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9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2篇
  18篇
综合类   82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13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高原鼠兔干扰强度对高寒草甸土壤碳氮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有效洞口数差异划分其干扰梯度的方法,研究其不同干扰强度对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草甸土壤有机碳和速效氮分布特征及耦合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高原鼠兔干扰强度的增加,植被覆盖区和裸斑生境窗区各土层有机碳含量均先升高后降低,在干扰强度Ⅱ(有效洞口数密度为192个hm~(-2))时显著升高达到最大值(p0.05),相比干扰强度Ⅰ时增加了21.51%和46.03%;裸斑生境窗区速效氮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在干扰强度Ⅱ时最大且显著高于植被覆盖区(p0.05),高于植被覆盖区155.63%。高原鼠兔干扰下植被覆盖区0~10 cm土层有机碳、速效氮和铵态氮含量均显著高于10~20 cm土层,而硝态氮含量显著低于10~20 cm土层(p0.05),且表层土壤有机碳占整个土层的69.74%;裸斑生境窗区0~10 cm土层速效氮和铵态氮含量均显著低于10~2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10~20 cm土层(p0.05),而不同土层间有机碳含量仅在干扰强度Ⅰ时差异显著。高原鼠兔干扰下,土壤有机碳与速效氮、硝态氮、铵态氮在植被覆盖区为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而在裸斑生境窗区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这说明高原鼠兔改变了土壤碳氮的耦合关系,适宜的干扰强度能明显提高高山嵩草草甸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和形成氮素含量较高的裸斑生境窗区。  相似文献   
2.
高寒矮嵩草草甸地面热源强度及与生物量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青藏高原海北高寒矮嵩草草甸地区,依据2002年涡度相关法观测的能量平衡各分量资料和6-10月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测定值,分析了高寒矮嵩草草甸近地表热量平衡、地面热源强度的变化特征,讨论了地面热源强度与植物生物量季节变化过程中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青藏高原海北高寒矮嵩草草甸地区,年内地面均为热源,热源强度季节变化明显,地面热源强度年平均为88.5 W/m2;地上生物量季节变化与热源强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地下生物量季节变化与热源强度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放牧对小嵩草草甸土壤酶活性及土壤环境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观测了放牧对高寒小嵩草草甸土壤酶活性及土壤环境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随着放牧压力的增大,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土壤有机质、全氮、硝态氮、全磷、有效磷、土壤水分明显下降,而地下生物量、土壤容重、pH及根土比呈现增大趋势,不同放牧处理间植物群落特征及土壤理化特性显示出明显的差异(P0.05);②纤维素分解酶、多酚氧化酶、脲酶、蛋白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均随放牧压力增大而下降,只有过氧化氢酶以轻牧最高,各处理间上述土壤酶活性差异程度不同;③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水分含量、地下生物量、根土比、土壤有机质及氮、磷养分等明显下降,而土壤容重和pH逐渐增大,且不同层次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④除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外,其它土壤酶活性随土壤深度的加深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4.
夏季休牧对高寒矮嵩草草甸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寒矮嵩草草甸为研究对象,利用密闭箱-气相色谱法,对夏季休牧8a的围栏草地(休牧草地)和全年放牧的草地(放牧草地)的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土壤特性和生物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放牧草地相比,休牧草地植被盖度较之高41%,单位面积生物量较之高53%。同时,土壤特性也有较大不同;休牧草地的植被-土壤系统CO2排放通量比放牧草地低20.7%,测定期间两者CO2排放通量以每天每公顷排放C的质量计分别为30.7和38.7 kg·(hm2·d)-1;试验期间高寒矮嵩草草甸植被-土壤系统是大气CH4的弱汇,休牧后草地土壤对CH4的吸收能力增强,休牧和放牧草地CH4的平均吸收强度分别为28.1和21.9 g·(hm2·d)-1;休牧草地土壤N2O排放通量比放牧草地低,两者排放通量分别为4.5和7.6 g·(hm2·d)-1。可见,夏季休牧措施降低了草地对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以野生欧李为试材,逐级提取不同形态的钙,研究欧李生长发育阶段(萌动期-开花期-果实发育期)主要结果基生枝各组织器官(木质部、韧皮部、花和果实、新梢)中不同形态钙(水溶钙、果胶钙、磷酸钙、草酸钙、剩余钙)的分配率变化及其与总钙分配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组织器官中钙吸收和分配与钙形态转化和分配密切相关,随欧李生长期发育进程,木质部和韧皮部中不同形态钙分配呈明显下降趋势,新梢中不同形态钙分配呈明显增长趋势,花器官中水溶钙、果胶钙和磷酸钙形态在盛花期均有一分配高峰,果实中果胶钙和水溶钙形态分配分别在果实发育初期和后期有一分配高峰;花和果实总钙分配率变化与输导组织器官木质部和韧皮部中各种形态钙的分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新梢总钙分配率变化与输导组织器官木质部和韧皮部中各种形态钙的分配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欧李生长期结果基生枝各组织器官中存在钙形态转化与再分配,水溶钙和果胶钙形态是欧李果实钙素吸收积累的主要钙形态。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欧李枝条等农林废弃物农业环境污染和资源循环利用问题,以欧李枝条、玉米秸秆、牛粪沼渣和河沙为原料,将基于欧李枝条复配的6种基质采用随机区组排列的方法,研究了复配基质的理化性质、保温、保水、保肥性能及其对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对所有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以欧李枝条∶玉米秸秆∶牛粪沼渣∶河沙=1∶1∶1∶1比例为基础的复配基质C1具有较好的保温、保水及保肥性能,并且能够显著促进番茄的生长发育。主成分分析表明,C1是能够促进番茄植株生长发育和维持基质质量的最佳配方,该研究为利用农林废弃物开发新型蔬菜栽培基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欧李(Cerasus humilis)茎尖进行了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及植株再生研究,结果表明,预培养对欧李茎尖超低温保存有一定的影响,茎尖在含有0.5 mg.L-1BA和2 M甘油的B 5培养基上室温(25℃)下预培养3 d成活率最高;最佳预处理时间为60%PVS2处理10~20 min,玻璃化液(PVS2)处理时间为0℃下60 min.在优化的保存条件下,植株再生率达83.9%,再生植株生长和分化正常.这是欧李超低温保存成功的首例报道.  相似文献   
8.
欧李桃瘤蚜种群消长动态及药剂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李桃瘤蚜种群消长动态调查结果表明:在吉林市船营区,欧李桃瘤蚜的出现始见于5月10日,6月29日达到全年的最高峰,7月9日桃瘤蚜数量有所下降,8月8日出现第2个峰值,9月初,桃瘤蚜不再危害。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所选择的3种化学药剂中,以10%吡虫啉2 000倍液退虫速度快、退虫率高,退虫率为93.8%;48%乐斯本乳油2 500倍液次之,退虫为83.1%;25%三氟氯氰菊酯乳油2 500倍液防治效果较差,退虫率为82.1%。;石硫合剂作为一种植物保护剂,虽然退桃瘤蚜效果较差,但能有效地抑制桃瘤蚜的发生,从而起到积极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9.
两种嵩草种子劣变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得贤 《种子》1999,(3):26-27
测定了低温下贮藏43个月,然后室温下贮藏49个月的久治嵩草,线叶嵩草种子的劣变过程,结果表明;两种种子在前43个月的低温贮藏劣变微,以后在室温下迅速加快,发芽率很低,且与生活力无明显的相关关系。二种均是休眠种子。  相似文献   
10.
在群落调查的基础上,对贺兰山高山草甸进行数量分析。主要的结果如下:(1)贺兰山高山草甸可分为三个群系,分别为珠芽蓼群系、高山嵩草群系和矮嵩草群系,而高山嵩草群系和矮嵩草群系可进一步划分为两个亚群系,不同群系(或亚群系)的群落结构和环境特征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2)高山嵩草群系和矮嵩草群系之间的界限约为海拔3200m,而珠芽蓼群系主要分布于研究区的偏阴坡,与海拔关系不大;(3)14个频次大于50%的物种在排序图上的空间分布反映了这些物种最适宜生境的位置,而且与群落类型的空间分布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