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3篇
  免费   272篇
  国内免费   485篇
林业   41篇
农学   147篇
基础科学   43篇
  138篇
综合类   1515篇
农作物   47篇
水产渔业   556篇
畜牧兽医   2681篇
园艺   28篇
植物保护   18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152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212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203篇
  2016年   215篇
  2015年   178篇
  2014年   240篇
  2013年   251篇
  2012年   361篇
  2011年   362篇
  2010年   253篇
  2009年   270篇
  2008年   186篇
  2007年   241篇
  2006年   264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利用表达 H 5亚型禽流感病毒 (AIV)血凝素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 (r FPV- HA)以不同剂量免疫 1日龄 SPF鸡、有或无母源抗体 (FPV、AIV H5)的商品鸡 ,并于免疫后 2 1d利用同亚型 AIV通过肌肉注射进行致死性攻击 ,通过检测免疫后 HI抗体应答、比较攻毒后发病率和死亡率评价免疫剂量和母源抗体对 r FPV- HA免疫效力的影响。结果发现 ,免疫后 2 1d,15 %~ 2 0 %的 SPF鸡和无母源抗体商品鸡可检出 HI抗体 ,而含母源抗体商品鸡检测不到 HI抗体。利用H5亚型 AIV致死性攻击后 ,10 3~ 10 6 PFU的 r FPV- HA可保护 95 %~ 10 0 %的 SPF鸡和无母源抗体商品鸡抵御强毒攻击 ,使之免于发病和死亡 ;而不同剂量 r FPV- HA接种的含母源抗体商品鸡有 80 %~ 90 %发病和死亡。结果表明 ,在较宽的免疫剂量范围内 ,r FPV- HA对 SPF鸡和无母源抗体商品鸡可提供良好的保护 ,显示出一定的应用前景 ;母源抗体影响 r FPV- HA诱导的免疫应答 ,且提高免疫剂量亦不能克服其干扰作用 ,这提示在实际应用中需优化免疫程序 ,避免母源抗体干扰。  相似文献   
3.
梁荣  冯斌 《中国兽医学报》1997,17(2):140-144
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单克隆抗体(McAb)杂交瘤细胞系1D10、1G1中得到了3株能稳定分泌抗鸡免疫球蛋白(Ig)McAb的杂交瘤细胞系1B7、1D7、3G6。其抗体类和亚类均属IgG2b,腹水的ELISA效价≥1∶25600,琼扩效价为1∶8~1∶16。3株McAb能与鸡血清中的Ig出现沉淀反应,琼扩在24h以内出现清晰的沉淀线,而不能和鸭、鸽、鹌鹑等禽类及异种动物血清出现沉淀线。纯化的鸡IgG、IgM经SDS-PAGE后,分别用纯化并经辣根过氧化物酶(HPR)标记的1B7、1D7、3G6单抗酶结合物进行免疫印迹试验证明,3株单抗识别的均为IgG、IgM分子的轻链  相似文献   
4.
产蛋鸡饲粮锌和钙水平对蛋的品质和蛋中锌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研究了在玉米一豆饼型基础饲粮(含锌30Ppm)中添加不同水平锌和钙对鸡蛋品质和蛋中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饲粮未加锌时后期(70~71周龄)蛋壳比,蚕黄,蛋白和蛋壳风干物含量,蛋的比重和蛋壳厚度显著降低;饲粮高钙使中期(45周龄)和后期蛋壳比,各期蛋的比重和蛋壳厚度显著提高。蛋黄中锌含量随着饲粮锌水平的提高而显著提高;蛋白中锌含量在前期(25周龄)同蛋黄一样,但在中期和后期未加锌组鸡蛋白中锌含量显著高于加锌对照组;蛋壳中锌含量在前期不受饲粮锌水平显著影响,在中期和后期饲粮高锌使之显著提高。饲粮高钙对蛋各组分中锌含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简便、敏感、特异地检测动物病理材料中布氏杆菌的方法,选用四种标记抗体法,对5种共15个生物型的布氏杆菌,以及大量与流产有关或常常污染病理材料的对照细菌,分别进行了纯菌、感染实验动物及牦牛组织材料的染色检查,并与柯氏染色法及细菌分离培养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四种方法对于各种材料中的布氏杆菌(粗糙型犬布氏菌除外)均呈阳性反应,而绝大多数对照菌均呈阴性反应。其中尤以SPA法染色背景更为清晰,非特异性反应更少。这些方法既简便、快速,检出率也较高。对于布氏杆菌病的诊断和疫情监测,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本地区当前生产需要,用低饲养标准饲粮配方,对莱杭鸡的生长与产蛋性能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整个试验期内,补加鱼粉(1—5%)的试Ⅰ组,和含2种饼类(2—14%)的试Ⅱ组,在体重、料重比(试Ⅰ组—5.87,试Ⅱ组—6.07,对照6.66),产蛋量,料蛋比(试Ⅰ组—3.83,试Ⅱ组—3.88,对照—4.28)和盈利(元/只:试Ⅰ组—1.03,试Ⅱ组—1.23,对照—0.75)等方面较好:但因试Ⅰ组中鱼粉价高而盈利较低;加菜籽饼(2%)和豌豆粉(3—6.7%)的第Ⅲ组与选自生产配方中的对照组,在生产性能与效益方面较低,但仍可盈利,属于低标准、低效益配方,适于在饲养条件差和经营水平低的养鸡场、户采用。  相似文献   
7.
以马立克氏病毒814株(MDV-814)作为免疫用抗原,建立了2个MDV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cAb)杂交瘤细胞株—4A6、3D7。鉴定结果表明;两株细胞所分泌的McAb均为IgM类免疫球蛋白,具有MDVⅠ型病毒特异性,无中和反应特性和沉淀反应特性。利用两种McAb对国内标准强毒MDV-京1株进行鉴定,肯定其为MDV-Ⅰ型毒株。  相似文献   
8.
本文估计了褐壳蛋鸡洛岛红(AA)和浅花苏赛克斯(BB)在正反反复选择(RRS)下的近交系数,分析了近交对选择标准饲料利用率及其相关性状和繁殖性状的影响。试验群体由两纯种及其正反交组合和相应的对照组组成。经过7个世代的RRS和近交试验,试验组AA和BB(括弧里为对照组1AA和1BB)用系谱材料计算出的平均累积近交系数分别为2.58%和3.23%(9.33和8.17%)或每代为0.43%(1.35%),用有效群体含量估计出的AA与BB的相应数值为2.91%与2.83%(5.84%与5.92%)或每代为0.42%(0.86%)。1%近交系数导致的孵化率和饲料利用率的近交衰退较严重(0.5%和0.4%),其次是产蛋性状(约0.3%),而体重和蛋重只有0.1%左右。在本研究中,通过连续7代的RRS与合适的留种率等措施,成功地将闭锁群体的近交系数控制在3%以下的低水平,消除或减轻了近交对饲料利用率等重要经济性状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的攻毒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禽白血病病毒 J亚群 (AL V- J)内蒙株 NM876 1和 NM9996人工接种于 1日龄爱维茵肉种鸡 ,通过眼观、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了攻毒鸡的病理学特征 ;通过 PCR和 EL ISA技术检测了病毒感染率、抗体变化规律以及病毒和抗体的相关性。结果显示 ,攻毒鸡从第 3周开始即可检出病毒 ,NM876 1株和 NM9996株病毒感染率分别为 71.4 %和6 4 .3% ;从第 5周开始 ,出现较明显的病理学变化 ,病变特征以骨髓、肝脏、心脏、脾、卵巢等组织内髓细胞增生为主 ,而法氏囊、脑、坐骨神经无变化 ;攻毒鸡抗体消长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一般在 7~ 8周龄和 18~ 2 0周龄时分别出现 1次高峰 ,而在 4~ 6周龄、10周龄和 2 3周龄分别出现 1次低谷 ,提示鸡场进行 EL ISA检测时要避开这一时期 ;攻毒鸡产生耐受性病毒血症 ,即病毒阳性而抗体阴性 (V A- )的比例较高 (7/14 ,9/14 )。通过以上的研究证明 ,AL V- J内蒙株疾病模型复制成功 ,NM876 1、NM9996可作为原型株进行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以关中驴为试验动物 ,用猪瘟病毒(HCV )、犬细小病毒 (CPV )、兔瘟病毒(RHDV)、鸡新城疫病毒 (NDV)、伪狂犬病毒(PRV)等病毒进行免疫 ,检测所产生的抗体效价 ,并与猪、鸡、兔、犬、及猫等动物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关中驴与对照动物产生的抗体效价一致 ,证明了关中驴可替代其它动物用于生物制品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