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1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75篇
林业   32篇
农学   64篇
基础科学   14篇
  309篇
综合类   419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永城县1982年至1987年土壤养分变化动态进行了定点分析研究.共分析了三十个乡的257个土样。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1987年比1982年相应提高25%和41.4%;而速效磷和钾则相应降低36.1%和89.9%;微量元素有效锌、硼、钼含量均属中低级水平。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培肥措施.  相似文献   
2.
3.
4.
一、材料及方法 1.供试作物供试小麦品种为新冬20号。 2.供试材料尿素(含N46%);磷酸二铵(含N18%,含P2O546%);过磷酸钙(含P2O546%);硫酸钾(含K2O40%)。  相似文献   
5.
对不同放牧压力下草原砂质栗钙土微生物量C、N、P进行较为系统地研究。结果表明:就土壤原土来看,随着放牧压力的增大,土壤微生物量C,N先增加后减少;土壤微生物量C在放牧率2.67只羊/hm2时相对较高,微生物量P随着放牧压力的增大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6.
<正>山东省地处黄河下游,土壤多为潮土、褐土、棕壤土,分别占土地面积的43.3%、23.5%、18.1%,适宜多种农作物栽培;小麦和玉米是主要农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分别为370万hm2和300万hm2。土地承包经营后,地块分散,农业经营规模小,户主为求效益,放弃犁耕追求旋耕;土地常年浅旋耕作,犁底层加厚,耕层变浅,耕层构造恶化,粮食单产徘徊不前,持续提升能力不足。据统  相似文献   
7.
长期定位施肥对潮土磷素形态和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长期定位施肥对潮土各形态磷含量变化及磷有效性的影响,为潮土合理施用磷肥提供理论依据.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开始于1990年,设CK(不施肥)、N2(单施尿素)、N2P(不施钾肥)、N2K(不施磷肥)、N1PK(低量氮肥和磷钾肥)、N2PK(平衡施肥)、N3PK(中高量施肥)、N4PK(高量氮肥和磷钾肥)、N2PKM(化肥...  相似文献   
8.
华北平原潮土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改革开放40多年来该区农业经历了以高水肥投入为主要特征的集约化进程,相应的氮淋失导致的面源污染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加剧。本研究针对华北平原潮土为主要类型的粮田,对过去40多年间主要研究文献进行全面分析,梳理氮肥和水分投入与氮淋失之间的定量关系,比较主要农田管理措施对氮淋失的阻控效果及其机理,以期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提供决策支持。研究发现,氮肥和灌溉是影响华北平原潮土区粮田氮淋失的主要因素,其中氮淋失与氮盈余量之间呈指数关系,比与施氮量的指数关系更显著。基于机器学习的随机森林回归模型能够考虑包括施肥、灌溉、土壤条件和气象等多因素对氮淋失的影响,未来在定量预测中有较好前景。同等氮肥投入条件下,由于氮供应与作物吸收契合度高,有机无机配施能显著降低氮淋失。以缓控释肥、尿酶和硝化抑制剂为代表的肥料增效剂可以降低约1/3的氮淋失,值得重点推广应用。秸秆还田可以实现包括提高土壤有机物和微生物氮库、增加无机氮缓冲容量等综合效益,有利于降低氮淋失风险(降低比例达10%),但免耕的阻控效应较低且呈现较大不确定性。调整种植制度、休耕、间作套种和种植填闲作物等措施会影响粮食产量,推广过程中应慎重。氮淋失的阻控效果更多受到社会、经济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今后应采取包括生态补偿等手段发挥农民主动性,从政策和法律法规层面创造实施氮淋失阻控措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9.
为潮土区合理施肥管理提供依据,对32个长期定位点、24年(1987~2010)不施肥和化肥配施秸秆(农民常规施肥)处理的小麦和玉米产量及其与土壤地力和施肥量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潮土区土壤地力对小麦和玉米产量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51.4%和54.0%,变异系数分别为39.0%和41.2%。不施肥处理小麦和玉米产量每年分别下降4.1 kg/hm2和96.6 kg/hm2;常规施肥处理的小麦和玉米每年分别增产61.5 kg/hm2和26.8 kg/hm2。施化肥量与作物增产量(常规施肥产量-不施肥产量)呈显著正相关。通过通径分析进一步证明,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具有显著直接作用。同时,磷肥对提高小麦和玉米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总之,在农民习惯耕作施肥管理水平下,潮土区不施肥处理的产量下降缓慢(含品种对产量的贡献),常规施肥区产量表现出缓慢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磷在潮土肥际微域中的迁移和转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室内土柱实验研究了磷在潮土肥际微域中的迁移和形态转化。结果表明,磷在潮土中的移动距离很短,经过7 d和28 d的迁移,磷的迁移距离仅为8~14 mm。施入的磷主要固定在紧靠施肥点2 mm土体范围内,随距施肥点距离的增加,土壤水溶性磷、酸溶性磷和有效磷的含量呈指数曲线迅速降低。磷在施肥后7 d内的迁移量较大,迁移进入土壤的磷绝大部分被吸附固定。施肥量对不同形态磷在肥际微域中的迁移量产生显著影响;但培养时间只明显影响了水溶性磷的迁移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