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篇
林业   1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0篇
  10篇
综合类   2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平山县地处冀西太行山东麓,滹沱河中上游,全县总面积2648km^2。其中,耕地305.1km^2,林地1133-3km^2,荒坡414.7km^2,荒地266.7km^2,水面80km^2。2007年平山县委、县政府在考察、调研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决定大力发展核桃产业,把核桃产业作为富民强县产业来抓,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核桃产业步入快速发展、产业化运作的良性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2.
滹沱河是山西省面积较大的支流之一,研究滹沱河上游的土壤侵蚀对于建立山西省生态修复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以忻州市滹沱河上游为研究区,以遥感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降雨数据、土壤类型数据为基础,利用GIS、RS技术,结合美国通用水土流失方程(USLE)估算滹沱河上游流域的土壤侵蚀模数。结果表明:(1)2015年滹沱河上游的土壤平均侵蚀模数为2538.9 t/(km 2·a),整体属于中等侵蚀水平。土壤侵蚀类型主要为微度侵蚀、极强烈和剧烈侵蚀;(2)随着高程海拔的升高,土壤侵蚀强度加大,土壤侵蚀面积减少,高程与土壤侵蚀强度呈正相关关系,与侵蚀面积呈负相关关系。剧烈侵蚀在各个高程带均有分布,在[500,1000)高程带中,微度侵蚀的面积范围最大;(3)研究区在0—5°带的土壤侵蚀面积分布最大;(4)牧草地的土壤侵蚀分布范围最广,其次分别为耕地>林地>园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研究结论可为政府制定土壤侵蚀治理的技术方法、治理方案以及治理工程类型、规模及布局等提出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滹沱河山区自然地理背景和经济发展情况,可将其划分为3个水资源区:界河铺以上区域(Ⅰ区为成水用水环境)、界河铺至济胜桥之间区域(Ⅱ区为用水环境)、济胜桥以下至南庄区域(Ⅲ区为成水环境)。利用20世纪50年代以来水文、气象数据,探讨了近55a以来滹沱河山区分区水资源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滹沱河山区地表水资源逐年减少,70年代是该区正负距平的转折时期、地下水主要表现在Ⅰ、Ⅱ区忻定盆地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平均每年下降1.04m,且超采区面积有所增大;滹沱河山区水资源的减少是由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共同影响的。1980—2010年气候变化、水保活动、水利活动影响约分别占整个径流减少量的38.6%,26.4%,35.0%,人类活动合计约占61.4%;由于气候变化使Ⅰ区、Ⅱ区、Ⅲ区水资源分别以平均每年0.88%,0.61%,0.41%(算术平均)的速度减少;人类活动使Ⅰ区、Ⅱ区、Ⅲ区水资源分别以平均每年1.31%,1.14%,0.71%的速度减少,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水资源变化影响程度具有相同明显的规律性:即从源头向下游影响程度逐渐减小;人类活动的2种方式具有明显区域差异性,水保活动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为Ⅲ区Ⅰ区Ⅱ区,水利活动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为Ⅱ区Ⅰ区Ⅲ区。  相似文献   
4.
滹沱河岗黄段湿地生态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旭阳  刘浩杰  韩晨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531-11533
滹沱河岗黄段湿地为例,按照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把生态需水量划分为植被需水量、土壤需水量、生物栖息地需水量、补给地下水需水量和河湖需水量5种类型,并分别确定了需水量的级别和相应的指标,计算了各级别的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滹沱河岗黄段湿地最小生态需水量为49295万m3,适宜生态需水量为88650万~160393万m3,最大需水量为389691万m3。最后提出了研究区适宜缺水量和最大缺水量分别为61350万~133093万m3和362391万m3。  相似文献   
5.
曹张乡地处忻府区东北角,有耕地4.6万亩,受滹沱河、云中河两大河流的影响,是昔日有名的“盐碱地”、“北大荒”。十十世纪80年代初,含盐量在0.4%以上的中度盐碱地有1.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2.6%,严重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发展。80年代后,随着忻定奶粉厂的成立,带动了周边村镇奶牛业的发展。通过连续多年的玉米秸秆过腹还田,逐渐改变了盐碱地的土壤理化性状,  相似文献   
6.
繁峙县砂河镇代堡村坐落在滹沱河畔,紧倚108国道,全村有4 500余人,土地460余hm2,是繁峙县第一大村.村里有一个村民拥护、团结奋进的党支部领导班子和一位胸襟开阔、锐意进取的带头人,他就是支部书记杨国升.  相似文献   
7.
橡胶坝是一种新型低水头水工建筑物,地处黄土高原的滹沱河灌区从1994年开始应用橡胶坝技术,现已建成2座橡胶坝,在橡胶坝工程设计和运行管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以滹沱河灌区橡胶一坝、橡胶二坝为例,概括总结了橡胶坝在黄土高原的选用、设计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滹沱河上游地区2005、2010、2015、2018年4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价值当量因子法、敏感性指数等指标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5—2018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最大的为建设用地,动态度为5.80%,面积增加了25337.52hm2;其次为草地和未利用地,动态度分别为-0.27%和-0.20%,处于减少状态.(2)土地利用面积转移中,耕地转为建设用地最多,达12506.01hm2;其次为草地转为建设用地,为9734.03hm2.(3)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林地最大,贡献率在48%以上;其次为草地,达26%以上,两者占比合计超过75%,说明林地和草地是维持研究区生态服务功能的主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土壤形成与保护、废物处理、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功能为主,占比高达62%,食物生产和娱乐文化功能的价值最低.(4)2005—2018年研究区综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轻微减少趋势,变化率为-1.37%,减少了236.16×106元.其中草地减少最多,变化率为-3.55%,减少了166.12×106元.因此,必须重视滹沱河上游地区林草保护,确保生态功能价值的主体作用,同时合理规划建设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减少耕地的占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9.
鹿泉市李村镇邓庄村位于滹沱河畔,现有农户44户,人口169人,耕地560亩。几年来,依托康态中华鳖养殖协会,走出了一条“支部+协会+农户”的发展之路。2008年,全村养鳖户达到了32户,占全部农户的80%,主导产业甲鱼养殖面积达到350亩,年产优质中华鳖17.5万k譬,优质苗种300万只,年销售收入达6800万元,  相似文献   
10.
滹沱河(石家庄市区段)进行的生态开发整治工程是石家庄市政府提出的重点工程,而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是对退化生态系统进行修复的有效手段。通过资料收集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认为该区域内共有植物75科211种,并从植物的生态功能角度对植物种类进行了推荐,希望能为研究区域植被群落的恢复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