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3篇
  5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满足大蒜定向播种的农艺要求,针对现有大蒜鳞芽调整方法对杂交蒜适应性差的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Jetson Nano处理器的大蒜鳞芽朝向自动调整装置。采用双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结构,其中一个神经网络模型对大蒜是否被喂入进行实时监测,检测到大蒜喂入调整装置后,一个ResNet-18网络模型对蒜种鳞芽朝向进行判断,当鳞芽朝上时大蒜鳞芽调整机构打开Y型料斗使大蒜以鳞芽朝上的姿态直接落下,当鳞芽朝下时大蒜鳞芽调整机构翻转180°带动大蒜一起翻转后以鳞芽朝上的姿态落下,实现大蒜鳞芽朝向实时调整。神经网络模型推理及舵机控制采用英伟达边缘计算处理器Jetson Nano进行处理。利用离散元分析软件EDEM结合正交试验方法对调整装置的关键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并以杂交大蒜为试验对象进行台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大蒜鳞芽调整成功率为96.25%,模型推理时间0.045 s,平均每粒大蒜调整时间为0.785 s,满足大蒜播种机播种要求。该文研究结果可为解决杂交大蒜直立播种问题及边缘计算在精密播种设备中的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大蒜播种时鳞芽朝向对大蒜生长发育的影响,为研究大蒜播种机械提供参考依据,该文以徐州白蒜为供试品种,将鳞芽分为朝上、朝下和随机3种情况种植,观察大蒜生长发育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时鳞芽朝下、朝上和随机时,大蒜均能顺利生长.但是,鳞芽朝下和随机时,发芽叶出土缓慢而且细弱,出苗期加长,出苗不整齐.在幼苗期,幼叶长大缓慢,露出土面较晚.大蒜植株较矮,叶面积小.蒜头重量轻,横径小.大蒜地下部分生长姿态与播种时鳞芽的姿态一致.鳞芽朝向随机和朝下时,蒜头在地下生长姿态呈倒立或平躺状.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武穴野生山药及其零余子中代谢物的种类与相对含量差异,利用LC-MS/MS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的方法对采集自湖北省武穴市野生山药的山药肉、山药皮和零余子中代谢物成分进行检测,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和单变量统计分析筛选零余子与山药肉间、山药皮与山药肉间的差异代谢物.结果表明:武穴野生山药及其零余子中共检测到385种代谢物;在...  相似文献   
4.
以卷丹(Lilium lancifolium)叶腋组织为研究材料,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得到AGO1基因的cDNA全长,命名为LlAGO1。其全长4 014 bp,开放阅读框长3 687 bp,编码1 228个氨基酸残基,其编码蛋白分子量为135.36 kD,理论等电点(pI)为9.57。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LlAGO1含有PAZ和Piwi两个AGO1典型的结构域;信号肽预测结果表明LlAGO1蛋白不存在信号肽,为非分泌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其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与相关同源蛋白高度相似,且与芦笋AGO1a蛋白(XP_020260210.1)亲缘关系最近。qRT-PCR分析结果表明:LlAGO1在卷丹叶腋、鳞片、根、叶等不同组织均有表达,其中在叶腋中的表达量最高,叶片和根中的表达较弱;腋生珠芽形成过程中,LlAGO1仅在可形成珠芽的上部叶腋表达,且在珠芽形成时表达量最高,而在不形成珠芽的下部叶腋几乎不表达,推测LlAGO1可能与卷丹珠芽的形成相关。  相似文献   
5.
山药珠芽生长过程中激素和糖类物质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了不同生长阶段的山药(Dioscorea opposita)珠芽内源激素IAA、ZR、DHZR、GA3和ABA的含量,以及还原糖、可溶性糖、淀粉和干物质的含量,研究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珠芽生长期IAA和DHZR含量低,变化小。ZR的含量一直比DHZR高,且变化大,尤其在珠芽生长初期含量下降快。与其它激素相比,GA3含量较高,生长初期呈上升变化,随后缓慢下降,当生长停止时其含量仍较高(1 220.7 ng · g-1)。珠芽完全变褐前,ABA的含量在730.9 ~ 954.9 ng · g-1间波动,在珠芽完全变褐至生长停止期间急剧上升。珠芽开始褐变前,还原糖含量迅速下降,以后变化较小。珠芽生长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呈曲线上升;淀粉和干物质含量呈直线缓慢上升,当珠芽成熟时可溶性糖、淀粉和干物质含量达到最高。山药珠芽的生长需要高水平的GA3和ZR,当GA3/ABA小于1时,珠芽趋于成熟;茎蔓枯黄珠芽才停止生长,糖、淀粉等物质的积累才终止。  相似文献   
6.
以青海4个不同地区卷丹为材料,采用春化处理,以春化时间为指标,研究春化时间对卷丹珠芽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春化时间对同一地区卷丹珠芽发芽影响是随着春化时间的增加,卷丹的发芽率和生长势不断下降,即卷丹在45 d左右的发芽率与生长势最好;在同一春化时间下,卷丹在不同地区的发芽率和生长势有较大差异,其中最理想的卷丹品种为门源地区的卷丹。  相似文献   
7.
遮荫对半夏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山西产半夏进行了盆栽试验,研究其在全光照和遮荫处理下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半夏是喜阴植物,遮荫55%和80%与全光照相比,叶长、叶宽、株高分别增加了38%和27%,8%和25%,59%和101%;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增加了17%和26%,28%和36%,10%和13%,叶绿素a/b减小;半夏的珠芽数量与鲜重分别增加了215%和101%,177%和56%。综合分析认为,遮荫55%可为半夏生长发育提供较适宜的环境条件,对珠芽数量和质量及半夏总产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龙雯虹  孟金贵  张雪梅 《种子》2012,31(6):51-53
用10、100、1 000 mg/L的多效唑针刺处理山药余零子基部、中部及顶部,研究零余子对多效唑感应的部位差异。用休眠期和萌芽期的零余子浸提液处理大白菜种子,再检测大白菜种子的发芽率,以检测零余子中是否含有抑制发芽的物质。结果表明,多效唑处理零余子基部和顶部不能促进零余子发芽,处理中部能促进发芽,在10~1 000 mg/L的浓度范围内其促进效果随多效唑浓度增加而加强。休眠期和萌芽期的零余子基部和顶部都不存在抑制大白菜种子发芽的物质,休眠期零余子基部浸提液能极显著地提高大白菜种子发芽率。以上结果说明,山药零余子休眠不是因抑制生长的物质引起,用多效唑针刺处理能促进零余子发芽,多效唑针刺处理的有效部位是零余子中部。  相似文献   
9.
为获得染色体加倍的大蒜植株,用0.05%、0.10%、0.15% 和0.20% 的秋水仙素注射苍山糙蒜和金蒜3 号的花苞,并在不同生长调节剂组合的MS 培养基上培养花苞内形成的气生鳞茎,当再生体系建立后,对根尖进行倍性鉴定。结果表明,MS 基本培养基添加0.05 mg·L-1 NAA 和2.0 mg·L-1 KT 能诱导较多的气生鳞茎萌发,直径4~5 mm 的气生鳞茎萌发率最高,且苍山糙蒜气生鳞茎的萌发率整体比金蒜3 号高。秋水仙素注射花苞后,金蒜3 号的花苞死亡率远远高于苍山糙蒜。随着秋水仙素浓度增大,花苞内形成气生鳞茎数不断降低,染色体加倍率升高。苍山糙蒜以0.20% 秋水仙素浓度处理下四倍体诱导率最高,为7.69%;金蒜3 号以0.15% 秋水仙素浓度处理下四倍体诱导率最高,为11.76%。  相似文献   
10.
外源赤霉素和多效唑对山药块茎膨大和零余子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山药大薯品种‘桂淮5号’和小薯品种‘桂淮16’为材料,研究了外源赤霉素(GA3)和多效唑(PP333)对块茎膨大和零余子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200 mg • L-1 GA3显著增加山药块茎产量,而200 mg • L-1 PP333显著降低山药块茎产量。山药块茎生长发育进程可划分为3个时期:块茎形成期、膨大期和成熟期。与对照相比,在块茎膨大期,外源GA3显著降低‘桂淮5号’和‘桂淮16’单株块茎总质量,且显著降低定植后150 d单个块茎质量;在块茎成熟期,外源GA3显著增加单株块茎数量和单株块茎总质量。同时,GA3显著增加零余子的长度和单个零余子质量,却显著降低单株零余子产量。与GA3相比,在块茎膨大期,外源PP333显著降低单株块茎总质量和单个块茎质量,而显著增加零余子的宽度和单株零余子产量;在块茎成熟期,PP333显著减少山药单株块茎数和单株块茎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