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1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解正安县山羊主要疫病的发展趋势,通过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正向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对正安县引进山羊进行布鲁氏杆菌病、O型口蹄疫、AsiaI型口蹄疫、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山羊痘等主要疫病血清抗体的检测。结果表明,O型口蹄疫、AsiaI型口蹄疫和山羊痘免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9.42%、81.18%和99.58%,未免疫的布鲁氏杆菌病、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和绵羊肺炎支原体未免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0%和3.81%。监测结果为山羊健康的引进、培育和扩繁提供了一些基础数据,对指导养羊生产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山羊痘病毒(GTPV)糖蛋白基因ORF112在疫苗和诊断中的应用,应用PCR技术扩增GTPV弱毒疫苗株AV 41ORF112基因,将其克隆到pET-32a载体,转化感受态细胞BL21,经IPTG诱导后获得与预期大小相符的约37ku的融合蛋白,为可溶性和包涵体表达。应用镍离子亲和树脂对可溶性表达的目的蛋白进行纯化,然后用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免疫荧光试验表明该多克隆抗体可以与GTPV反应,为GTPV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山羊痘病毒(GTPV)的外源基因插入区,本研究以GTPV Pellor株为模板,设计2对引物,PCR扩增AV 41株GTPV_gp024基因相邻上下游长度约1.1 kb的同源重组片段,分别插入质粒pGPT-EGFP中.插入部位在痘病毒双向启动子p11~p7.5启动的报告基因EGFP-GPT上下游,构建转移载体pEG024,并转染已感染GTPV Av 41病毒的LT细胞,经GPT加压筛选7代后得到重组病毒.结果显示,重组病毒稳定表达报告基因EGFP,从而表明GTPV_gp024基因能够作为外源基因的插入区.  相似文献   
4.
山羊痘病毒载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山羊痘病毒(GPV)为痘病毒科,羊痘病毒属的一个成员,基因组呈线性,全长约150kb,编码147个开放阅读框。GPV的胸苷激酶基因是复制非必需基因,插入外源基因而不影响病毒复制,TK基因具有高度保守性,可以作为构建重组病毒的同源臂。GPV宿主范围小,对人不具有感染性,对外源基因的耐受性强,是一种更为理想的活病毒载体。国外的研究人员已经构建了多种表达外源基因的重组GPV,我国的相关研究刚刚起步,随着对GPV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重组GPV病毒在预防反刍动物疫病中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锚定蛋白基因(Ankyrin,ANK)对山羊痘病毒的影响,试验采用融合PCR和Overlap PCR技术扩增山羊痘病毒SS株5个ANK基因(ANK010、ANK138、ANK 140、ANK141.2和ANK145)两端侧翼序列和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并将其产物连接Trans1-T 1载体构建ANK缺失的转...  相似文献   
6.
携带小反刍兽疫病毒H基因的重组山羊痘病毒构建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小反刍兽疫病(PPRV)毒糖蛋白基因H插入到山羊痘病(GPV)毒通用转移载体PtkPgpt-egfpP启动子P7.5的下游,构建了重组山羊痘病毒转移载体PtkPgpt-egfpPpprv-H。该重组转移载体转染感染山羊痘病毒疫苗株的绵羊睾丸细胞中,通过同源重组获得小反刍兽疫病毒H基因重组山羊痘病毒,通过纯化和PCR鉴定,证明小反刍兽疫病毒H基因插入到山羊痘病毒基因组中。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PPRVH基因重组山羊痘病毒的免疫原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山羊蠕形螨病、山羊疥螨病、山羊痘和山羊伪结核病是贵州常见的山羊皮肤型疾病,对贵州省养羊业发展危害严重.由于4种皮肤型疾病均表现皮肤病变,在临床诊断上极易混淆,出现误诊,错过治疗.本研究从山羊主要常见皮肤型疾病病原、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治疗及预防等6个方面进行鉴别诊断比较,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鉴定山羊痘病毒(GPV)基因组中的启动子序列,本研究预测GPV基因组中早期转录因子VETF-l和中期转录因子VITF-3基因序列之间56 bp的一段序列为双向启动子,并将其命名为Pb56。通过PCR技术将该启动子序列的两个方向(Pb56+,Pb56-)分别与绿色荧光蛋白(EGFP)报告基因融合,构建重组转移重组质粒,分别命名为pUC-TK12-Pb56(+)-EGFP和pUC-TK12-Pb56(-)-EGFP。用脂质体转染法将2个转移重组质粒以及阴性对照pUC-TK12-EGFP及阳性对照pUC-TK12-P7.5-EGFP分别转染GPV预感染的BHK细胞;采用EGFP报告基因的表达水平评估双向启动子的活性。结果表明该基因序列的两个方向均能启动EGFP的表达,初步证实了该基因序列为GPV的双向启动子;Pb56+和Pb56-的转录活性均高于痘苗病毒的P7.5启动子。  相似文献   
9.
为验证山羊痘病毒诱导BHK-21细胞出现凋亡现象的存在,分别采用HE染色、凋亡试剂盒检测、流式细胞仪检测和DNA Ladder检测,对山羊痘病毒感染的BHK[21细胞培养物进行细胞凋亡检测.不同方法检测结果均显示,山羊痘病毒感染BHK-21细胞组相同时间细胞凋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山羊痘病毒可诱导BHK-21细胞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为了建立鉴别绵羊痘病毒(SPPV)、山羊痘病毒(GTPV)和羊口疮病毒(ORFV)的多重PCR检测方法,针对GenBank中3种病毒的基因组序列,合成了3对引物,通过优化多重PCR反应条件,建立了鉴别检测3种病毒的多重PCR方法。特异性试验表明,应用该方法可分别扩增出3种病毒对应的目的片段,对大肠埃希菌、沙门菌、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细小病毒(PPV)、Vero细胞、正常羊组织的DNA和灭菌双蒸水均无扩增;敏感性试验表明,该方法最低检测量分别为30.46pg/μL的绵羊痘病毒、28.9pg/μL的山羊痘病毒和26.94pg/μL的羊口疮病毒基因组DNA;应用本方法对85份临床病料进行检测,结果与其他已建立的单项PCR检测方法结果一致,说明该方法可以用于临床上SPPV、GTPV和ORFV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