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9篇
  免费   332篇
  国内免费   442篇
林业   265篇
农学   246篇
基础科学   25篇
  230篇
综合类   1639篇
农作物   219篇
水产渔业   258篇
畜牧兽医   754篇
园艺   235篇
植物保护   652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86篇
  2021年   188篇
  2020年   177篇
  2019年   184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147篇
  2016年   196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232篇
  2011年   252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225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223篇
  2006年   182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蛋白质的翻译后异戊烯化修饰(CAAX修饰)能够介导真核生物中许多重要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以及蛋白与蛋白间的相互作用。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致的稻瘟病是水稻最重要病害之一,造成全球水稻严重减产。为深入了解稻瘟病菌致病机理,更好地防控稻瘟病,我们研究了异戊烯修饰是否影响稻瘟病菌的生长发育和致病性。首先从稻瘟病菌基因组数据库中鉴定到一个稻瘟病菌的异戊烯蛋白酶MoRce1,同源比对发现MoRce1保守结构域在各物种之间变化较大,猜测在不同物种中该蛋白可能出现了功能分化。经同源重组方法敲除MoRCE1基因,发现MoRCE1缺失突变体在胁迫培养条件下细胞壁完整性明显缺陷,但是对营养生长、产孢、萌发以及致病性没有明显影响,说明MoRce1蛋白可能通过参与稻瘟病菌细胞壁合成相关蛋白的异戊烯化修饰进而影响该菌细胞壁的完整性,其具体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11个葡萄品种3年生树在四川乐山地区避雨栽培条件下的花芽分化表现。结果表明,结果母枝的花芽分化率,魏可、维多利亚、黑芭拉多、金手指、金优2号和巨玫瑰6个品种的都高于50%,较易形成花芽;户太8号、巨峰、夏黑的在43%~48%;美人指和红指较难形成花芽。结果母枝不同节位的花芽分化率,多数品种在第3节位≥50%;结果枝上花穗着生节位在第3.8~4.9节,其中双花率以巨玫瑰、巨峰和户太8号较高,分别为83.45%、73.61%和73.06%。以结果母枝的花芽分化率≥50%节位作为冬剪的最低节位,则金优2号、户太8号、巨玫瑰、金手指、维多利亚5个品种在第3~4节,黑芭拉多和巨峰2个品种在第2~3节,魏可在1~2节。夏黑表现花芽分化率较低,为43.33%,可能与夏黑不耐弱光有关,设施栽培时应加强透光性。  相似文献   
3.
旨在了解河南省猪流感病毒的流行情况及其遗传进化和基因组特征。2018年4月,从河南省某一出现疑似流感症状猪群中采集鼻拭子样品150份用于分离病毒,对分离病毒的全基因组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同时感染6周龄BALB/c小鼠,研究其对小鼠的致病性。结果显示,获得1株H1N1亚型病毒[命名为A/swine/Henan/NY20/2018(H1N1)]。遗传进化表明,其HANA基因属于欧亚类禽H1N1分支,PB2、PB1、PANPM基因属于2009甲型H1N1分支,NS基因属于经典H1N1分支。HA蛋白的裂解位点序列为PSIQSR↓GL,具有低致病性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在小鼠肺和鼻甲有效复制并能引起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本研究分离到1株3源重排H1N1亚型病毒,对小鼠呈现一定致病力,提示应进一步加强对SIV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以兰山大白、株洲长白和英引3个苦瓜品种为材料进行外源激素处理对苦瓜植株性别表现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苗期进行GA325~100mg/L处理有明显的促雌效果;CCC50~200mg/L处理则有促雄效果,但促雄程度因品种而异,CCC500mg/L处理对兰山大白有适度的促雌作用.外源激素处理对苦瓜植株性别分化的影响可持续80d以上.苦瓜第一雌花形成与茎尖GA3含量达到峰值有关,25mg/L的GA3处理使茎尖GA3含量的峰值提前出现而使第一雌花形成提早,而100mg/LCCC处理使茎尖GA3含量先下降再逐渐回升而使植株第一雌花形成滞后  相似文献   
5.
以单猪屎豆碱(MO)、槲皮素(QU)和环磷酰胺(CY)为参照,观察了狗舌草600mL/L乙醇提取物(EX)对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1210细胞体外试验的形态变化;利用流式细胞术,从DNA分子水平上检查了EX对L1210细胞各周期相的影响,探讨EX对L1210细胞的分化机理。结果发现,EX能够使L1210细胞向淋巴细胞方向发展;经EX作用24h后,L1210细胞G0+G1期的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提示EX对L121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可能是由于G1期的阻滞所致。  相似文献   
6.
用单层分化法研究了 ES细胞从 0~ 316 h(第 14天 )的神经分化过程。无饲养层培养的 ES细胞在无血清的N2 B2 7培养基中开始神经分化。从 72 h开始 ,神经外胚层的特异性转录因子 Sox1表达 ,在克隆的边缘逐渐出现向外迁移的细胞 ,形状呈圆形或椭圆形 ,有 1~ 2个细胞突起。在 191h(第 8天 )之后 ,细胞可迁移至克隆边缘的 2 0 0 μm之外 ,这些有细长突起的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异性蛋白 Tau。以后 ,迁移细胞的突起开始交叠成网状。 316 h(第 14天 )时 ,细长的纤维可跨越在不同的克隆之间 ,长达上千微米。此时 ,免疫染色的结果表明 ,在克隆的中央有较多的圆形 Nestin阳性细胞 ,而克隆的边缘有大量的 β- tubulin 阳性细胞 ,它们交织成复杂的网状图像。阶段性表达基因的表达时序研究表明 ,ES细胞的特异性转录因子 Oct4开始减弱时 ,Sox1表达开始 ,此时细胞由全能状态进入早期神经分化状态 ;Tau的表达是 Sox1表达的下游事件。这一时序与胚胎发育中神经发生的时序相符。单层分化法能直观地展示 ES细胞的神经分化过程 ,可作为研究细胞分化、胚胎发育及药物筛选的体外模型  相似文献   
7.
本文详细报道了西瓜蔓枯病的症状和病原菌的形态特点,并鉴定其有性阶段为Mycosphaerellamelonis(Pass)Chiu et Walker,无性阶段为Ascochyta-cucumis Fautr et Roum.此外,还在其他瓜类作物上作了病原菌的致病性试验.  相似文献   
8.
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技术,但体细胞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却引起了世界轰动,充分显示了其重在的科学研究价值和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对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研究现状,理论基础研究,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石见发  陈怀顺 《草业科学》2005,22(11):13-16
依据白银地区的水-热及土壤基质等自然环境状况及生态恢复需要,划分白银地区为冷温微润、冷温微干、微温微干、微温干旱、微温极干5个生物气候及生态恢复区、10个恢复亚区.根据各恢复区的基本特征、退化现状和退化主导因子的分异,探讨了区域生态恢复途径.  相似文献   
10.
Various compounds and basal media were tested for their suitability to create a semi-selective medium for isolation of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sepedonicus (Cms) from cattle manure slurry containing c. 108 colony forming units (cfu) per ml.Plating efficiency of Cms in yeast glucose mineral medium (YGM) was 104% compared with yeast peptone glucose medium. Nalidixic acid, polymyxin B sulphate and the experimental disinfectant S-0208 inhibited colony growth of cattle slurry bacteria as compared with Cms in YGM. The optimal concentration of these inhibitors in combination was determined by modified agar diffusion tests and by pour plating in 24-well tissue culture plates. The semi-selective medium YGMI consisted of YGM supplemented with nalidixic acid (2 mg/l), polymyxin B sulphate (30 mg/l) and S-0208 (125 mg/l). Plating efficiency varied for Cms between 50.9 and 69.6%, for cattle slurry bacteria between 1.8 and 2.5% and for saprophytes from potato heel end extracts between 11.5 and 27.4%.Differentiation of Cms colonies from other colonies was based on their small and bluish colony morphology in pour plates and on immunofluorescence colony-staining (IFC). IFC of a pure culture of micro colonies of Cms in YGM was possible after one day incubation (colonies c. 5 cells). Green background fluorescence in the agar gels was prevented by addition of Tween 20 (0.1%) to the washing buffer and the use of 1% agar gels. IFC of macro colonies of Cms in YGMI, visible with 4x objective magnification, was possible after 4 days. The detection level of the target organism in artificially inoculated cattle slurry in YGMI based on colony morphology varied between 1.4×103 and 2.3×104 cfu per ml of cattle slurry. Miniaturized plating combined with IFC, using wells in tissue culture plates (=16 mm), proved suitable for detection, but was c. 30 times les sensitive. The recovery of Cms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number of saprophytic colonies in the agar plates (R 2=0.7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