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10篇
  15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37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种子处理方法可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降低发病率;其中以药剂浸种效果最好;药剂处理以多菌灵+福美双和多菌灵两个配方最佳。  相似文献   
2.
甜叶菊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品种、茬口、栽培措施及光照要求等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归纳了目前甜叶菊栽培方面的研究动态和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甜叶菊的栽培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尿苷二磷酸糖基转移酶(uridine diphosphate glycosyltransferases,UGTs)催化糖基转移反应,与植物次生代谢密切相关。本研究根据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转录组数据库,克隆到一个催化莱鲍迪D苷(rebaudioside D,RD)合成的新型糖基转移酶候选基因,对其开展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开放阅读框长1380 bp,编码459个氨基酸,等电点(pI)预测为5.54,理论分子量约49.66 kD,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基因与向日葵中的UGT89A2同源,故将其命名为SrUGT89A2。构建pET28a-SrUGT89A2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得到重组蛋白,HPLC检测表明粗酶液能催化甜叶菊提取液形成一个新的色谱峰,该峰保留时间与莱鲍迪D苷一致。经进一步纯化UGT89A2蛋白,添加不同甜菊糖苷标准品为催化底物,但未鉴定出该蛋白催化的具体糖苷。该潜在催化甜菊糖RD苷合成的新型糖基转移酶基因SrUGT89A2的发现,为RD苷的生物合成和甜菊糖苷的生物途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根据生产实际,总结出甜叶菊种子高效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5.
详细介绍了甜叶菊功效和发展,并从标准化育苗基地的建设、栽培和田间管理技术的提高、高值农业的发展和加工产业链的完善等方面阐述了安徽省明光市提升甜叶菊产业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为挖掘与甜叶菊重要农艺性状显著相关标记,利用相关标记辅助甜叶菊育种。本研究对93份甜叶菊种质材料11个重要农艺性状描述性统计,并利用58对EST-SSR引物对其扩增,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基于以上分析采用Tassel 5.0的GLM (generalized linear model)模型进行EST-SSR标记与甜叶菊11个重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分析。分析检测到10个标记与6个农艺性状极显著相关,各标记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范围为0.071 6~0.189 3,部分标记与2~3个农艺性状极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甜叶菊的组培快繁技术。[方法]以甜叶菊茎段为外植体,筛选其最佳外植体消毒条件、最佳不定芽增殖及壮苗生根培养基。[结果]甜叶菊外植体材料的灭菌最佳条件为75%酒精20 s,0.1%升汞5~8 min;最佳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MS+1.0 mg/L6-BA+0.1 mg/L NAA,此时不定芽增殖率达80%;最佳壮苗生根培养基为1/2MS+0.1 mg/L 6-BA+0.1 mg/L NAA+0.2 mg/L IBA。[结论]该研究为甜叶菊的工厂化规模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刘波  赵军  李玮  马永清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1,36(3):128-133
以焉耆县甜叶菊田间调查结果为依据,将该地区危害严重的寄生杂草向日葵列当和瓜列当作为对象,通过盆栽和培养皿发芽试验,采集甜叶菊不同生长时期(S1和S2)的根、地上部以及根际土,测定其甲醇浸提液诱导2种列当种子的发芽率。结果表明,甜叶菊根际土的甲醇浸提液能够刺激瓜列当和向日葵列当种子发芽,且发芽率随稀释倍数增加逐渐降低,S2时期甲醇浸提液原液对列当种子萌发的刺激作用最强,发芽率分别为59.9%和35%。甜叶菊不同生育期的根部甲醇浸提液刺激2种列当种子的发芽率高于地上部,发芽率随植株根和地上部甲醇提取液稀释倍数增加而降低;甜叶菊植株甲醇浸提液刺激瓜列当种子萌发的发芽率整体高于向日葵列当。本研究探明瓜列当寄生于甜叶菊的内在原因,从而为治理甜叶菊田间瓜列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适宜甜叶菊叶片灭菌的条件,以甜叶菊叶片为外植体,通过统计污染率、枯死率和愈伤组织诱导率来评价灭菌效果,研究不同灭菌剂、灭菌时间对灭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灭菌剂的灭菌效果不好,以0.1%HgCl2灭菌5min的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为44.5%;75%酒精与其它灭菌剂组合的灭菌效果好于单一灭菌剂,以75%酒精与0.1%HgCl2组合最好,污染率和枯死率较低,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适宜甜叶菊叶片灭菌的组合为75%酒精4s+0.1%HgCl24min,愈伤组织诱导率达86.7%。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甘肃河西走廊种植甜叶菊的优势因素,总结了沿祁连山冷凉灌区甜叶菊超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