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3篇
  31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278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蚀斑方法将SY-45毒株经过3次蚀斑纯化直到蚀斑大小相对稳定。从不同大小的蚀斑中挑选出三种蚀斑,大斑直径约3mm(简称LP)、中斑约2mm(简称MP)、小斑约1mm(简称SP)。分别在MDCK细胞上增殖并进行了三种不同大小斑毒对犬的毒力、免疫原性和在MDCK细胞上产毒量比较,以筛选最佳的疫苗株,试验结果表明用不同大小蚀斑病毒大剂量人工感染易感犬后,所有的试验犬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组织学表现均正常;对挑选的4窝CAV HI抗体效价小于等于1:2的健康幼犬进行免疫试验,测定血清的中和抗体效价和血凝抑制抗体效价,结果表明:大斑毒的免疫原性要稍高于中斑毒,而明显高于小斑毒;不同大小蚀斑毒在MDKC细胞上产毒量差异很大,大斑毒可达10^7TCID50/mL、小斑毒达10^6TCID50/ml、小斑毒达10^4.5TCID^50/mL。综合所有试验结果表明:大斑毒株具有产毒量高、安全性好、免疫原性强的优点,是较为理想的疫苗株。  相似文献   
2.
小鹅瘟PCR诊断方法的建立和初步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发表的鹅细小病毒B株VP3基因序列 ,设计合成了 1对寡聚核苷酸引物。以国内分离的小鹅瘟病毒为摸板 ,筛选了 (PCR)最佳反应条件 ,并进行了敏感性、特异性和初步应用试验。结果表明 ,在 4 0 μL体积中 ,PCR最佳系统组成为 2uTaq酶、0 5mol/LdNTP和 2 0 pmol引物 ;最佳反应参数为 96℃变性 4 0s ,5 4℃退火 1min ,72℃延伸 1min ,30个循环。本方法可检出 2 5× 10 -1 5EID50 小鹅瘟病毒 ,并且仅能从小鹅瘟病毒的鹅胚培养物中扩增出与设计值大小相同的 375bp核苷酸片断 ,对照病毒扩增结果为阴性。通过对 6份临床病料的检查 ,2份呈阳性 ,其中 1份来自有典型小鹅瘟症状的雏鹅 ,1份来自无典型小鹅瘟症状的雏鹅。由此说明 ,本试验所建立的诊断小鹅瘟的PCR方法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4.
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10 cases of superficial nonhealing corneal ulcers in horses and to evaluate the results of grid keratotomy in these patients. DESIGN: Retrospective study. ANIMALS: Ten horses with superficial nonhealing corneal ulceration in one eye. PROCEDURE: The signalment, history and clinical symptoms are reported of 10 patients with superficial nonhealing corneal ulcers during the period from August 2003 to February 2005. Grid keratotomy was performed in all cases. In addition, the surgical procedure of grid keratotomy and response to therapy are described. RESULTS: Horses generally responded well to grid keratotomy (eight cases healed after one grid keratotomy and one horse healed after a second grid keratotomy; one case was not available for follow-up). Only 2/10 had discomfort after treatment and only 2/9 had some degree of scarring after treatment. The healing time, which was known in seven cases, averaged 8.4 days (+/- SD 4). CONCLUSIONS AND CLINICAL RELEVANCE: Grid keratotomy is an appropriate option for treatment of superficial nonhealing corneal ulcers in horses. The procedure is simple to perform. It generally induces a rapid and uncomplicated healing of the cornea. Only in a limited number of cases does a small amount of scarring occur.  相似文献   
5.
6.
水稻根表铁膜对磷的富集作用及其与水稻磷吸收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溶液培养方法,使铁毒耐性不同的两个基因型水稻根表分别形成有铁膜和无铁膜的根系,研究水稻根表铁膜对磷的富集作用及其与水稻磷吸收的关系。不同基因型水稻根表形成的铁膜厚度存在显著差异,对介质中磷的富集能力也有显著差异。根表形成的铁膜越厚,对介质中磷的富集作用也越大,即根表铁膜数量与铁膜对磷的富集量呈显著正相关。铁膜对磷的富集作用是一个化学过程,吸附可在0.5~1.0 h内达到饱和。根表铁膜明显促进水稻对磷的吸收,表明在淹水降低土壤磷有效性时,水稻根表铁膜富集的磷可作为磷库,保证水稻能正常吸收利用磷。  相似文献   
7.
栽培稻和普通野生稻居群根表铁膜形成能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表铁膜形成能力反映了水稻根系氧化力的强弱。为了了解普通野生稻根系氧化力,采用水培铁胁迫试验对5个水稻品种和2个普通野生稻居群根表铁膜形成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同亚洲栽培稻相比,普通野生稻拥有较高的根孔隙度,但其根表铁膜含量较低;供试植株的根孔隙度与根表铁膜含量之间没有相关性,这很可能与侧根的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干湿交替对作物根际特征及铁膜形成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晓莉  傅友强  甘海华  沈宏 《土壤》2016,48(2):225-234
铁膜普遍存在于水生植物的根系表面,根际周围Fe~(2+)的浓度和根系氧化力决定了根表铁膜的数量。干湿交替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灌溉技术。在干湿交替过程中,水分和氧气含量的变化导致根际土壤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变化,从而对根表铁膜的形成产生影响。本文综述了干湿交替过程对根际特征变化的影响,分析了根表铁膜的形成条件、化学组成与空间结构和根表铁膜的形成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干湿交替对铁膜形成的影响以及干湿交替诱导铁膜形成的可能机制。最后对干湿交替诱导铁膜形成的研究方法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Effects of sulfur (S) (0, 30 mg S kg?1 soil) supply on cadmium (Cd) uptake into rice when cultivated in low-Cd soil [38.8 μg kg?1 for diethylenetriaminepentaacetic acid (DTPA)–extractable Cd] and in excessive-Cd soil (748.7 μg kg?1 for DTPA-extractable Cd) were investigated in a combined soil–sand culture experiment.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d uptake into rice between –S and +S treatments were observed in relation to soil Cd levels. When rice was exposed to excessive Cd soil, application of S restrained the uptake of Cd into rice, the S supply tended to increase Cd uptake into rice when cultivated in low-Cd soil.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explaining the interactions among soil Cd level, S supply, and Cd accumulation in rice are proposed.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S fertilization may be important for the development approaches to reducing Cd accumulation in rice when cultivated Cd-contaminated soils.  相似文献   
10.
基于神经网络的猪肉新鲜度检测分级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应用CCD光电检测技术对可表征猪肉新鲜度的多个特征量进行检测;然后,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检测到的特征量进行处理;最后,利用神经网络技术研究非相干微量参数的多数据融合检测方法,从而实现对猪肉新鲜度检测分级辨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