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林业   9篇
综合类   1篇
园艺   1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楼建勇 《现代园艺》2011,(13):74-75
叠石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园林文化,在发展的中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从从业的素质要求、专业教育的侧重点、园林现状等方面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杨晨翔 《现代园艺》2023,(18):126-128
假山是我国园林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造园者提炼自然山体,并以高超的叠石技法将其置于园林之内,于一园揽众山之色。以实地调研辅以大量文献,研究何园、个园的假山叠石,通过分析两园中假山叠石的石料和堆叠手法等方面,阐述两园假山叠石的艺术特点,并探究两处园林假山叠石技法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陈志林 《广东园林》2006,28(4):31-33
通过理论研究和若干实例分析,论述了现代岭南园林中溪涧形成、特色及其建造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而叠石艺术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特有的、独具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北海是一座有着840多年历史的古典皇家园林,北海的叠石艺术,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景观丰富。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对北海的叠石历史沿革、叠石类型及分布区域、叠石的价值与艺术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分析,并对北海叠石景观保护与传承中激光扫描技术的应用和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伏象园之春     
正雾霾的影子虽然还没褪却,但春雨适时的来临了,细细地敲打着地面,攒起了细小的水坑。风轻得没有声响,在高远的上空行走着漂浮着,层层地揭着雾的面纱。清晨透过窗帘看到隐隐的日光,晴天在风雨过后瞬时来临了。站在园中,深深地呼吸着,好象从来没有这样呼吸过。海坨山上戴着洁白的雪帽,高耸着直入蓝天。也从没有这样爱过晴天。想拍关于晴天的任何照片。伏象园中安静无人,只有我嗒嗒的鞋声,伴着静立的林木与枯草。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叠山的立意构思过程,阐述了古法叠石的技巧,并结合现代施工技术,从放线挖槽、基础施工、拉底、起脚、中层工斗扫、收顶、起脚等方面系统地探讨了叠山这一园林要素创作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园林文化历史悠久,发展历程源远流长。园林景观是一门艺术的创造,如何将艺术效果很好的加以渲染,以表现最好的艺术美感一直是园林艺术者的追求目标。假山,可谓是园林艺术中的一个司空见惯的装饰品了也是绿化景观中的一个亮丽的风景线,所以假山的施工和叠石技术的工艺就显得尤为重要。接下来,笔者就来探讨一下园林景观中假山施工和叠石技术,希望同大家共同借鉴。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静心斋北太湖石叠石技艺及造型的鉴别梳理、总结分析,在叠石工匠大师的指导传授过程中,为搭建北太湖石叠石技艺的审美观赏评价体系提供框架和依据,并运用AHP法模糊综合评价北海静心斋、北海琼岛、故宫御花园、故宫宁寿宫、中山公园、恭王府花园北太湖石叠石的审美观赏指标值,分析影响不同样方的指标因子,打通传统技艺与社会科学的屏障,从而提升其所蕴含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盛临 《现代园艺》2013,(18):106-106
本文从留园的石材用料、堆叠方式、山水关系、山形布局出发,从社会、文化、园主人的变化切入,通过文献记载、现状比对和理性推断,尝试还原留园掇山叠石的变迁过程,为当下造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水得山而媚”,“水以石为面”(郭熙《林泉高致》),造国必须有山,无山难以成园。造园往往选址于自然山水佳境,外借自然山林成景;私家园林往往建在村镇人口密集之处,无自然山林可借,只得掇石叠山。在不太大的空间范围内,典型地再现自然山水之美,又不落人工斧凿痕迹,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在咫尺之地,创作出 “多方胜景,咫尺山林”的园林艺术。故山景是构成中国园林的四大要素之一,正如计成所说:“余七分之地,为垒土者四,高卑无论,栽竹相宜。”(《国冶》卷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