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6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4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洋县蚕桑产业发展优势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洋县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发展优势,总结了蚕桑产业发展的思路,并从加速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加强资金及政策扶持、加强专业基地建设形成区域规模、积极引进项目争取外来投入实施蚕茧品牌带动战略、以优良品种的推广普及引进为突破口夯实高产高效蚕桑产业基础等方面提出了蚕桑产业发展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实行科学合理的农作物品种轮作、套种栽培,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培肥了地力;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危害,又最大限度增加了单位面积农产品产量,解决了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实现了增产增收的目的。现将我县种植面积万亩以上,亩产值、效益较好的水稻—大蒜轮作栽培;地膜西瓜—玉米套种栽培;菜花—玉米轮作栽培;  相似文献   
3.
1冻害发生情况洋县位于汉中盆地东部,北屏秦岭,南依巴山,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4.5 ℃,平均日照时数1825小时,无霜期238天,海拔400~3700m,满足优质柑橘生产的自然条件。与陕西优质柑橘第一大县城固一河之隔。近年来,洋县柑橘产业得到蓬勃发展,至2018年初,洋县柑橘总面积已达9.8万亩。与城固相邻的马畅镇就有优质柑橘园7万余亩。  相似文献   
4.
陕西洋县历史上朱种群数量曾以万计之 ,后来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而失踪 2 0余年。 1981年 5月洋县重新找回了 7只野生朱群体 ,世界为之震惊。 2 0多年过去了 ,现在情况怎么样呢 ?笔者 2 0 0 3年先后 5次回到生我养我的故乡———洋县进行了考察采访。从考察采访情况看 ,洋县  相似文献   
5.
小麦锈病俗称“黄疸病”.是洋县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该病属区域性流行的真菌性病害.主要靠气流由陇南传人洋县。一般流行年份.造成损失10%~20%,严重流行年份.造成损失50%以上,个别田块甚至绝收。2010年宁强、勉县在冬田就发现单片病叶和发病中心.该病具有发病早、菌源量充足等特点。为了有效地防治该病,笔者现介绍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6.
洋县是传统的西瓜种植大县,常年西瓜种植面积3.5万亩左右,远销四川、湖北、重庆等毗邻省、市。2003年,我县示范大棚西瓜栽培技术,示范面积100亩,平均亩纯收益3000元左右,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示范效应。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自开展朱鹮保护工作以来,陕西洋县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保护工作,并及时解决了朱鹮保护与人民群众利益的矛盾,打击了危害朱鹮生存的犯罪活动,确保了保护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家住陕西洋县龙亭镇高原寺村的黄林正夫妇原本在农村种田。1992年,夫妻俩以每人5000元的“价格”进入“农转非”行列.并被招进县城一饮料厂当了工人.当时他们还着实被村民们羡慕过。但近几年来.因所在饮料厂不景气,夫妇二人双双下岗。再回过头看农村。乡亲们种粮种菜,发展林果多种经营,  相似文献   
9.
《农技服务》2016,(7):80-81
洋县属农业大县,水稻既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农户经济收入支柱产业。切实抓好水稻病虫害防控,是确保县域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抓手及保障措施。笔者根据多年调查和生产实际,初步探索总结出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陕西洋县近年来着重发展有机农业,银杏产业是其中的重要部分,银杏产业已成为当地推进精准扶贫的重要措施。本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简要概述了在助力精准扶贫背景下洋县银杏产业的发展优势、发展现状以及其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并相应提出了增加产品附加值、打造洋县银杏品牌、加大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促进当地银杏产业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