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6篇
林业   117篇
农学   54篇
基础科学   5篇
  56篇
综合类   331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170篇
植物保护   10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ross sections of woody stems of 309 diseased grapevines collected in France showed two kinds of necrosis typical of esca: a) A central light-colored necrosis of soft consistency, consisting of three zones, preceded by a centrally discolored wood, and b) a sectorial light-colored necrosis composed of two zones preceded by a sectorial brown necrosis. Isolations showed that different microflora was associated with each necrosis. Phaeoacremonium aleophilum and Phaeoacremonium chlamydosporum occurred in the discolored wood and the zones bordering the central decayed wood. Eutypa lata was the main fungus isolated from sectorial brown necrosis and the zones adjoining the decay wood. Phellinus punctatus was isolated from the sectorial and central decayed wood. Stereum hirsutum was present in decayed wood of 15 grapevines with esca symptoms not inhabited by P. punctatus. Wood decay tests and pathogenicity tests showed that S. hirsutum and P. punctatus were responsible for the decayed wood. Phaeoacremonium chlamydosporum and S. hirsutum produced a centrally discolored wood similar to that found in esca-affected vines. Phaeoacremonium aleophilum caused a sectorial brown necrosis of soft texture. From these studies, it was found that esca is a complex disease involving several microorganisms whose role in the process leading to wood degradation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
采用营养液水培试验,研究了外源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处理对盐胁迫下山葡萄‘双丰’1a生扦插苗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NO提高了盐胁迫下山葡萄叶片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降低了PSⅡ的激发能压力(1-qP);另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盐胁迫下最大潜在电子传递速率(rETRm)、半饱和光强(Ik)和快速光曲线的初始斜率(α)。表明外源NO通过减少过剩激发能的压力,提高了光合电子传递效率,减轻不可逆光抑制,进而缓解盐胁迫对山葡萄光合机构的伤害,提高其耐盐性。  相似文献   
3.
以大田栽培条件下4a生刺五加为试材,进行光合日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刺五加光合日变化有午休现象,光强以11:00~13:00为高,上午的光合速率较午后为高,在上午10:00左右光合速率达到最高;全光处理光强高于遮光处理200~500 lx左右,遮光处理光合作用弱于全光处理;全光处理光强一直在500 lx以上,光合速率降幅小,而遮光处理光强在下午15:00以后下降很快,低至100~400 lx,光合速率降幅大.遮光处理能使光强在400~1 200 lx范围内,满足刺五加对光的需求,较适于阴生植物的生长;而6月中旬与9月中旬光强低,光合速率也低,说明遮光过早和撤覆延迟能降低刺五加光合速率,因此,建议合理的遮光时间为6月中旬至8月下旬,以保证刺五加高效利用光能,提高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4.
5.
通过溶液培养,对重金属镉(Cd)处理下不同品种的青菜和白菜地上部可食部分的生物量以及对镉的吸收和积累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50μmol/L的Cd处理下,青菜和白菜的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地上部的生物量均显著低于对照,青菜对Cd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其相对生物量均下降到对照的50%以下,白菜对Cd的耐性高于青菜;镉处理下,不同品种的青菜和白菜对镉的吸收积累具有显著性差异,青菜单位重量的Cd含量明显高于白菜;对青菜和白菜进行了镉耐性和敏感性品种筛选,为无公害蔬菜的种植及镉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白城市引进4个山葡萄品种进行栽培试验,对物候期、生长势、结果习性、果实品质、产量和抗病性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山葡萄各品种在白城市生长发育正常,能够安全越冬,病害轻,适应性强。各山葡萄品种的平均含糖量为20.1%,是左家所产相同品种平均值的142.7%,超过目前国内任一地区相同性状的指标值;各品种平均含酸量为0.71%,只有左家所产相同品种平均值的29.6%,低于目前国内任一地区相同性状的指标值,适合酿造高档山葡萄酒。双优、左山一和双丰丰产性好,适合在白城市大面积发展。  相似文献   
7.
盐碱胁迫对山葡萄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葡萄品种"左山一"、"双红"和山欧杂交种"公酿一号"为试材,研究了在不同盐碱胁迫下当年生扦插苗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膜透性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盐碱胁迫使游离脯氨酸含量升高、细胞膜透性增大、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8.
南方湿热地区不同葡萄品种霜霉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不同葡萄品种对霜霉病的抗病性差异,采用田间自然鉴定的方法,调查在南方湿热地区不同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结果表明,欧亚种葡萄品种对霜霉病较感病,大部分品种对霜霉病表现为高感,各品种平均病情指数达到73.75,美丽无核两年病情指数平均高达91.51;毛葡萄野生株系抗病力较强,大部分株系表现为高抗,有的株系甚至表现为免疫,各品种病情指数两年平均仅有2.47;圆叶葡萄在南方高温高湿环境下种植,各品种病情指数均为0.00,对霜霉病表现为免疫。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建立紫椴组织培养快速繁育体系,以紫椴种子为材料,探讨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及配比对紫椴组培快繁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殖培养基以1/2MS培养基最适宜,添加0.05 mg/L 6-BA和0.03 mg/L IBA后,增殖系数可达13.5;MS培养基最适宜做壮苗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最佳壮苗培养基为MS+0.1 mg/L6-BA+0.1 mg/L IBA+0.03 mg/LGA3,平均苗高达5.15 cm;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1.0 mg/L6-BA+0.05 mg/L NAA,生根率达93.3%,生根数达5.7根。  相似文献   
10.
以28个水曲柳无性系为材料,测定其树高、胸径生长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筛选出优良无性系.结果表明:各无性系的树高、胸径极显著相关(P<0.01),无性系间树高、胸径差异均达极显著差异水(P<0.01).以20%的入选率,初选出无性系1333、1311、1322、1312、1321和1323为优良无性系,6个无性系平均树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