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林业   4篇
综合类   9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实蜂是危害李果实的重要害虫之一,主要分布在河南、安徽、山东、山西、河北、陕西、四川、江苏等华北、华中、西北各李产区。其寄主有李和杏李。由于其发生早,危害重,因此对李果实的发育威胁很大,常常造成严重减产。  相似文献   
2.
2007-2008年在美国杏李上进行了不同施药时间对李实蜂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盛花末期施药虫果率最低,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杂交杏李主要食心虫的发生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食心虫的危害症状及发生规律 1.李实蜂 以幼虫蛀人幼果核部,不仅食尽果核,果肉亦多被食空,内积虫粪,常造成90%的虫果,被害果发黄大量脱落.该虫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10厘米深的土层中或土面裂缝间及土块下结茧越冬.  相似文献   
4.
调查了李坐果后到采收前落果的特点,分析了落果的原因。结果表明,李落果由多种原因引起,由养分竞争引起的生理落果和害虫危害引起的落果是主要的。按李果发育从小到大分为5级,1级落果中50%左右由李实蜂危害引起;2、3、4级落果主要由生理落果引起,其次为病虫害引起;其中以2、3级落果最多,主要发生在幼果期和硬核期;5级落果主要由鸟害和虫害引起。建议在李果发育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加强肥水管理,及时防治害虫等适宜措施。  相似文献   
5.
滦县地处典型的丘陵山区,李树生产历史悠久。近十几年来,由于农药的大量普及使用,打破了昆虫原有的生态平衡,李实蜂危害日益加重。近几年部分李园已造成减产或绝收,对此我们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了专项防治实验,解决了生产上的实际问题,经实践证明效果良好,现将李实蜂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李实蜂在河北地区发生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98、1999年在易县解村要场、西陵林场、中独乐村,对 蜂的发生特点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李实蜂在河北易县4月初为羽化高蜂,和李树盛花期相吻合;第1代幼虫于5月下旬脱果。不同品种、树膛内外,李实蜂的为害程度有极显著差异;而不同方向不同高度的为害程度则无明显差异;幼虫的空间分布型为随机分布。根据研究结果和李实蜂发生太,提出在全省李树新品种推广区加强监测和治理的原则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实蜂与杏虎象对李果的为害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蕾 《山西果树》1992,(1):26-28
李实蜂(Hoplocampa sp.)和杏虎象(Rhynchites Faldermanni Sch(?)nherr)是陕西关中李树幼果期的主要害虫,李果被害率常高达90%以上,造成了李子的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1989~1990年我们对李树的这两种害虫进行了系统观察和防治试验,现将  相似文献   
8.
1)受害症状。以幼虫蛀食幼果,受害果不但果核被全部食尽,果肉亦被食空,果内充满虫粪,虫果停止生长,提前脱落。 2)发生规律。在陕西眉县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结茧越夏和‘越冬,3月中旬李树萌芽时化蛹,3月下旬至4月上旬李开花期成虫羽化,羽化成虫在树冠上空1m以上高空处成群飞舞,或停留于花上产卵,  相似文献   
9.
李实蜂属膜翅目叶蜂科,又名李叶蜂,主要为害李果。李实蜂虽1年只发生1代,但危害严重。近年来在豫南许多李园危害株率达100%,受害果率达60%~80%,发生严重果园达到90%以上,造成李树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化学农药的大量施用导致生态平衡失调,李实蜂发生危害逐年严重,使李园减产甚至绝收,对老李子产区的产量和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为此我们经过几年的观察、试验和预测预报,进行国家允许的无公害药剂的适时防治,基本控制了这种虫害,使当地的李果的产量、质量大幅提升,收到了很好的防治效果,经济效益明显。现将李实蜂的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