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1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90篇
林业   24篇
农学   169篇
基础科学   30篇
  53篇
综合类   261篇
农作物   70篇
水产渔业   163篇
畜牧兽医   131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美味牛肝菌中的油脂,在单因素(提取时间、液料比和温度)实验考察的基础上,以油脂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法对美味牛肝菌油脂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响应面回归模型显著,拟合性好,可用于预测油脂提取率;优化后的油脂提取工艺为:液料比34.2 mL/g,温度36℃,提取时间4.5 h,此条件下油脂提取率为3.54826 %,与模型预测值相符,表明优化的油脂提取工艺合理。  相似文献   
2.
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SCN)严重危害世界大豆生产,Rhg4(resistance to Heterodera glycines 4)是控制大豆SCN抗性的2个主效位点之一。本研究针对Rhg4(Gm SHMT)上的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位点开发了快速、经济、简便易行的CAPS(Rhg4-389)和d CAPS标记(Rhg4-1165),并用开发的2个标记鉴定了以大豆胞囊线虫应用核心种质为主的193份代表性抗感种质。结果表明,Rhg4-389和Rhg4-1165位点间存在显著连锁不平衡(P=0.0001,r2=0.87),可形成4种单倍型。Rhg4-389-G/Rhg4-1165-T和Rhg4-389-C/Rhg4-1165-A为优势单倍型,稀有单倍型Rhg4-389-G/Rhg4-1165-A和Rhg4-389-C/Rhg4-1165-T是在中国抗源中新发现的单倍型。结合193份种质对SCN 3号小种抗性鉴定分析发现,Rhg4-389-G和Rhg4-1165-T主要存在于抗病种质,它们形成的单倍型对抗病种质鉴定效率可达94.1%。本研究开发了可用于辅助大豆SCN抗性鉴定且方便育种家利用的CAPS/d CAPS标记,且用其摸清了应用核心种质等重要抗源在Rhg4位点的"本底",为育种家有效利用这些优异抗源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3.
Water scarcity is a major constraint limiting grain legume production particularly in the arid and semi‐arid tropics. Different climate models have predicted changes in rainfall distribution and frequent drought spells for the future. Although drought impedes the productivity of grain legumes at all growth stages, its occurrence during reproductive and grain development stages (terminal drought) is more critical and usually results in significant loss in grain yield. However, the extent of yield loss depends on the duration and intensity of the stress. A reduction in the rate of net photosynthesis, and poor grain set and grain development are the principal reasons for terminal drought‐induced loss in grain yield. Insight into the impact and resistance mechanism of terminal drought is required for effective crop improvement programmes aiming to improve resistance to terminal drought in grain legumes. In this article, the impact of terminal drought on leaf development and senescence, light harvesting and carbon fixation, and grain development and grain composition is discussed. The mechanisms of resistance, management options, and innovative breeding and functional genomics strategies to improve resistance to terminal drought in grain legumes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4.
固始鸡孵化期间蛋黄胆固醇、粗脂肪和锌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固始鸡种蛋孵化期间蛋黄中胆固醇、粗脂肪和锌含量的测定表明,胆固醇含量0~6胚龄明显升高,以后出现阶段性降低;粗脂肪含量0~6胚龄无明显变化,6胚龄以后逐渐降低;锌含量0~3胚龄和6~12胚龄明显升高,3~6胚龄和12~21胚龄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外源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诱导黑边石斑鱼(Epinephelus fasciatus)排卵的影响。【方法】以成熟的黑边石斑鱼为研究对象,测量其体长、体质量和肥满度后,在2018年7—8月,使用HCG激素(剂量为200 IU/kg或500 IU/kg)注射分别对6尾雌鱼进行成熟诱导。【结果】在200 IU/kg HCG处理中,注射24 h前有5尾雌鱼的卵母细胞处于第三次卵黄球前期阶段;注射48 h后2尾雌鱼出现核移动卵母细胞,1尾雌鱼的卵母细胞为第三次卵黄球后期阶段;注射60 h后1尾雌鱼出现排卵现象,其余5尾雌鱼均为第三次卵黄球后期阶段。在200 IU/kg HCG处理的排卵个体中,注射时其卵母细胞直径为477.0 μm,注射后60 h卵母细胞的直径增加至624.4 μm。此外,经催产、排卵、受精和孵化后共获得总卵数16 906粒,受精率为68.7%,孵化率为43.0%。而500 IU/kg HCG处理的黑边石斑鱼排卵失败。【结论】使用剂量为200 IU/kg的外源HCG激素可诱导黑边石斑鱼成熟且排卵,但为了提高排卵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其注射剂量和效应时间还需要进一步调节。  相似文献   
6.
冷水性鲑科鱼类肉质鲜美,高蛋白、高不饱和脂肪酸、营养丰富、无肌间刺、易加工,是世界性养殖鱼类,其中大西洋鲑、虹鳟和红点鲑属鱼类等主要养殖鲑科鱼类,一直是水产遗传育种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本文简要叙述了鲑科鱼类遗传育种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主要介绍了经济性状遗传参数估计、选择育种、分子遗传与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我国鲑科鱼类遗传育种工作重点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渔用浮标定位监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渔用浮标定位监视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各自的特点。着重对GPS渔用浮标定位监视系统的模式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设计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采取适当方法解决关键技术后,使GPS渔用浮标定位系统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信息自动交换能力,特别适合在海洋中容易漂移的渔具、航行器等设备中作位置监视、搜寻之用。  相似文献   
8.
人工养殖西伯利亚鲟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刘鹏  庄平  章龙珍  王斌  闫文罡 《海洋渔业》2007,29(2):120-127
研究了人工养殖西伯利亚鲟精子的生物学特征及超低温冷冻保存方法。西伯利亚鲟的产精量为113.67±39.86 ml,精子密度为(6.49±3.10)×108/ml,精子活力为(85.4±9.5)%,精子寿命为353±23 s。精子密度与精子快速运动时间、精子寿命之间均存在线性相关,用方程分别表示为:y=1.0384x+1.5089(R2=0.7325);y=2.9069x+74.289(R2=0.6967)。结果表明精子密度可作为一项精子质量评价的标准。通过比较西伯利亚鲟精子在不同稀释液、不同抗冻剂和抗冻剂浓度、降温速率、解冻温度下的保存效果,结果表明:配方2作为稀释液,18%甲醇作为抗冻剂,二步法超低温(-196℃)冷冻保存精子,40℃水浴解冻取得最好的冻后活力,解冻后活力为(51.8±5.8)%。西伯利亚鲟授精的最佳精卵比为106∶1。在此精卵比下用冻精授精分别得到了(72.3±3)%的受精率和(52.9±4.1)%的孵化率,其中受精率与鲜精没有显著性差异,孵化率与鲜精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
真蛸为福建省近年来新兴的海水养殖优良种类,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商品价值和产业化养殖前景。本文报道了福建省水产研究所2008年-2011年真蛸人工繁殖及受精卵孵化结果:127头雌亲蛸经强化培育,共有77头产卵,获卵194×10^4粒,孵出143.4×10^4头浮游幼体。雌亲蛸获产率46.2%~86.7%,卵子受精率75.6%-91.8%,受精卵孵化率77.9%~95.0%。在20.0~22.5℃水温条件下,真蛸受精卵经21~36d开始孵出,孵出后4~6d为孵出高峰,每窝卵开始孵出至孵化结束维持10—16d。  相似文献   
10.
疣吻沙蚕胚胎发育观察及盐度对其孵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显微镜观察了疣吻沙蚕(Tylorrhynchus heterochaeta)胚胎发育不同时期特征,并依据疣吻沙蚕人工孵化经验设置6个盐度梯度组(A:0,B:5,C:10,D:13,E:15,F:20),每组3个平行,研究了盐度对疣吻沙蚕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疣吻沙蚕胚胎发育可分为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前担轮幼虫期、后担轮幼虫期、膜内三刚节疣足幼虫期和三刚节疣足幼虫期8个时期;盐度对疣吻沙蚕孵化影响显著(P0.05),C组受精率和孵化率最高,与其他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适宜受精的盐度范围为10~13,最适孵化的盐度为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