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34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6篇
  67篇
综合类   198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38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5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万年仙人洞遗址,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曾进行过两次发掘,是我国华南地区较早发现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九十年代,由北京大学考古系、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美国澳得沃考古研究基金会马尼士博士联合组成的“中美农业考古队”又对仙人洞和附近的吊桶环遗址进行了两次发掘,1999年由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考古系再作了一次发掘,  相似文献   
2.
3.
4.
对江汉招地潜江筒陷开发中常见的油水关系矛盾进行了分析。造成油水关系矛盾的主要原固有储层的非均质性特征比较明显、构造解释中对于构造特征特别是小断层存在与否模棱两可、地层对比中小层砂岩归属存在问题、测井综合解释对油水层的认识存在不确定性等,由此提出通过高精度构造解释,精细地层对比、综合地震小层对比和试油试采资料分析等方法来解决老油田滚动拓边中存在的油水关系矛盾现象。  相似文献   
5.
喜儿沟水电站调压井深度102m,调压井上部65 m地质条件为冲洪积漂卵砾石层,用沉井法施工调压井,使开挖时的临时支护措施和井筒永久结构相结合,有效避免井壁坍塌,大大降低了安全风险.在漂卵石地层,采取先中间、后预留,对称、均匀地削薄土层,有效地避免了沉井被挟持的现象;在软硬相间不均匀地层,采取先硬基、后软基,有效地避免了刃脚变形和井壁开裂;在胶结砾岩地层,使用液压破碎锤破除胶结砾岩,有效地解决了反铲开挖困难、钻爆开挖效果不佳的问题.并针对出渣量大这一问题,因地制宜地采取了合理的出渣方案,大大提高了出渣效率.喜儿沟水电站调压井沉井法的顺利施工,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6.
柴达木盆地东部环境演化对古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晚全新世柴达木盆地气候进一步向干旱化方向发展,气候的干旱化以及由此导致的环境变化对盆地古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全新世气候与环境的变化深刻地影响着柴达木盆地古人类文化的出现、发展与衰亡。地层剖面测年与分析表明,柴达木盆地诺木洪文化兴盛于约3300aB.P.,衰亡于约2900aB.P.,诺木洪文化在这发展过程中受气候波动的影响曾出现一次文化断层,由此可将诺木洪文化分为前后两期。环境变化是柴达木盆地史前古人类文明兴衰重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7.
普遍认为黄河上游积石峡地区厚约30m的纹泥沉积是由于大型滑坡堵江形成的,然而,滑坡堵江时代以及堵江形成的堰塞湖纹泥沉积历时仍有争议。为了探讨研究区大型滑坡堵江时代及纹泥沉积历程,文中在纹泥底部和顶部各采集1个样品进行14C年代测定。纹泥底部样品的14C年代为9016±425 cal a B.P.,纹泥顶部样品的14C年代为7984±334 cal a B.P.。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上游积石峡地区曾在全新世早期距今约9ka左右发生过大型堵江事件,纹泥沉积的沉积历程约为1ka,这与前人利用纹泥层厚度估算的沉积历程相吻合。该研究可为下游地区第四纪时期文明演化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黄土高原腹地甘肃合水MJY全新世土壤剖面磁化率、全铁、TOC、Rb、Sr和Rb/Sr等气候代用指标的测定分析,揭示了与全新世环境变化相对应的成壤过程,并在此基础上,阐明黄土高原中部地区环境资源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认为全新世早期,黄土高原中部地区气候比较温和干燥,风尘堆积速率降低,地表植被以草本为主,并有一定的生物风化成壤作用,土壤发育表现为边沉积边成壤;全新世中期,气候温暖湿润,地表植被发育,生物风化成壤作用大于风尘堆积作用,随着沉积和成壤的继续,土壤层深厚,形成古土壤层(S0);全新世晚期,气候开始恶化,干旱少雨,植被退化,沙尘暴频繁发生,风尘堆积作用大于风化成壤作用,土壤退化形成的现代黄土层(L0)覆盖了土壤(S0)使之成为埋藏古土壤。在寺洼文化时期(3250—2520 a B.P.),由于气候干旱使环境资源恶化,土壤退化严重,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和文化形态从原始的农耕文化转向游牧类型文化。  相似文献   
9.
新疆湖泊沉积记录的气候水文变化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综合分析湖泊沉积记录的西北干旱区全新世气候特征及演变规律基础上,对新疆不同时间尺度上湖泊的水文变化进行了研究.新疆不同地区全新世气候环境存在差异,北疆全新世主要经历了早期温干、中期暖湿以及后期温十的气候演化过程,但不同湖泊记录的气候转型时间有所差别.南疆全新世以来湖泊记录研究较少,对气候演变规律有不同的认识,但中全新世暖湿气候特征具有一致性.根据近千年来的湖泊沉积记录研究,近百年来新疆处于暖干化阶段.总体来看,全新世以来湖泊水位出现了明显的波动.并呈现总体下降的趋势.然而,近50年来,随着流域人口增加、社会经济发展等强烈的人类活动影响,造成流域水资源的匮乏,导致湖面的快速萎缩,引起严重的区域环境问题.地质历史时期的湖面升降,敏感地体现了气候的波动过程,由气候因子波动及人类活动趋势分析,新疆湖泊水面将继续萎缩.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