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4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杆状病毒晚期表达因子(late expression factor,LEF)是参与病毒基因组DNA复制和病毒基因转录调控的一个重要家族,该家族成员LEF-11为13 k D的小分子蛋白质。通过比对目前已经测序的63种杆状病毒基因组序列,发现LEF-11的编码基因lef-11在除宿主为双翅目昆虫的Cuni NPV外的所有杆状病毒基因组中都存在,暗示lef-11基因可能在包括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 NPV)在内的杆状病毒复制过程中行使重要功能。通过RT-PCR检测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lef-11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质在Bm NPV侵染的家蚕卵巢培养细胞Bm N中的转录与表达时相,其转录本从侵染后6h开始持续表达,蛋白质从侵染后12 h开始持续表达。当利用DNA聚合酶特异抑制剂阿非迪霉素(aphidicolin)阻断Bm NPV病毒基因组DNA复制之后检测LEF-11的表达受到抑制,暗示LEF-11的表达起始于病毒DNA复制之后。以上结果表明:BmNPV lef-11基因在杆状病毒中非常保守,是一个晚期表达基因,可能不直接参与病毒的起始复制,而是参与病毒的大规模复制过程。  相似文献   
2.
基于"3S"技术的甘肃子午岭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肃省子午岭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运用"3S"技术,对研究区的地形图、不同时相的TM遥感影像进行数据预处理,并分类提取了研究区2个时段的土地利用信息.对分类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后并与实地调查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近20年来甘肃子午岭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覆盖面积在稳步提高,乔木林面积明显增加.为甘肃子午岭自然保护区工程的建设提供了基础信息,为林区植物种群生长及分布调查研究提供了宏观数据,并且输出了研究区不同时相土地利用专题图.  相似文献   
3.
在低温季节,采用人工控温、营养控制和注射外源激素的方法,对金鱼(鹤顶红和红狮头)进行催产试验和鱼苗培育试验.结果表明,在(21±1)℃条件下,雌雄金鱼性腺成熟,并顺利产卵,受精率在90%以上,孵化率最高达到85%,仔稚鱼成活率为80%以上,完全达到自然繁殖时相应的生产指标.同时对胚胎发育过程也进行了观察,受精卵能正常发育,孵化时间为79 h 22 min.  相似文献   
4.
引入时相信息的耕地土壤有机质遥感反演模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SOM)是土壤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监测SOM含量及其空间分布对土壤利用与保护、土壤有机碳库估算等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松嫩平原典型区为研究区,采集4种主要土壤类型样本共147个,获取裸土期多时相MODIS地表反射率8 d合成产品,以单期、多期影像所构建光谱指数作为输入量,构建包含含水量变化与有机质含量信息的多光谱指数,建立SOM线性回归遥感反演模型,揭示SOM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由于土壤含水量空间差异随时间变化,基于单期影像构建的模型主要输入量发生规律性改变,其中年积日137 d裸土条件最好,反演模型最优;比值光谱指数R61与SOM显著相关,而和含水量相关性极小,适于作为反演模型输入量;基于多期影像构建的模型引入时相信息后,精度与稳定性较单期影像模型显著提高,其中基于年积日137、105 d两期影像光谱指数所建立的多元线性模型最优;松嫩平原SOM呈现由东北向西南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5.
基于HJ-1卫星影像的三大农作物估产最佳时相选择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对于农作物遥感估产,精确选择最佳估产时相是关键环节。该文利用中国自行研发的HJ-1卫星CCD影像对黑龙江八五二农场3大作物(水稻、玉米、大豆)进行遥感估产的最佳时相选择,通过构建小波变换滤波方法和移动平均法的时序NDVI曲线数据,并依据平滑后的时序NDVI曲线分别确定3大作物的遥感估产最佳时相。研究结果表明,从平滑后的时序NDVI曲线中识别出来的3大作物的关键生长期与当地作物的物候期相对比,水稻生长期拟合误差为-0.003356508,玉米生长期拟合误差为-0.001687117,大豆生长期拟合误差为-0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Ⅱ型(Splt MNPVⅡ)中ORF117基因(编码GP117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根据其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此为基础对该基因的启动子活性和转录时相进行分析,表达纯化了GP117蛋白的部分序列以制备豚鼠来源多克隆抗体,并利用该抗体对ORF117基因的表达时相和GP117蛋白在细胞中的定位进行了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全长1 203 bp,编码400个氨基酸的蛋白质,预测分子量为45.5 k Da,等电点为5.06;启动子活性和转录时相分析结果表明ORF117是一个晚期表达的基因;原核表达抗原免疫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效价可以达到1∶3 200,利用该抗体对其表达时相的分析进一步验证了ORF117为晚期表达基因,免疫荧光检测表明编码的蛋白多存在于细胞质中。  相似文献   
7.
应用哨兵2A多时相遥感影像对树种的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树种类别的准确识别和专题图制作对于森林经营管理具有重要作用。以哨兵2A多时相遥感影像数据源,通过对单时相影像以及根据基尼系数(Gini系数)和信息熵进行的不同影像组合,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对大孤家林场的树种类别进行识别和分类制图。结果表明:哨兵2A多时相影像组合能够显著改善树种分类的精度,多时相影像组合总体分度最高为87.45%,Kappa系数为0.825,比单时相遥感影像分类总体精度提升了4%~7%。  相似文献   
8.
曲维良  潘伟志 《水产学报》1985,9(2):143-153
本文对黑龙江省湖泊、水库等水域成熟白鲢卵巢进行了解剖学、组织学观察。对卵巢的色泽和不同时相卵细胞的组织演变和数量的关系作了叙述。着重讨论了在高寒地区白鲢卵巢发育的特点:即第4时相退化卵的滤泡细胞膜不论在秋、冬两季或在春季均呈扁平,没有吞噬卵黄的现象。退化卵一直延迟到翌年5月中旬才开始吸收,于此同时,正是第3时相卵细胞迅速发育阶段,退化卵的吸收和新一代卵细胞的成长两者几乎是在同一时间进行的。所以卵巢成熟系数在周期变化中,它的波动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9.
变时相生长模型技术及其在小班数据更新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小班数据更新是地方森林资源监测和资源档案管理的需要,实现它的必要条件是建立小班动态数据库和建立小班数据更新模型。本文着重对后者的现实林分建模中每年变化的大量的部分,采伐的问题处理,根据微变化调整原理,提出变时相生长模型技术,从而消除了误差逐年积累和放大的问题,提高了小班数据更新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由于菜田土壤多由酸性成土母质发育而成,加之茬口安排和施肥管理不当,近年来,大理市蔬菜主产区菜田土壤酸化现象较为严重.根据2001年在大理市七里桥镇进行耕地养分调查和2003年大理市耕地地力调查,大理市菜田土壤pH值3.026.63,平均4.83.其中,极强酸性(pH<4.5)和强酸性(pH 4.5~5.5)土样合计已达分析土样总数的77.78%.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相比,菜田土壤已严重酸化.为此,2003年以来,我们在大理市蔬菜主产区广泛开展了菜田土壤改良试验、示范及技术推广工作,摸索出一些菜田施石灰调节土壤酸碱性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