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45篇
林业   40篇
农学   148篇
基础科学   8篇
  9篇
综合类   917篇
农作物   107篇
畜牧兽医   56篇
园艺   245篇
植物保护   25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药在生产中,经常发生山药炭疽病、山药茎腐病、山药叶斑病、山药根结线虫病等。主要靠种子、土壤、粪肥等进行传播。以上病害的发生,将严重影响山药的正常生长,导致产量下降,品质降低,效益减少。  相似文献   
2.
防治病虫     
《中国花卉盆景》2001,(8):26-28
  相似文献   
3.
A蛋白酶联法检测苹果褪绿叶斑病毒和茎沟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正> 苹果褪绿叶斑病毒(CLSV)和茎沟病毒(SGV)是苹果的两种主要潜隐病毒,严重影响苹果的产量和质量。检测苹果潜隐病毒的传统方法是木本指示植物二重芽接鉴定法,但这种方法耗工费时。由于两种病毒不稳定和在苹果树中含量低,用经典的血清学方法不能直接检测苹果植株粗汁液中的病毒。近几年国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  相似文献   
4.
5.
本文对我市香蕉生产上发生普遍,为害重,对产量影响大的香蕉褐缘灰斑病进行为期三年的观察及综防技术实地调查,结果表明:1、香蕉褐缘灰斑病的发病程度与气温雨量密发相关;1-4月属轻度发病,5月病情回升,6-7月进入发病盛期,8-10月达到发病高峰期,2现有栽培的当家品种-台湾蕉和天宝蕉均属易感品种,3防治上需采取农业栽培措施与药剂防治相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技术,以提高香蕉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辣椒灰叶斑病在湖南普遍发生,重病地发病率可达90%以上,病情指数60~80,引起辣椒落叶。该病害症状与辣椒炭疽病很相似,在生产中两种病害常混淆不清。我们近年对该病害作了较系统的研究,现概要介绍如下: 一、症状辣椒灰叶斑病在苗期和成株期均有发生。主要为害叶片,偶然为害叶柄和茎。叶片上最初症状为褐色小点,散生。迅速扩大为近圆形或不  相似文献   
7.
8.
"圣女"是台湾农友种苗公司培育的早熟、抗病、高产、质优的小型番茄.成熟期80 d(天)左右,高抗病毒病和叶斑病,植株高达2 m(米)左右,结果多,一株可结500多个果,每667m2(平方米)产量均在5000 kg(公斤)以上.果实呈枣型,外观艳丽红亮,单果重14g(克)左右,果实含糖10度,酸甜适宜,肉多籽少,口感非常好,同时又有不裂果、耐贮运的特点.是保护地小型番茄栽培创高产高效的最佳品种.具体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9.
刘永琴 《植物医生》2003,16(6):10-11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是近年来在北京、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陕西等北方玉米产区新发生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发生蔓延快,危害严重,一般减产10%~30%,个别严重地块可达60%以上,对玉米  相似文献   
10.
引起糖甜菜细菌性叶斑病的萎蔫短小杆菌新致病变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5年在内蒙古临河市新发现了糖甜菜细菌性叶斑病,从病斑所分离的10个细菌菌株经柯赫氏法则验证,均确系该病的病原菌。采用形态观察、表型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测定、数值分析、血清学反应、细胞化学成分分析、DNA G+C mol%和DNA-DNA同源性测定进行了鉴定,并与植物病原棒形细菌15个标准菌株进行了比较。该病原菌为革兰氏阳性细菌,不规则短杆状,有一根鞭毛、亚极生或侧生,结合其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化学成分和DNA G+C mol%和DNA-DNA同源性测定结果,认为应属于短小杆菌属(Curtobacterium)的萎蔫短小杆菌(Cur. flaccumfaciens),数值分析也支持这一结论。此外,据血清学反应结果及其对短小杆菌属的其它植物寄主的致病情况,认为该病原菌应是萎蔫短小杆菌种下的一个新的致病变种,定名为Curtobacterium flaccumfaciens pv. beticola pv. nov. Chen et al.,2000(萎蔫短小杆菌糖甜菜致病变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