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3篇
农学   45篇
基础科学   4篇
  3篇
综合类   155篇
农作物   15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5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间试验表明麦拌灵(30% 甲柳·酮乳油) 对麦田地下害虫和苗期病虫害(麦蚜、白粉病) 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最佳拌种量1.0mL/kg 干种子,对以上防效分别为92.98% 、68.05% 、76.80% 。  相似文献   
2.
三唑酮防治小麦雪霉叶枯病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唑酮100μg/mL可完全抑制小麦雪霉叶枯病菌分生孢子萌发,25μg/mL即可引起90%芽管畸变。离体叶碟法和盆栽幼苗法测定表明,三唑酮有较强的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田间药效试验确认该剂能有效地控制成株叶斑和叶枯。在小麦条锈病流行区,可用三唑酮常规喷雾,兼治该两种病害。田间用药量应不低于10~15g/亩。  相似文献   
3.
通过水稻田间试验和室内模拟条件下水、土试验,研究了三唑酮及其代谢物三唑醇的残留消解规律。结果表明,三唑酮降解速度较快,在水稻植株中的半衰期为2.2~3.2 d,土壤中为23 d,水中为4.3 d。按照不同剂量施药2次或3次后,分别间隔21、28 d取样检测,三唑酮在稻米、稻壳、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分别小于0.03、0.65、0.46、0.09 mg/kg,三唑醇在稻米、稻壳、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分别小于0.03、1.25、0.78、0.06 mg/kg。  相似文献   
4.
多菌灵和三唑酮混配对小麦病害的协同杀菌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表明,多菌灵和三唑酮经合理混配后对抑制小麦赤霉病菌和白粉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的萌发显示增效作用,对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了显示了增效作用,说明两者混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对抑制小麦纹枯病菌菌丝生长显示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陕西省永寿县小麦在抽穗期以后条锈病往往突发蔓延,白粉病也相继发生,麦穗蚜大量增殖危害,为了达到控制病害发生,降低麦穗蚜的为害程度,促使小麦增产增收,永寿县植保站于2 0 0 3年小麦抽穗初进行了防治条锈病、白粉病、麦蚜和增产、保产的“一喷三防”试验示范,现将结果  相似文献   
6.
不同小麦杀菌剂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纪磊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9):127-128
应用小麦杀菌剂三唑酮、丙环唑对偃展4110不同生育期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各处理均较对照增产,增幅为7.43%-12.1%。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小麦白粉病在我县水浇地普遍发生和流行,对我县小麦的优质、高产和稳产已造成严重威胁。为筛选出有效的防治药剂。2006年我们开展了15%三唑酮和12.5%禾果利防治该病的田间药效试验.初步明确了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和药剂持效时间。  相似文献   
8.
三唑酮在土壤中的吸附及其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批量平衡法对三唑酮在湘南红壤、内蒙古黑土及北京地区浅色草甸土3种不同土壤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测得三唑酮在这3种土壤的吸附均能用Freundlish方程较好地进行描述,吸附性随供试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呈明显变化.三唑酮在土壤固相中的分配主要受土壤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和pH值的影响,在土壤中的吸附常数Kf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pH值呈显著正相关.三唑酮在供试土壤上的吸附是表面吸附-分配作用模式,但以物理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9.
评价了三唑酮及其代谢产物三唑醇在小麦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样品经乙腈浸泡,超声波或摇床振荡提取,活性炭净化,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检测.结果表明:三唑酮、三唑醇浓度为0.031~2 mg/L时,峰面积与其浓度呈良好线性相关;三唑酮、三唑醇在小麦植株、土壤中的最小检出量为6×10-11 g,最低检出浓度为0.05 mg/kg;二者在小麦植株、土壤中4个添加水平下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9.1%~105.2%、87.6% ~108.3%,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0%.消解动态结果表明:三唑酮、三唑醇在小麦和土壤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1.9 ~2.5、28.9~43.3 d.  相似文献   
10.
灵芝原生质体单核化育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由于灵芝孢子难于在人工条件下萌发,无法获得灵芝育种所需的单核菌株,这使灵芝的育种进展缓慢。本实验利用生物统计软件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选择遗传距离较远和农艺性状互补的G.l0006 、G.l0012、G.l0024、G.l0030+2和G.l0003+1作为亲本菌株,通过原生质体单核化,获得了81株灵芝单核菌株,以此为材料进行杂交育,成功获得了24株杂交种,通过拮抗反应验证,证明它们确实是杂交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