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11篇
  13篇
综合类   406篇
农作物   43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6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我国水稻主产区主要是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东北地区。由于南北气候差异大,各地用肥需遵守相应的施肥原则。东北寒地单季稻区当地应根据测土配方施肥结果,当地施肥应适当减少氮磷肥用量,优化钾肥用量。还要减少基蘖肥施氮量和比例,增加穗肥比例,使拔节期穗肥施氮比例达到30%左右。同时注意早施返青肥促分蘖早发,插秧后3天内施用返青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适当补充中微量元素。偏酸性地块应施用钙镁磷肥,偏碱性地块基肥选用p H较低的复合肥或复混肥,追肥少用或不用尿素。  相似文献   
2.
杂交稻两优培九是江苏省农科院以培矮64S与扬稻(9311)配组而成.具有亚种间杂种优势的两系杂交稻组合。该组合已成为温州市海拔550m以下地区.单季稻和连作晚稻主栽品种。近4年来在我县累计推广应用面积1.2万hm^2.平均单产达600kg以上。现对该组合在我地大面积示范推广的表现及超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大球盖菇-单季稻稳粮增收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建平 《食用菌》2014,(1):54-55
大球盖菇-单季稻生产模式是水旱轮作、粮经搭配的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它不但可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而且可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解决种菇与种粮争田的矛盾,促进食用菌和粮食生产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林 《种子科技》2023,(11):4-6
为了筛选出适合在庐江县推广、稳产性好、抗逆能力强、综合表现优良及符合市场需求的单季稻品种(系),2022年在庐城镇选择了5个水稻品种(系)开展展示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浙沣糯188、镇稻18的产量排在前2位,分别达到12399.75、10555.05 kg/hm^(2),浙沣糯188的成熟期早、产量构成协调和抗性好,可作为当地糯稻高产品种的首选,镇稻18结实率高但是成熟期一般,可作为当地常规晚稻高产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5.
单季稻配方施肥校正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行单季稻配方施肥校正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能有效提高中稻的粒重、穗长及有效穗数,结实率高达88.9%,增产效果明显,产量达8 970 kg/hm~2,增产9.7%,产投比1.68∶1。  相似文献   
6.
总结稻田花椰菜—毛豆—单季稻三熟轮作无公害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施肥、选种、合理密植、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当地花椰菜—毛豆—单季稻无公害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3个水稻示范畈的栽培技术进行总结,得出了一套东阳市单季稻精确定量高产技术。  相似文献   
8.
金惠芳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9):97-98,115
该文介绍了柯桥区单季稻主要病虫害在不同时期的发生特点与危害概况,总结提出了抓关键环节,实施"治前控后"策略和"一喷多防"手段的单季稻主要病虫害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稻田氮素径流损失是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之一,以巢湖地区单季稻田为研究对象,利用该地区1957—2019年的历史气象数据,通过设定插秧区间(6月6—25日)及施肥期水位(3,10,20 cm),建立SMNRL模型,模拟不同插秧时间和田面水水位稻田氮素流失,研究降低长江中下游平原气候区单季稻田氮素径流损失风险的插秧时间与水位控制模式。结果表明:(1)施肥后,稻田田面水氮素浓度呈指数衰减,基肥期田面水氮素衰减期为9天,分蘖肥和穗肥期为7天。(2)在LW、HW组合中,各施肥期占全生育的氮素径流损失为基肥期>分蘖肥期>穗肥期。在LW组合中,基肥期为氮素径流损失高发期,基肥、分蘖肥、穗肥的氮素流失为72.4%~98.4%,1.9%~27.6%,0~8.3%。(3)控制水位比选择插秧时间对降低氮素径流损失更有效。相同水位下,适宜的插秧期氮素径流损失在全生育期施肥中合计能减少0.4~4.5 kg/hm^2,降低32.8%~80.3%;相同插秧时间下,LW、MW组合相比HW组合氮素径流损失能减少8.8~13.1 kg/hm^2,降低92.1%~98.8%。(4)在LW、MW、HW 3种组合中,插秧期分别以6月19日、6月11日、6月17日为界,将6月6—25日分为前后2个阶段,前1阶段插秧产生氮素径流损失均值显著低于后1阶段,分别低37.0%,25.0%,21.7%。(5)降低巢湖地区稻田氮素径流损失有效措施为施肥期水位控制为3 cm,并选择6月6-19日期间进行水稻插秧。  相似文献   
10.
基于长江中下游地区1961?2014年297个气象站的日雨量数据,耦合单季稻生育期和洪涝灾情数据,统计单季稻不同生育阶段、不同等级的洪涝灾害样本过程降水量序列,基于S-W分布拟合检验,采用t-分布区间估计法计算样本序列95%可信区间的下限值,确定指标阈值,构建各省单季稻分生育阶段洪涝灾害的等级指标,并采用预留独立水稻洪涝灾害样本进行指标验证,分析了区域1961-2010年单季稻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和风险分布。结果表明:同等洪涝灾情等级时,抽穗-成熟期的洪涝灾害指标阈值最高,拔节-孕穗期次之,移栽-分蘖期最低;同一生育阶段、同等灾情等级时,5省份的洪涝灾害指标阈值从低到高依次是江苏、安徽、湖北、湖南、浙江;各省每年均有单季稻洪涝灾害发生,发生次数呈波动增减,无明显的线性趋势;随着洪涝灾害等级加大,洪涝发生的次数减少;灾害的多发区主要位于鄱阳湖和黄山地区、浙江沿海及恩施和张家界一带;移栽-分蘖期灾害风险指数普遍较高,大部分地区风险指数在0.6以上;拔节-成熟期,风险指数高值区明显缩小,主要位于浙江沿海地区,其余大部分地区处于低值区,风险指数大都低于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