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83篇
  免费   496篇
  国内免费   714篇
林业   2099篇
农学   638篇
基础科学   574篇
  1830篇
综合类   5211篇
农作物   408篇
水产渔业   321篇
畜牧兽医   2555篇
园艺   345篇
植物保护   812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182篇
  2022年   324篇
  2021年   363篇
  2020年   361篇
  2019年   446篇
  2018年   222篇
  2017年   385篇
  2016年   484篇
  2015年   424篇
  2014年   602篇
  2013年   574篇
  2012年   1037篇
  2011年   1125篇
  2010年   834篇
  2009年   895篇
  2008年   871篇
  2007年   904篇
  2006年   825篇
  2005年   688篇
  2004年   564篇
  2003年   455篇
  2002年   333篇
  2001年   288篇
  2000年   269篇
  1999年   233篇
  1998年   173篇
  1997年   168篇
  1996年   152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100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海南岛为研究区域,选用5个大气环流模式(GCMs)1970−1999年的逐日输出数据和同期地面气象观测数据,使用空间插值降尺度到0.5°×0.5°格网。以格网单元为基础,应用系统误差修订(修正值法或比值法)和多模式集合平均方法(贝叶斯模型平均法BMA或等权重平均法EW),训练与验证GCMs输出值并进行综合修订。在此基础上,分析RCP2.6、RCP4.5和RCP8.5情景下,未来海南岛近期(2020−2059年)和远期(2060−2099年)农业水热资源,包括年平均气温、1月平均气温、≥10℃积温、≥20℃积温、年降水量、1月降水量和≥20℃界限温度生长期间降水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GCMs输出值的系统误差和BMA权重系数在格网间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且GCMs输出值低估逐日最高气温约3.55℃,高估逐日最低气温约1.19℃,逐日降水量仅为观测值的54.35%。基于格网的综合修订,可有效降低GCMs输出值在空间上的不确定性,BMA与EW的修订结果相似,均优于单一GCM模式。通过格网BMA综合修订后,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降水量在验证期的相关系数r分别约提升0.10、0.07和0.06;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约降低2.38℃、1.01℃和1.01mm;较单一GCM相对观测值的偏差平均约减少3.25℃、1.13℃和25.67mm。未来海南岛农业热量资源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从中部向外围逐渐升高,高温主要分布在南部至西部沿海地区,年平均气温的增幅全岛较为接近,1月平均气温、≥10℃积温和≥20℃积温的增幅分别表现为由东向西、由北向南和由中部向外围递减。在时间上,RCP8.5情景下所有农业热量资源均为极显著增加且增温最快,RCP4.5情景为先增加后平缓,RCP2.6情景较为平缓,远期无显著增温。未来海南岛降水资源在空间上转为由东向西逐步递减的格局,南部和北部沿海地区降水变率增加,西部和中部降水变率减少,在时间上无显著变化趋势。随着未来海南岛气候变暖和降水格局的改变,农作物适宜种植面积扩大,会对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挑战,应提前布局,做好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全省平均以及各气候带光能、热量、水分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使用云南115站及6个气候带代表站1961—2018年的气候要素计算各地农业气候资源统计量。结果表明,光能资源变化以减少趋势为主,出现显著突变,各气候带太阳辐射变化可能会引起云南太阳辐射高低值中心发生变化,2009年以来辐射明显增加可能会导致太阳辐射出现新的变化趋势和突变点;热量资源一致显著增加,喜凉及喜温作物的活动积温、积温持续时间及无霜期长度均显著增加,并且呈现初日提前、终日推后的趋势,对作物生长有利;水分资源总体呈现减少趋势,尤其21世纪以来下降趋势明显,亚热带地区暖干化现象突出,干旱风险等级较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充实河北雾灵山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资料,提高监测能力和监测水平,雾灵山保护区自2015年开始将红外相机技术应用到野生动植物的资源调查和管护中。目前应用红外相机技术发现兽类5目10科14种,鸟类4目6科10种,掌握了区内主要物种猪獾(Arctonyx collaris)、狍(Capreolus)和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的日活动节律,补充了保护区的本底调查资料,为保护区进一步开展金钱豹(Panthera pardus)、斑羚(Naemorhedus goral)和鸟类多样性等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为保护区制定关于野生动物资源的相关管护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刘焱 《中国食用菌》2020,(2):96-98,101
从共享旅游文化、共享食用菌历史文化的角度,讨论了发展食用菌个性化旅游和体验式旅游的思路;结合食用菌绿色、健康和生态的核心体验元素,给出了依托食用菌绿色、生态的品牌优势,打造食用菌旅游产业的具体方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重庆食用菌旅游资源的共享经济模式,提出以重庆食用菌美食为龙头,利用多种共享经济新业态来带动重庆食用菌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合理运用护林防火技术可以提升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整体质量,推动林业不断发展。本文分析了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总结了护林防火技术,提出了相关应用对策,以期为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和保护森林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古树名木资源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为活动区域古树名木资源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共记录到古树名木496株,涉及36科54属76种,其中有8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别为澜沧黄杉、秃杉、南方红豆杉、云南榧树、千果榄仁、红椿、光叶珙桐和香果树;怒江州古树名木主要分布在乡村街道及远郊野外,占总数的98.8%,63.6%的古树生长在海拔1500~1999 m;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及长势总体较好,但保护力度相对薄弱,应采取相关措施加强保护和管理。  相似文献   
7.
草原火是草原生态系统重要的干扰因子,严重影响着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基于遥感数据,以2015年“4·16”特大草原火灾为例,利用ENVI和ArcGIS等软件,分别对NDVI和GPP指数及火烧严重度下的植被恢复过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基于NDVI和GPP指数的火后植被恢复过程表现相似,不同年份植被恢复情况存在一定差异。火灾发生当年(2015年)火烧迹地植被恢复状况高于未发生火灾区域,而在火后第1年(2016年)却又稍低于未发生火灾区域,直到火后第2年(2017年),火烧迹地植被基本恢复到火前状态。同时,不同火烧严重度下的植被恢复过程在存在明显差异。草原火灾发生后当年(2015年),中强度火烧下植被恢复最好,其次是轻度,重度表现最差。草原火烧严重度对植被恢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火后第1个植被生长季。在之后的年份里,由于草原更新能力强大,不同火烧严重度对草原植被的影响不明显。本研究可丰富草原火灾及火烧迹地植被恢复等相关研究成果,同时为草原火灾管理和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秦岭山区地被植物种质资源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了秦岭山区地被植物的种类、产地、生态习性、形态特征及园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Abstract. Anecdotal and circumstantial evidence have suggested that the Olsen test underestimates plant-available phosphorus (P) in basaltic soils in Northern Ireland. Therefore, the ability of this test to predict plant-available P in basaltic (and non-basaltic) soils was investigated by regressing Olsen-P data against herbage P indices calculated from plant tissue test data using the diagnosis and recommendation integrated system. The average Olsen-P concentration for a range of fields situated on basaltic soils was considerably lower than the average Olsen-P concentration for a range of fields situated on non-basaltic soils, and yet mean sward P status, as given by the herbage P indices, was similar for both groups of fields. Herbage P indices were also much better correlated with Olsen-P measurements in non-basaltic soils than in basaltic soils. Furthermore, at low Olsen-P values (≶9mgPL−1) some swards on basaltic soils were genuinely deficient in P, while others were sufficient or even in surplus for this nutrient. The results confirm that Olsen-P is inadequate as a predictor of plant-available P in basaltic soils. It is concluded that an alternative soil test is needed to provide a reliable assessment of plant-available P in basaltic soils, to prevent overuse of fertilizer and manure P and to minimize the amounts of P entering local watercourses.  相似文献   
10.
Abstract. The ability of two nitrogen cycle models, of contrasting complexity, to predict N mineralization from a range of grassland soils in the UK, was evaluated. These were NCYCLE, a simple mass balance model of the N cycle in UK grasslands, and CENTURY, a more complex model simulating long-term C, N, P & S dynamics in grassland ecosystems. The models were tested using field measurements of net N mineralization from a range of grassland soils (differing in soil type, history & management practice), obtained over a 2 year period using a soil core incubation technique. This method was considered to measure the total net release of mineral N from the soil organic matter over a specified time, including N which may have been recycled several times. NCYCLE consistently under-estimated mineralization rates at all sites. By contrast, there was some correlation between CENTURY predictions of net N mineralization and field measurements. This may have reflected the different abilities of the two models to simulate N recycling. Neither model, however, was able to predict adequately the effect of cultivation and reseeding on net N mineraliz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