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林业   2篇
  1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科学确定大城市市域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区域差异指标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动态聚类方法,以乡(镇)为单位,对南京市郊区和郊县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区,并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现状区土地利用特征,提出了不同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2.
杨树对溃疡病区域抗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陕西关中的杨陵及陕北的榆林两地建立试验地,对不同产地苗木进行带菌诱发试验和区域性栽植,研究了北京杨、陕林4号杨、毛白杨、69杨和新疆杨等杨树在不同区域性气候中的生长状况和对杨树溃疡病的抗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苗木来源不同,其带菌量不同,栽植后发病率也就不同;造林地区溃疡病菌存在量不同,即使苗木带菌量相同,其造林后发病率亦不同;不同树种在同一环境条件下发病情况不同,同一树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感病程度也不相同,为选择适生的杨树品种造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世界的建筑出现趋同式的发展,各个国家的景观建筑该如何发展下去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中国景观建筑的民族性、时代性、社会性和地域性入手,探讨中国景观道路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疆北部地区春夏季干旱的区域性和持续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勇  杨青  马玉芬 《干旱区研究》2012,29(3):472-478
基于1961-2007年36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新疆北部地区春、夏季干旱的区域性和持续性特征。结果表明:新疆北部春、夏季干旱发生较为频繁,尤其在北疆西北部地区,春旱平均3 a一遇,夏旱为4~5 a一遇。季节间的连旱概率较低,不足10%,主要以月际间的连旱为主,其中2个月的持续干旱次数占干旱总次数的20%左右。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春夏之交的5~6月,是2个月连续干旱发生次数相对频繁的时期,北疆西北部地区此类连续干旱事件最多。伊犁河谷、北天山地区和北疆北部春旱较夏旱频繁,春旱以北疆北部发生最多;夏旱3个区域发生频次相似,但北天山地区大旱发生频数较高。3个区域的春、夏季干旱程度均呈减弱趋势,春旱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夏旱在80年代中后期处在一个较低的发生期。  相似文献   
5.
体现地域性的道路景观设计——以江阴霞客大道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分析项目区域内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入手,梳理了地域性道路景观表达的原则,提出提取典型的元素符号、抽象多样化的景观空间、融合现代的适宜性技术和隐喻传统的表达形式的设计表达手法,并应用于江阴市霞客大道景观设计实践,对体现地域性的道路景观的创作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6.
绒山羊附红细胞体病区域性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12月对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垦分局某农场的舍饲绒山羊进行了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证实了附红细胞体感染与吸血昆虫等外寄生虫密切相关,夏季附红细胞体的感染率达到最高峰,春、秋气温较低,感染率呈现下降趋势,冬季附红细胞体的感染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中国茶食品的市场现状、地域性、合理搭配及存在的问题,为提高茶食品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立自主品牌,以及完善茶食品的合理搭配理论,促进茶食品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区域性是地理学的重要特点之一.本研究从区域差异性着手,应用对比方法,模拟研究了辽宁兴城和贵州威宁2个区域在铁路工程施工期工程措施所形成的各类人工地貌的侵蚀产沙、产流特征.结果表明,由于地表自然状况的南北区域差异,导致2个研究区在工程措施影响下的各类人为地貌的产沙产流具有明显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北部研究区的产沙产流时间迟于南部;相同时间内累积产沙量、产流量则北部小于南部,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不同地域竹编工艺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中国具有的丰富竹资源是竹文化深厚底蕴的物质基础,也是中国竹编工艺文化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中国不同地域的竹编工艺有各自的特点,文章根据地域特点对竹编工艺发展现状与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竹编工艺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