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5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7篇
  21篇
综合类   3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7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旱区红柳沙包是一种地质计年材料,并且是记录古气候环境信息的有效载体。文中在通过多种定年方法综合确定研究区红柳沙包沉积纹层年代序列后,实验分析得出红柳沙包沉积纹层中的δ~(18)O含量,使用SPSS软件对δ~(18)O含量与气候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并重建安迪尔地区近200年来气候变化序列。结果表明:对δ~(18)O变化影响最明显的是2月份日照时数和11月份平均气温;1792年以来,安迪尔气候总体上由冷干向暖湿方向发展,其中1792~1828年和1850~1917年为冷干期,1829~1849年和1918~2010年为暖湿期。  相似文献   
2.
利用Photosynq MultiseQ多功能植物测量仪测定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3种主要防护林植物头状沙拐枣、多枝柽柳和梭梭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探讨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揭示3种植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策略,为沙漠公路防护林的管护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3种土壤都呈碱性;0~30 cm土层中的电导率(EC)远高于30 cm以下的土层。1 m内梭梭土层中的含水量高于多枝柽柳高于头状沙拐枣。2)3种植物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叶片温度和线性电子传递(LEF)及植物周围的大气温度日变化均先升后降,且都在14:00达到最高;而大气湿度、实际光化学效率Y(II)日变化均呈‘V’型。3)PAR基本上与3种植物的LEF、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Y(NPQ)、非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Y(NO)呈显著正相关,与实际光化学效率Y(II)呈显著负相关;3种植物的Y(II)与Y(NPQ)、Y(NO) 均呈极显著负相关。3种植物的LEF、Y(II)、Y(NPQ)的日均值差异不显著,但梭梭与多枝柽柳的NPQ和Y(NO)日均值差异显著。4)在3种植物的叶绿素荧光参数中,梭梭和头状沙拐枣的LEF、NPQ和Y(II)要高于多枝柽柳;而多枝柽柳的Y(NO)要显著高于头状沙拐枣和梭梭。因此,高温和高光均对3种植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主成分分析表明,3种植物的抗逆性强弱顺序分别为梭梭>头状沙拐枣>多枝柽柳。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新和县“百里风区”生态林建设用水与渭干河流域生态需水间问题的研究分析,科学、合理的提出了适宜的生态林建设规模,在不占用渭干河流域下泄生态用水的前提下提出利用灌区余水和汛期洪水进行新和县“百里风区”5.8×104hm2生态林建设,从而增加地表植被覆盖度,逐步改善和恢复“百里风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以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吴烨  霍文  何清  金莉莉 《水土保持通报》2017,37(2):75-82,88
[目的]开展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自然沙面与人工绿地不同季节局地气候差异性研究,通过观测数据的解析,反映出沙漠与绿地区之间小气候变化的互馈机制,为沙漠区域人工绿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流动沙丘—人工绿地不同下垫面4个气象站的同步加密观测资料,分析自然沙面与人工绿地的小气候特征差异,初步探讨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结果]沙漠区对气温的升降速率响应快,绿洲区对气温的变化幅度响应显著;四季在增温时段绿洲相对于沙漠属冷岛,降温时段属热岛;夏季比湿最大,冬季最小,绿洲区相对于沙漠区在秋季湿岛效应持续时间最长,强度最大;春、夏、秋季凌晨至日出时段,绿洲上游边界呈现湿岛效应特征,绿洲下游边界四季全天均表现为湿岛效应;沙漠区域风速日变化极值出现时间早于绿洲区,风速变化范围沙漠区最大,绿洲区最小,在春、夏季,绿洲核心区风速递减率大于绿洲上游边界。[结论]下垫面的差异对小气候影响是十分显著的,绿洲区存在较强的"冷岛效应"和"湿岛效应"。  相似文献   
5.
棵间土壤蒸发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防护林耗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Micro-Lysimeters测定了1个灌溉周期内咸水滴灌下距林木不同位置处的土壤蒸发量。分析了土壤蒸发与水面蒸发的关系,通过一维平差处理对防护林土壤蒸发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棵间土壤蒸发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试验初期棵间土壤蒸发量:根基部>距根基50cm处>距根基100cm处;第5d以后,根基50cm处>根基部>距根基100cm处。林地土壤蒸发随土壤含水量的减低呈整体下降趋势。通过估算,咸水滴灌下整个防护林年土壤蒸发总量为2.63×106 m3,占总灌水量的21.43%,生长季蒸发量占全年蒸发量的92.28%。  相似文献   
6.
沙漠地区,虽然植物较少,但也是个大千世界,千姿百态,无奇不有。沙漠中的野生植物,为了适应干旱环境,叶片变成线条形,或者变成针刺状,或者成了"无叶"植物,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有种菊科植物野蓟,在干燥的环境下,它的叶缘以及枝端花下的苞片,都变成针刺状。野蓟的花数很多,共同聚成球状的花序,每一朵花形成一个果实,果实上方有丛毛,能随风飘散。马达加斯加岛的麒麟花,滋生于岩缝沙土中,叶片都变成了针状,用来保持体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塔克拉玛干沙漠周围主要河流水文特征基础上,重点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从时间域和频率域上分别分析了这些河流序列内部结构特征,通过分析初步认为本区河流水量是基本稳定的,各河流的年径流序列基本呈独立随机序列。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随机模拟模型,从而为模拟本区河流径流变化规律,以及本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决策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8.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生态条件恶劣 ,建立农业生态体系需采取特别的措施。两年试验表明 ,供试 71种作物大部分适应性较差 ,蔬菜产量相对较低 ;能量的产投比低 ,养分的利用率低。因此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建立农业生态体系时 ,应采取科学的田间管理措施 ,充分利用地力  相似文献   
9.
季方 《干旱区研究》1996,13(4):20-23
本文将塔克拉玛干沙漠土壤发条条件分为稳定,不稳定,极不稳定三类,它们对于土生状有着不同的影响。在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下,土壤剖面有可以鉴别的诊断层,其中一性状特征沿剖面分异明显。在不稳定土壤发育条件下,土壤的诊断层表现不突出,造成它的性状特征沿剖面分异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0.
张志 《草业科学》2007,24(9):4-4
据近日召开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届人民政府常务会议消息,我国拟投资187亿余元人民币,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及艾比湖盆地周边地区、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两大沙化较为严重的区域进行治理,从而阻止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扩张。这项名为《新疆防沙治沙重点地区工程建设规划》的项目为期8年,即2008-2015年,分2期建设,第1期为2008-2010年。治理范围涉及新疆14个地(州、市)的58个县(市)。项目总投资的80%将由国家投资,20%由新疆配套出资。在依靠地方财政的同时,将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防沙治沙。根据规划,到2010年,新疆将完成治理面积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