用剪掉的当年生的海棠条 (或其它有一定韧性的枝条 ) ,长 1m、粗 1cm的枝条 2根 ,直…  相似文献   
10.
K_9这一中型苹果,从辽宁熊岳所引入我省有30余年历史,省内各地均有零星栽植。因为它在8月中旬成熟,又不耐贮藏,一直没有得到相应发展。不过从近几年水果市场看,K_9不仅价格高,而且很受顾客欢迎,大有走俏之势。以牡丹江水果市场为例,K_9批价每公斤1.60~2.00元,零售价与辽宁伏苹果拉平,基于发展水果要以巾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的思想,谈谈对K_9苹果的再认识。 其一,K_9不只是彩色艳丽、浓香、质脆爽口,而且营养价值还是很高的。1983年,化验结果表明,K_9与黄太平比较,除了糖酸两(?)相似外,V—CK_9的含量每100克鲜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