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0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248篇
林业   8篇
农学   54篇
基础科学   5篇
  49篇
综合类   464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28篇
畜牧兽医   1765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6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3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6株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BICP4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立即早期启动基因IER4.2编码感染细胞蛋白BICP4基因。各种疱疹病毒的BICP4基因的Ⅰ,Ⅲ,Ⅴ区变异性较大,并为其特征区。为了比较分离自不同牛种,不同部位的5种病毒株BICP4蛋白I区基因的差异性,本文根据已发表的IBBV K22毒株重复序列IRs中BICP4的基因序列设计了一特异性引物,对各毒株进行PCR扩增,均得到约540bp的片段,将其克隆,测序并连同K22株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6株病毒的核苷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在98%以上,说明这些毒株重复序列中的早期基因高度保守,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示出IBRV的高度保守性。  相似文献   
2.
根据病毒的理化特性,从猫三联活疫苗中分离出猫鼻气管炎、猫西洋太和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筛选出每种病毒敏感的细胞,并将该3种病毒分别分别在其中传代与扩增;通过电镜观察此3种病毒的形态学特征及其在宿主细胞内增殖部位、分布情况等,并以此对猫3种病毒进行了初步鉴定。  相似文献   
3.
用两株单克隆抗体混合后包被ELLISA微孔板,加牛冠状病毒抗原,加经白陶土处理过的兔抗牛冠状病毒免血清,再加上辣根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兔IgG抗体,加底物质显色间接ELISA检测牛冠状病毒抗原获得成功。用此方法检测细胞培养的牛冠状病毒上清液,其敏感度高出血凝试验(HA)8倍,从武汉市附近3个奶牛场采集犊牛腹泻粪便105份,用单抗ELISA检测牛冠状病毒抗原,共检出阳性36份,并与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  相似文献   
4.
切割取样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视显微镜下,采用徒手持金属刀片和自制的玻璃切割针分别对小鼠和牛胚胎进行切割取样,并对取样后的胚胎进行体外培养48h,其发育率分别为76.7%(46/60)和80%(16/20),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奶牛新鲜胚胎切割取样后,胚胎移植妊娠率47.1%(8/17),比对照组妊娠率59.0%(23/39)差异显著(P<0.05)。冷冻-解冻胚胎切割取样后移植妊娠率42.9%(6/17)虽然也比对照组50%低,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使用分别扩增整个S1糖蛋白基因 (引物A)和S1糖蛋白基因N_端高变区Ⅰ (引物B)的 2对引物对 3个IBV标准株M41、Connecticut、Arkansas及 5个地方分离株 (C60 ,D41A ,D41B ,A112 1,A1171)进行RT_PCR扩增。用引物A时 ,有 5个IBV毒株扩增到目的片段 (172 0bp) ;用引物B时 ,所有 8个IBV毒株均得到与预计大小相符的目的产物 (2 2 8bp)。对 172 0bp的PCR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HaeⅢ进行酶切 ,结果得出 3个不同的RFLP图谱 ,其中M41、Connecticut、D41B具有相同的HaeⅢ酶切图谱。Arkansas和D41A则分别具有互不相同的图谱 ;对 2 2 8bp的PCR产物进行DdeⅠ、RsaⅠ限制性内切酶消化 ,根据它们的RFLP图谱 ,8个IBV毒株可分为 5个基因型。综合 2对引物的PCR产物的RFLP分析结果 ,8个IBV毒株可分为 7个基因型 ,分型的结果与传统的血清学方法吻合。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和技术具有快速、简单、特异、灵敏等优点 ,为现场流行毒株的定型(基因型 /血清型 )及其S1基因变异的跟踪研究以及更有效防制传染性支气管炎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笔者饲养的200多只蛋鸡用种公鸡于50日龄左右突然发病,主要症状为食欲剧减甚至废绝,羽毛逆立,缩颈嗜眠。倒提时口内流出大量黏液状液体,排恶臭白色或微黄带泡沫稀粪,呈水样。发病率达80%,死亡率达32%。剖检可见部分鸡胸肌和腿肌出血,法氏囊水肿出血,个别鸡法氏囊内有黄色较硬的球状分泌物,有的鸡有心包炎和肝周炎,肠道、脾脏和肾脏有出血点。综合以上症状和实验室病毒学和细菌学检测,确诊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继发大肠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7.
牛腔前卵泡的简易机械分离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两种机械法分离牛腔前卵泡。方法一 (M -1) ,皮肤移植刀切割、剪碎、过滤镜下直接捡卵法。方法二 (M -2 ) ,皮质片剪碎、离心、悬浮、过滤镜下捡卵法。M -1平均每卵巢采卵数为 46 9个± 18 2个 ,M -2为 6 8 4个± 12 5个 ;处理时间M -1为 2 5 4min± 6 7min ,M -2为 46 3min± 16 8min ,两种方法采集腔前卵泡数量及处理时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平均每小时采集卵泡数分别为 99 5和 87 2个 ,M -1多于M -2。两种方法获得腔前卵泡大小分布规律也有明显差异 ,M -1采集腔前卵泡直径为 6 0~ 15 0 μm ,绝大部分是次级卵泡 ,而M -2获取腔前卵泡则偏小。总的看来 ,M -1处理时间短 ,回收效率高 ,方法简便 ,且分离卵泡直径较大 ,适于体外培养 ,是机械分离牛腔前卵泡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受精用液种类对牛卵母细胞体外受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9.
用犊牛睾丸细胞培养传染性牛鼻气管炎病毒(IBRV),反复冻融,差速离心提取病毒,用Triton X-100溶解,超声波处理,制成IBRV TritonX-100亚单位抗原,经SDS-PAGE电泳,其分子量在176kD-53kD之间,其中有6条清晰的蛋白带。该抗原与一定比例的白油-司盘佐剂乳化,接种育成年,经间接ELISA检测,可使接种的育成牛产生高效价的血清抗体(OD492mm=1.57)。2种不同剂量(80mg/头,40mg/头)的IBRV亚单位疫苗接种育成牛,体内抗体效价相差不显著,抗体可在体内持续12周,用IBRV TrionX-100亚单位疫苗2次接种育成牛,其体内抗体效价显著高于用灭活疫苗2次接种育成牛体内的效价。试验结果表明:提取的IBRV多肽制作的亚单位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且抗体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0.
Three strains (479 C, 778 TL, 982 LE) of 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IBR) virus isolated from latently infected calve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prototype strain of IBR virus (LA strain) in studies which included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analysis, experimental infection, and reciprocal cross protection tests in cattle. From the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analysis it appeared that the 3 "latent" viruses were derived from the same isolate, and that it differed slightly from the LA strain. However, latency does not seem to have affected the pathogenicity or the immunogenicity of the virus. This is demonstrated by the identical clinical and virologic response of calves subjected to experimental infection with the various strains under study, and by the finding that when the LA strain and a "latent" strain (982 LE) were tested in cross protection tests in cattle, they proved to be mutually protecti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