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34篇
农学   76篇
基础科学   15篇
  29篇
综合类   179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2篇
园艺   63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壤改良对越桔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盆栽条件下,对生长越桔的土壤进行改良。通过土壤pH值的变化、生长量及相关指标的分析对比,获得适合越桔生长的土壤改良类型。试验研究表明,pH值4.0~5.0的苔藓 草炭 原土 S土壤改良类型适合于越桔的生长,植株的高度、粗度、基生枝数等都明显增加。从各指标上观察,原土 2S的土壤改良类型也具有一定优势,说明在土壤有机质充足的基础上,只需调酸,越桔就能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2.
低温胁迫对蓝莓枝条呼吸作用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蓝莓枝条不同部位的耐低温能力,利用人工模拟低温胁迫的方法研究了蓝莓1年生枝条尖端、1年生枝条基端和2年生枝条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蓝莓不同部位枝条的各生理指标之间虽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同生理指标的相关系数差异较大,即蓝莓枝条不同生理过程对低温的敏感性明显不同。其中,0℃时1年生枝条特别是其尖端的呼吸速率明显高于2年生枝条,但其呼吸作用对低温也特别敏感,当温度降低到-10℃时即均发生明显的降低,且1年生枝条尖端的降低幅度最大。另外,低温胁迫下1年生枝条尖端的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增加幅度也明显大于1年生枝条基端和2年生枝条,即1年生枝条尖端对低温胁迫更为敏感。低温胁迫下不同部位枝条虽可以通过增加可溶性糖(SS)和可溶性蛋白(SP)等渗透调节物质,以及增强SOD和POD等抗氧化酶活性的方式来提高其抗寒能力,但当温度降低到-40℃时,不但抑制了蓝莓1年生枝条尖端可溶性蛋白的合成,并且1年生枝条尖端和基端的SOD活性较-20℃时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即-40℃时1年生枝条特别是其尖端蛋白质合成的抑制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降低可能是导致其蓝莓在我国北方大兴安岭地区易发生冻、干梢现象的主要原因。而1年生枝条基端和2年生枝条具有较强抗低温能力的原因除了其本身代谢活性较低,对低温不敏感外,低温下有效积累渗透调节物质和增强抗氧化酶的活性在降低其膜质过氧化程度和电解质外渗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提高干燥均匀性是微波技术在食品、农产品热加工研究的重要问题。为分析微波功率输入模式对浆状食品物料的温度及水分均匀性影响,以浆果果浆为高水分、高黏度、富含热敏性成分代表性物料,引入温度离散值(VT)、水分离散值(VM)、热区分布值(HTD)、温度对比值(CON)指标表征加热均匀性,解析连续和间歇变功率输入模式对浆果微波加热均匀性影响的原因。结果表明:在微波输入功率为800 W的微波加热过程中,果浆中依次出现缓慢升温(I)、温度稳定(II)和快速升温(III)3个阶段,其中温度离散值与热区分布值在升温区增加、在温度稳定区降低;水分离散值持续上升,温度对比值增大至温度稳定区、在快速升温区减小;在浆果微波干燥后期,果浆料层内冷、热点间温度差引起不均匀性减弱。微波在浆果物料边角产生过热效应是引起加热不均匀性主要原因。间歇变功率微波加热工艺可以改善均匀性,随功率转换点的减小,果浆温度离散值、水分离散值、和热区分布值的均匀度改善率增大;微波功率比的减小可提高加热均匀度,但当微波功率比低于0.5时会导致加热效率低;间歇时间的增大可以进一步提高果浆均匀度改善率,但间歇时间超过8 min后对果浆均匀度的改善程度减缓;选用微波功率转换点为第Ⅱ、Ⅲ阶段交界、微波功率比0.5、间歇时间8 min更利于提高加热均匀性与加热效率。研究结果为浆果类物料微波加热均匀性的评价提供数学模型,优化得到的变功率输入参数为提高浆果果浆的微波干燥均匀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北陆"蓝莓为原料,研究果胶酶、护色单宁、酿酒酵母、二氧化硫和原酒冷冻浓缩对蓝莓酒品质的影响,探讨蓝莓酒中甲醇含量高、色素不稳定、有硫臭味、干浸出物含量低、感官品质差的解决方法,以提高蓝莓酒品质.结果表明,蓝莓果浆采用20 mg/L Clarification果胶酶酶解效果好,蓝莓酒中的甲醇含量低;采用浓缩汁发酵蓝莓酒,未检出甲醇,但原酒的典型性减弱;发酵前期加入500 mg/L护色单宁Tanin VR Supra,或陈酿期加入500 mg/L护色单宁Tanin VR Color,可有效提高蓝莓酒色素的稳定性;发酵结束后原酒中加入30 mg/L二氧化硫,既没有硫臭味,又能防止酒体氧化;8%原酒冷冻浓缩为10%原酒可提高干浸出物含量,增强其典型性;使用拉弗德F33酵母发酵酿造蓝莓酒,酒香浓郁,果香鲜明,酒体协调,蓝莓酒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5.
半高丛越橘果实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静态顶空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半高丛越橘品种北陆、圣云和北蓝为材料,研究了半高丛越橘果实香气成分。结果表明,半高丛越橘以醇类、酯类、萜类和酮类物质为主。共检测出39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北陆检测出16种,圣云17种,北蓝23种。2-甲基丁酸乙酯和β-芳樟醇是半高丛越橘的特征香气,构成了半高丛越橘特有的香气,同时乙酸丁酯、2-丁酮、D-柠檬酸为北陆的特征香气,丁酸乙酯、2-丁酮为圣云的特征香气,丁酸乙酯、乙酸己酯、己醛为北蓝的特征香气成分,品种间特征香气的差异形成了半高丛越橘品种间独特的风味。  相似文献   
6.
This work examined the processing yields,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bioactive properties of Canadian organic cranberry and blueberry pomace and phenolic-enriched extractives. The ethanol extracts from each berry contained three to four times the soluble solids and sugar contents compared to the pomace. The lipid content of organic cranberry pomace (4.44%), cranberry ethanol extractives (3.86%), and blueberry ethanol extractives (4.44%)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lipid content of the organic blueberry pomace (5.42%). The organic blueberry pomace showed higher protein content (8.41%) than organic cranberry pomace (5.76%); however, both organic cranberry and blueberry ethanol extracts showed similarly low protein content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in the mineral and elemental contents of both pomaces and their extractives. Total phenolics, tartaric esters, flavonols, anthocyanin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were increased by two to three times in both organic cranberry and blueberry ethanol extracts compared to their respective pomaces. The major anthocyanins detected in organic blueberry pomace and ethanol extracts were peonidin 3-glucoside, malvidin 3-galactoside, malvidin 3-glucoside, and cyanidin 3-arabinoside. Peonidin 3-galactoside, cyanidin 3-galactoside, cyanidin 3-arabinoside, and peonidin 3-arabinside were the major anthocyanins in the organic cranberry and ethanol extact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ranberry and blueberry pomace could be used to develop bioactives with antioxidant activity for potential health benefit and/or bioenergy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7.
我国蓝莓食品加工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浆果之王"的蓝莓,营养价值丰富,鉴于其保鲜难度和成本,目前世界各国仍以加工为主,其加工途径十分广泛。本文综述了我国近几年蓝莓食品加工行业的基本情况,对蓝莓果酒、蓝莓饮料、蓝莓果醋、蓝莓果酱等主流蓝莓加工食品的工艺、特性、品质等进行了概述,并对我国蓝莓食品加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品种蓝莓花色苷的组成特点,以40个品种蓝莓为试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蓝莓果实中花色苷种类的数量及其相对含量。试验中共检测到14种花色苷,平均含量为841.40μg/g,但不同品种蓝莓花色苷种类和含量差异较大,蔓蓝莓果实花色苷种类丰富,含量高,果实品质优良;矮丛蓝莓较为普通;高丛蓝莓花色苷种类少且花色苷含量低,果实品质较差。"M7-1"品种蓝莓花色苷含量最高,花色苷种类最丰富,表明可以通过育种和筛选技术获得花色苷含量高且种类丰富的优质蓝莓品系。  相似文献   
9.
以蓝莓为原料,考察了复合酶添加量、复合酶配比、酶解温度、酶解时间4个因素对蓝莓出汁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对复合酶酶解蓝莓汁的工艺参数进行进一步的优化。结果表明,复合酶法制取蓝莓汁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复合酶添加量0.20%,复合酶(果胶酶∶纤维素酶)配比3∶1(m∶m),酶解温度47℃,酶解时间84 min,该工艺条件下蓝莓出汁率达78.38%,与模型预测值78.54%相比,其相对误差约为0.20%,表明在蓝莓汁复合酶法制取过程中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旨在优化高寒地区蓝莓栽培模式,利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施用硫磺、控水和施肥3个因素对大兴安岭地区蓝莓品种‘美登’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因素正交处理对蓝莓生长指标的影响程度较大,不同处理之间各生长参数均存在较大的变异幅度,3个因素之间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并且拮抗效应较小。极差分析结果表明,对蓝莓株高、冠幅和枝条长度影响最大的因素为土壤相对含水率,而对枝条粗度影响最大的因素为施肥。3个因素互作下均表现为各因素的3水平或4水平蓝莓生长性状最优,结合各生长参数的变化结果,建议大兴安岭地区蓝莓品种‘美登’施用硫磺量为70~80 g/m2,施硫酸钾复合肥7.5~10 g/株,土壤相对含水率维持在45%~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