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5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利用闽西地区7个气象观测站的观测资料建立时间序列,运用趋势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分析1981-2013年闽西地区霜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初霜期推迟,终霜期提前,无霜期延长,近33年约增加22天。这为农业生产的调整和布局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根据宁城县近50年来的霜冻日期分析出该地初霜日、终霜日以及无霜期的时间段以及变化趋势,可以得知初霜日都集中分布在九月底,且日期明显延迟变化,终霜日大多分布在五月初,且日期明显提前变化,所以无霜期的日子也在逐渐增加。如此一来可以得知,宁城县霜冻日期变化不规律,稳定性差,会影响当地农作物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选用1961—2015年9—10月辽宁省53个气象站0 cm逐日最低地温资料、国家气候中心74项环流特征量指数、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辽宁省初霜日期时间变化特征,利用相关系数选取影响初霜日期的主要因子,应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初霜日期与前期环流因子的预报模型。结果表明,辽宁省初霜日期呈推迟趋势,未发生气象意义的气候突变;初霜日期预报模型通过了α=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用该模型预测2014年、2015年的初霜日期,均接近实际值。  相似文献   
4.
笔者利用寿光市1961—2015年的气候资料,通过对初、终霜日期、无霜期观测资料,利用现代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分析寿光市初、终霜日期、无霜期变化特征,科学评估初、终霜日变化对冬小麦和棉花产量的影响,为寿光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初霜日总体呈推迟趋势,终霜日呈提早趋势,无霜期延长。(2)初霜日呈推迟趋势,气候倾向率为2.23 d/10 a,1991年初霜日发生突变;(3)终霜日呈提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35 d/10 a。(4)无霜期日数呈增多趋势,气候倾向率为3.58 d/10 a,1994年无霜期日数发生突变。(5)初霜日和无霜期与小麦和棉花产量呈正相关,终霜日与小麦和棉花产量呈负相关,初霜日推迟比终霜日提前对小麦和棉花的产量贡献大。  相似文献   
5.
基于1961~2010年山西62个测站逐日最低地温资料,分析了山西初霜冻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山西1961~2010年平均初霜冻日为10月7日;其分布总体表现为北早南晚,平均初霜冻日与海拔高度和纬度呈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和-0.82。(2)M-K突变检验表明,山西近50年大部分站点的初霜日都有突变发生,主要集中在20世纪80~90年代,其分布表现为中部偏晚、北部和南部偏早的特征;突变年份与海拔高度和纬度均为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5和-0.51。(3)大部分站点初霜冻日为推后趋势,推后幅度较大的地区集中在北部及中东部地区,提前较多的地区主要位于南部及中南部的部分地区;趋势变化与海拔高度和纬度均为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0和-0.37。(4)轻微、中度和重度初霜冻出现的概率分别为:62%~82%、6%~26%和4%~22%,出现最大的区域分别为:中南部和东北部、中部和北中部、西部和北中部;海拔高度与不同等级初霜冻发生概率的相关都不大,纬度对初霜冻发生概率的影响都大于海拔高度。  相似文献   
6.
塞罕坝的晚霜初霜与育苗生产中的防御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塞罕坝无霜期短而不稳 ,年均 5 9d,终霜多出现在 6月份 ,有延后出现趋势 ,初霜大多出现在 8月份 ,9月份次之 ;揭示了霜冻出现的有关前兆及出现前兆的温度值。根据霜期出现规律对幼苗和苗木危害性 ,结合生产提出了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7.
霜降     
《农村实用技术》2012,(10):63-63
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霜降。霜降是一个反映物候变化的节气,表示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是地面的水气遇到寒冷天气凝结成的,所以霜降不是降霜,而是表示天气寒冷,大地将产生初霜的现象。用科学的眼光来看,"露结为霜"的说法是不准确的。露滴冻结而成的冻露,  相似文献   
8.
10月光照充足,雨量偏少,气温一天天变冷.本月的寒露节气(10月8日前后),表示"结露凝霜"之意(我国北方一般出现初霜).在此深秋时节,要继续抓好蔬菜的播种、育苗、栽植和田间管理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白城市位于东经121°38″~124°22′,北纬44°13′~46°18′,海拔300.0~662.6 m,年平均降水量399.9 mm,其中作物生长季5~9月降水量355.6 mm,占全年降水量的88%,能满足作物的水分需求;热量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5.2℃,≥10℃活动积温平均为2996.2℃,无霜期平均为...  相似文献   
10.
沈阳东陵区作物生长季热量资源趋势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刁军  刘凤芝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4133-4134,4179
对沈阳东陵区≥10℃初日、初霜日、作物生长季活动积温的历年趋势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51~2008年,沈阳东陵区作物的适宜播期可提前5~6d,收获期初霜冻日期有后延趋势,作物生长季活动积温趋势增加2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