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9篇
  免费   223篇
  国内免费   330篇
林业   245篇
农学   267篇
基础科学   213篇
  344篇
综合类   1680篇
农作物   229篇
水产渔业   196篇
畜牧兽医   616篇
园艺   190篇
植物保护   162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65篇
  2021年   163篇
  2020年   167篇
  2019年   156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156篇
  2016年   195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217篇
  2013年   210篇
  2012年   264篇
  2011年   264篇
  2010年   238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青素是由类黄酮合成途径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含量高时会使茶树新梢呈现红色或紫色。同时,花青素相比儿茶素等具有更明显的抗氧化、预防肿瘤等药理保健作用。文章就茶树花青素合成途径、转录及转录后调控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为高花青素茶树的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病原微生物荚膜多糖的生物学功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荚膜多糖(capsular polysaccharide,CPS)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细菌、支原体、部分真菌等菌体表面的碳水化合物。同时,荚膜多糖有助于菌体抵抗干燥和低温等不利环境,并通过在菌体表面形成物理屏障阻碍宿主补体的杀伤与吞噬作用。在长期多种应激-压力环境下,病原菌已进化出多种免疫逃避机制并促进宿主感染;在非病原微生物中,荚膜多糖可正向调节宿主免疫作用,并拮抗机体免疫因子,保护宿主免受病原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本文将结合本团队的相关研究工作,对荚膜多糖的结构、合成调控机制、生物学功能、免疫逃避机制和致病机制,特别是荚膜多糖正向调节宿主免疫系统及其应用潜力等方面作一综述,为病原菌致病机制的研究和疫病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4.
硒蛋白的基因表达与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硒蛋白是微量元素硒以硒代半胱氯酸(SeC)形式进入多肽链的蛋白质。SeC的遗传密码是UGA。在原核细胞中,4种基因产物SELA、SELB、SELC和SELD参与了硒蛋白的合成过程。真核生物硒蛋白mRNA3’-UTR的硒代半胱氨酸插入序列(SECIS)是真核细胞UGA密码编码SeC的顺式作用元件。动物的硒营养状态不影响硒蛋白基因的转录,但影响硒蛋白mRNA的稳定性。饲料硒水平与含硒酶活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试验于1990~1992年在江苏农学院实验农场进行,供试品种(系)为扬麦5号、冀845418和8874.通过在小麦开花期喷施强力增产素,研究其对小麦花后干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强力增产素能延缓花后叶片的衰老,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功能,扩大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具有一定的增粒、增重作用。开花期喷施,可增产6.82%~8.56%,花后20d喷施效应下降,仅增产3.73%。  相似文献   
6.
牛奶葡萄采后SO2双重释放装置辅以CT-1处理不但有效降低了药害发生率,而且提高了贮藏效果。在此基础上辅以采前喷布内含杀菌剂的壳多糖,牛奶葡萄可达到更佳贮藏效果,在1998年生长季发生全国性洪水灾害,田间带菌量剧增,各地葡萄贮藏效果极差情况下,参试的牛奶葡萄腐烂率只有1.6%,果梗鲜绿,褐变指数只有0.4%,药害率仅为1.0%,果肉亚硫酸盐残留仅为0.067 mg/kg。  相似文献   
7.
Cabot's tragopan Tragopan caboti is an endemic and endangered pheasant of the lower montane forests of southeastern China. The typical habitats of the tragopan have been seriously fragmented because of forest management for timber production and farmland reclama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effects of the fragment size and isolation o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cabot's tragopan were studied in Wuyanling Natural Reserve. Thirty one habitat fragments (2.5-48.5 ha) surrounded by non-habitat sapling coniferous forests, in an intensively managed forested landscape, were surveyed over four seasons for the occurrence of cabot's tragopan. Five of the 31 fragments were occupied in all four seasons and nine were not occupied. Both landscape and habitat factors affected the occurrence of cabot's tragopan, with landscape factors having the greatest effect. Large and less isolated habitat fragments containing a larger amount of the tree Daphniphyllum macropodum were occupied significantly more often than small, isolated fragments. The appearance of cabot's tragopan in the habitat fragments was best explained by the size of the fragments, the distance to the nearest suitable habitat and the amount of macropdous daphniphyllum trees. Our results could be used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the forests where Cabot's tragopan occurs in southeastern China.  相似文献   
8.
刘海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540-7541
[目的]研究杜梨瘿螨在杜梨树上的自然发生规律,并观察评估杜梨瘿螨对其他果树、蔬菜为害的可能性。[方法]野外调查结合室内观察了解杜梨瘿螨在杜梨树上的自然发生规律 室内人工接虫饲育观察杜梨瘿螨对其他多种果树、蔬菜为害的可能性。[结果]基本摸清了杜梨瘿螨在杜梨树上的自然发生规律,杜梨瘿螨在承德一年发生2代,以成螨于杜梨芽鳞内越冬,春季4月中旬在杜梨树初展叶时,越冬螨虫开始出蛰活动 7月下旬叶面上的虫瘿数达到最高峰,8月上旬后螨虫开始蛰伏越冬。接虫饲育试验表明,杜梨瘿螨仅在桃、山楂叶片上能存活较长时间,但不能形成虫瘿,在所有的供试果树和蔬菜上均不能最终成活。[结论]杜梨瘿螨活动为害期集中在4~7月,具有生态脆弱性,属单食性害虫,只能在杜梨树上形成虫瘿,对供试的多种植物不构成危害。  相似文献   
9.
对近几年从江地区柑桔矢尖蚧(Uaspis yanonensis(kuwana))发生危害的情况和特点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指出管理不善、不易抓住防治时机、虫源和天敌是影响柑桔矢尖蚧发生的主要因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基因及其受体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者简要介绍了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基因及其受体基因的位置、结构、表达、调控机理,并初步探讨了这两个基因与繁殖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