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1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5篇
  8篇
综合类   152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作物栽培科学施肥管理中,应用“灰色理论”的数学方法指导科学施肥。可起到特别的效果,可指示作物应用的关键时期,以达到增产并节本增效,实现施肥精准化。春小麦产量构成的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与生长发育的分蘖期、拔节期、灌浆期是相互关联的。磷酸二氢钾叶面三期处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分蘖期关联向量R=0.716,灌浆期关联向量R=0.678,拔节期关联向量R=0.571。表明3个时期对春小麦产量形成的作用强度顺序为:分蘖期〉灌浆期〉拔节期。  相似文献   
2.
研究结果表明,分蘖期间受模拟阴害处理的稻株:叶片的叶绿素a+b和b含量明显增高,光合速率与净同化率显著下降;茎叶中总可溶性糖含量减少1/3~2/3,氨含量亦显著增加;同化物的积累大大减少,且在植株器官间分配不协调,因而导致分蘖数和把数显著减少。然而,处理结束后置于自然光下继续生长,则受害稻株仍可通过自身的生理功能调节,逐步恢复正常生长发育,使它的产量构成因素与对照的差异缩小,说明加强分荣期间受阴害稻株的中后期管理,可减轻阴害造成的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3.
水稻移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早春气温回升不稳定,而且比较缓慢.为了增加有效分蘖,促进早熟高产,必须适期早插,尽量缩短插秧期,要千方百计做到不插6月秧.确定插秧时期的原则主要根据秧苗成活的最低界限温度,并非越早越好.水稻中苗(3.5-4叶龄)成活的最低界限温度为13℃,大苗(4.5-5叶龄诚活的最低界限温度为14℃.另外还要考虑水稻能否安全抽穗.结合当地气象资料,来确定一个地区的最佳插秧时期.  相似文献   
4.
雨水 《湖南农机》2002,(3):19-19
水稻控制灌溉,是指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的需水特点,适时适量灌溉,控制土壤的适宜含水量。在水稻栽插浅水层返青活苗后,田间不再保持水层,而是充分发挥自身的调节机能,使水稻生物体与环境的协调处于最佳状态,从而达到高产情  相似文献   
5.
以杂交中籼迟熟组合宜香优300和川谷优642为材料,在海南陵水旱季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分蘖期干旱处理对中籼迟熟杂交稻产量的影响及其缓解技术。结果表明,干旱会造成水稻减产,主要原因是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显著降低;干旱期间平均田间持水量可作为预测产量损失度的依据;分蘖期干旱处理下,稻谷产量随着施氮量和移栽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适当提高本田施氮水平和移栽密度,可显著降低分蘖期干旱的产量损失度。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以不同品种的中稻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探讨 Cd胁迫对不同水稻品种分蘖期几种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植株氮磷钾积累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镉胁迫能够提高分蘖期水稻体内 NPK含量,分别以深两优5867,甬优5550和武运粳27的提高幅度最高。同时镉胁迫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 NR, GS,GOGAT 活性的提高。就 NR活性而言,镉胁迫明显地促进了以黄华占和甬优538NR活性的提高,对武运粳27,深两优5867,甬优5550影响不明显,但相互间的差异都没达到显著水平。而对于 GS活性,其中以镉正常处理下 GS活性较低的黄华占和武运粳27对镉胁迫最为敏感,镉胁迫促进了他们 GS活性的增加,且两处理间差异达到极显著。但对镉正常处理下 GS活性较高的深两优5867和甬优5550表现出抑制作用,但是相互间差异不明显。而且镉胁迫下的任一品种,相互间 GS差异并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早稻分蘖期二化螟枯鞘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一、材料与方法(一)试验材料。试验于2008年10月安排在西华县艾岗乡潘岗村,供试土壤为潮土类,沙土。肥力中等,该地块有机质含量9.3g/kg,速效氮含量65mg/kg,速效磷(P2O5)含量12.5mg/kg,速效钾(K2O)含量98mg/kg,pH值7.5。前茬作物夏玉米,产量平均为400kg/667m2。供试作物为小麦,供试品种是众麦1号,10月23日播种,小区面积30m2,每667m2播量为9kg。  相似文献   
9.
《农家顾问》2009,(5):30-30
1.水稻双季早稻正处于孕穗-抽穗期,一季中稻处于栽插-分蘖期,晚稻处于播种-出苗期。重点防治稻瘟病、稻飞虱及水稻螟虫。  相似文献   
10.
水稻分蘖期三化螟药剂防治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晚粳稻分蘖期分别接入三化螟卵量100-400块/亩的试验小区,测定结果:为害株率2.26%-9.02%、减产率1.92%—6.55%。平均每个卵块存活幼虫28.75±2.44头、损失稻谷59.11±1.63g。卵块密度、存活虫量与为害丛、株率及产量损失率呈显著正相关。经济允许密度120-140块卵/亩,防治指标90-110块卵/亩,比原指标明显放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