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7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牡丹皮等16种中草药提取物抑制植物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牡丹皮等16种中草药的丙酮提取物为材料,测定了其对5种植物病原菌的生长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在供试质量浓度为0.05 g/mL时,牡丹皮提取物对所有供试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好,除对杨树溃疡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为85.3%外,对其他植物病原菌的抑制率均为100%。高良姜提取物抑菌活性次之,对4种供试植物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均在80%以上,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率最低,也达到68%。黄芩提取物对供试的3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率超过60%。连翘、知母、蔓荆、乳香和地榆等5种中药提取物分别对供试的5种植物病原菌中的2种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在供试质量浓度为0.1 g/mL时,牡丹皮、高良姜等2种中药提取物对杨树溃疡病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相当明显,抑制率均在80%以上;白花蛇舌草、乳香、川楝等3种中药提取物对杨树溃疡病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次之,抑制率均在60%以上。  相似文献   
2.
武晓林  李敏  刘哲 《安徽农业科学》2014,(31):10914-10915,10921
[目的]比较牡丹皮与白芍的区别,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方法]通过性状、显微、理化等方法进行鉴别比较。[结果]牡丹皮和白芍在性状、显微、理化等方面均有差异。[结论]牡丹皮和白芍在入药时应区别使用。  相似文献   
3.
民间秘方     
《林业与生态》2013,(6):23-23
治过敏性紫瘢桑叶、黑芝麻各60克,牡丹皮30克,大枣15枚。加水1.500毫升,煎至400毫升,分早晚2次服用。每日1剂。  相似文献   
4.
牡丹,为毛茛科落叶小灌木.宿根植物。其根皮药用价值较高。中药名牡丹皮、丹皮。  相似文献   
5.
牡丹皮又名丹皮,为毛莨科多年生落叶小灌木植物,是牡丹干燥的根皮。牡丹皮是常用的家种大宗中药材,国内常年需求8000 t,是六味地黄丸的主要成分。鲁西南地区是山东牡丹皮的主要产地。现将牡丹皮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选地整地施基肥牡丹皮宜凉畏热,喜燥恶湿,不耐酸碱,无公害种植要选择大气、水质和土壤无污染区域,要求周边无污染源。  相似文献   
6.
牡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唐本草》载:“牡丹,生汉中。剑南所出者,苗似羊桃。夏生白花,秋实圆绿,冬实赤色,凌冬不凋,根似芍药,内白皮丹。”《本草纲目》释其名曰:“牡丹以色丹者为上,虽结子而根上生苗,故谓之牡丹。”综上可知,古今所用的牡丹来源一致,所用品种为毛葭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  相似文献   
7.
《北方牧业》2010,(6):16-16
<正>预防口蹄疫,中药方剂以清热解毒,燥湿敛疡为首选。方剂1:石膏120克,地黄30克,水牛角60克、黄连20克、栀子30克、牡丹皮20克、黄芩25克、赤芍25克、玄参25克、知母30克、连翘30克、桔梗25克、甘草15  相似文献   
8.
牡丹皮,别名丹皮、花王等,为毛茸科多年生落叶小灌木牡丹植物的干燥根皮。牡丹为我国特产,已有15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其花朵硕大,颜色艳丽、品种繁多。被列为中国名花之最。主产安徽、湖南、山东、四川、湖北、贵州、陕西、甘肃等省。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主要为栽培品种。  相似文献   
9.
家畜结肠炎历年来一直是兽医临床上常见多发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也曾用过大量的抗生素类药品,但疗效均不理想。后根据中兽医理论进行辨证,此病症属于热毒积蓄结于肠道范畴。用凉血活血、清热解毒的大黄牡丹皮汤合牛角地黄汤加减对症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通过对40余例患畜的诊治,治愈率在70%以上(治疗及时)。  相似文献   
10.
一、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组成。其特点是补泻并用,平和甘淡、不燥不温、补而不滞、滋而不腻,是补阴的代表方之一。适用于肝肾阴亏,虚火所致的眩晕、耳鸣、腰痛、消渴等。二、麦味地黄丸由"六味"加麦冬、五味子组成,也称八仙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