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林业   6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4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蔗渣滤泥培养料栽培平菇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比例滤泥代替栽培料中的麦麸进行平菇栽培试验。结果表明 ,滤泥能替代栽培料中的麦麸。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国外木糖醇开发的进展以及国内木糖醇生产开发的情况,探讨了利用蔗渣开发木糖(醇)的发展前景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甘蔗渣用氯化锌法生产活性炭的可能性,探索最佳工艺条件和进行工业规模生产的可行性。实践表明,甘蔗渣是制造高脱色力糖用炭的优良原料之一,甘蔗渣用化学法生产活性炭操作工艺简单,产品质量优良,糖用炭的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林业部颁LY216-79一级品标准。  相似文献   
4.
甘蔗渣苯甲基化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NaOH作为润胀荆及催化剂,以氯化苄为醚化剂对甘蔗渣进行了苯甲基化改性,研究了氯化苄用量、反应温度、碱用量及反应时间对甘蔗渣苯甲基化反应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对苯甲基化甘蔗渣进行了初步表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充分利用甘蔗渣和胶厂废水。[方法]设处理Ⅰ(物理→化学→EM菌)、处理Ⅱ(物理→化学→酵母菌)、处理Ⅲ(物理→化学→混合菌)、处理Ⅳ(化学→物理→EM菌)、处理Ⅴ(化学→物理→酵母菌)、处理Ⅵ(化学→物理→混合菌)6种处理,研究蔗渣过滤前后胶厂废水的全氮含量变化和蔗渣不同处理前后的粗灰分、粗蛋白、粗纤维含量变化。[结果]经6种处理,蔗渣过滤后胶厂废水总氮含量明显降低(近50%),蔗渣处理后粗纤维、粗灰分、粗蛋白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处理Ⅱ的粗纤维含量为最低;处理Ⅱ和处理Ⅵ的粗蛋白含量达到基本相同水平;处理Ⅲ和处理Ⅵ的粗灰分含量明显低于其他处理。6种处理中,效果最好的是处理Ⅱ。[结论]蔗渣过滤胶厂含氮废水的生物发酵产物能满足热带地区常见牧草的营养元素要求,可开发作为饲料原料。  相似文献   
6.
以甘蔗渣为原料,利用微波辅助加热方法,对其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工艺和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微波功率、温度、甘蔗渣含量对溶解时间的影响,并确定最佳溶解工艺。采用红外、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等手段对溶解前后的甘蔗渣纤维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蔗渣纤维素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属于直接溶解,纤维素经离子液体溶解和再生后,结晶度下降,晶型由纤维素Ⅰ型转变为纤维素Ⅱ型,并且其热分解温度降低,热稳定性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7.
刘婷婷  申哲民  欧阳创  董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535-13537
[目的]初步研究甘蔗渣最佳超/亚临界水解液化反应条件和糠醛的分离。[方法]以甘蔗渣为原料,考察了反应温度、固液比(甘蔗渣/水)对还原糖浓度和糠醛百分含量的影响,以及温度对糠醛分离的影响。[结果]反应温度为368℃,固液比为1∶7.9为甘蔗渣最佳的产糖条件,且产生的糠醛少。在较高的温度下(〉300℃)产生的糠醛较少。通过放气排出反应中产生的糠醛,第1个放气点排出的糠醛最多,放气效果最好。[结论]对于放气排出的混合液体,应该进一步研究分离其中的有用成分糠醛,实现秸秆资源的更好利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在不同条件下制得的海南甘蔗渣活性炭对有机实验室废水的处理能力。[方法]以ZnCl_2为活化剂,采用L16(43)正交试验法,研究以甘蔗渣为原材料制备活性炭的工艺,及其对实验室有机废液的吸附特性。[结果]影响活化效果的因素主次顺序为ZnCl_2溶液质量浓度、料液比、活化时间。在500℃时最佳活化的工艺条件为活化剂ZnCl_2溶液质量浓度180 g/L、料液比1.5、活化时间60 min,在该条件下制得的甘蔗渣活性炭对有机实验室废液的处理效果最好,活性炭粒径在100~120目为宜。[结论]该研究可为实验室有机废液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甘蔗淀粉功能降解苗,并对菌株s2g5-1和s3g4-8进行鉴定。[方法]利用多种选择性培养基,从自然发酵不同阶段的甘蔗渣中分离到多种淀粉分解菌,并对其进行初筛和复筛。[结果]并对其进行了获得了淀粉降解功能菌株s2g5-1和s3g4-8,及其最适培养基改良NA培养基和淀粉培养基,并进行了培养基优化。通过形态、生理生化和分子综合鉴定得出s2g5-1和s3g4-8菌株均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结论]该研究结果为甘蔗渣工厂化应用提供了原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Disposal of ashes from agro-industrial wast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that can cause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ese materials may be used in agriculture for soil fertility improvement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The effect of applying bagasse ash (BA), rice husk ash (RHA), and RHA mixed with fly ash (MA) to wheat was evaluated on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and microbial activity in a loamy sand soil after four years of wheat-rice cropping. BA application resulted in C accrual at 525 kg ha?1 y?1 in soil, whereas RHA and MA did not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BA increased coarse particulate (cPOC) and mineral-associated organic matter (MinOC) and extractable C pools viz. hot water soluble, potassium permanganate (KMnO4)-oxidizable, easily oxidizable, non-oxidizable, and microbial biomass C. BA application also improved overall microbial and oxidative activity and stimulated fluorescein diacetate (FDA), dehydrogenase, and cellulase enzyme activities in soil. Application of RHA though did not lead to net C sequestration, yet it increased dehydrogenase and cellulase activities. Compared to unamended soil, MA application increased MinOC and FDA activity in soil. After 4 years of their application, none of the ashes adversely influenced soil biological activity expressed in terms of enzyme activities suggesting that these ashes can be disposed to agricultural soils. However, effects of their long-term application on soil biological processes need to be further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