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102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14篇
  73篇
综合类   188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is paper depicted the physiographic landscape features and natural vegetation situation of study area (the eastern Jilin Province), and expatiates the definition, basic characters and its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Land Classification (ELC).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relief map, satellite photography for study area and vegetation inventory data of 480 sample sites, a 5-class and a 15-class ecological land type map was concluded according to 4 important factors including slope, aspect, vegetation and elevation. Ecologic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ECS) is a method to identify, characterize, and map ecosystems. The Ecological Land Type (ELT) was examined and applied initially in eastern Jilin Province. Foundation item: This paper was supported b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100 people” project and the Open Research Station of Changbai Mountain Forest Ecosystem. Biography: XIAO Bao-ying (1974-), female, postgraduate in Institute of Applied Ec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enyang 110016, P. R. China Responsible editor: Zhu Hong  相似文献   
2.
帽儿山地区21年生长白落叶松种源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在黑龙江省的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21年生长白落叶松种源试验林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种源间差异显著;生长性状,抗性与各种源间的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及气候因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海拔垂直梯度渐变为主,纬向渐变为辅的连续变异是长白落叶松生长性状的基本变异模式,降水量和日照时数是影响长白落叶松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用长白落叶松各种源的相关性状作聚类分析并参照地理气象因子在,遗传距离0.370的水平上将长白落叶松分布范围区10个参试种源划为6个种源区:Ⅰ小北湖种源区。Ⅱ白刀山种源区,Ⅲ完达山种源区,Ⅳ白河种源区,Ⅴ大石头种源区,Ⅵ桓仁种源区;用Duncan法对种源间进行多重比较,并用综合指数法进行选择,表明小北湖种源是长白落叶松优良基因资源中心,是该试验点最佳种源,大海林种源也是可选择种源;从长白落叶松的低等效纬度地区向高等效纬度地区调种,可望获得较大的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湖北省杨树良种基地空间布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湖北省杨树良种基地规划布局的基础上,引入遥感技术、层次分析法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利用遥感数据的实时性和遥感解译技术,提供大量的原始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和层次分析法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因素决策分析中的独特优势,对传统湖北省杨树良种基地规划布局方法进行新的尝试。湖北省杨树良种基地规划布局分成5个步骤进行:评价指标选取、指标权重确定、评价体系构建、评价因素叠加分析和评价结果分析。结果显示石首市、潜江市、嘉鱼县、赤壁市和咸安区适宜建立国家级杨树良种基地。  相似文献   
4.
根据野外采样和文献查阅,系统整理了可可的地理分布记录,并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和ArcGIS软件对可可的潜在适宜分布范围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北美洲南部、中南美洲北部、非洲西部、亚洲东南部以及太平洋美拉尼西亚群岛地区均是可可的潜在适宜分布区域。其中,中国海南、台湾南部、云南西双版纳、广东雷州半岛也属于可可的适生范围。经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线分析法验证,MaxEnt模型的AUC(Area under curve)值为0.977,表明预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各环境变量重要性的Jacknife检验表明,极端最低温度、年降雨量、年温度变化范围、最暖季降雨量对可可的潜在分布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旨在通过研究流域各月度产水量,对水资源管理和农业灌溉用水调度进行指导。[方法]以锦阳川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遥感(remote sensing,RS)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提取和处理空间土地利用、土壤及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结合降雨、气温及不同植物的根深数据,采用Thornthwaite and Mather(T—M)模型计算了水分亏缺与剩余,土壤水分补给与利用的周期及月度产流量。[结果]研究区2011年平水年全年总径流量为281.0mm,在1,3—4,6和10月,存在水分亏缺及土壤水分利用,面积加权的水分亏缺值为5.8mm;2月,11—12月降水对土壤水分进行补给;5和7—9月,存在水分剩余,面积加权的剩余值为286.2mm。丰水年(25%)、平水年(50%)和枯水年(75%)多年平均产水量分别为8.3×107,4.8×107及2.2×107 m3。[结论]研究区在丰水年(25%)的2,7—11月,平水年(50%)的2—3,7—9月和枯水年(75%)的12—2,7—9月存在水分剩余。  相似文献   
6.
通过调查并结合有关文献和植物标本研究表明,青海省蔷薇科野生果树有60种(含2个变种、1个变型),隶属于10属,占全省野生果树总数的53.6%。其中以蔷薇属(Rosa)和栒子属(Cotoneaster)最为丰富,分别有13种、12种,其次悬钩子属(Rubus)和李属(Prunus)分别有9种、8种,这4个属的种类占青海蔷薇科野生果树的70%;果实类型有梨果、聚合果、核果3种类型,其中梨果类、聚合果类占有较大比例,分别占总种数的45%和40%。青海省蔷薇科野生果树不少种类具有抗寒耐旱等特性,可作为砧木或抗性育种材料,一些种类果实营养较为丰富。青海蔷薇科野生果树主要分布于东部的黄河、湟水河及大通河流域,并划分为西倾山区、祁连山区和青南高原区3个分布区域,分析了各区的种类和分布情况;垂直分布在海拔1800~4000 m之间。另外,对几种重要野生果树资源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GIS技术在非点源污染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IS技术在非点源污染研究中日益得到重视和广泛应用,基于GIS技术的非点源污染模型应用研究已成为非点源污染研究的热点。阐述了GIS在非点源污染研究中应用的必要性,对GIS在非点源污染应用的三个层次即建立空间数据库、提取模型参数和与模型的集成应用进行了介绍,并对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多宜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土地多宜性评价为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提供多种可能利用方式的信息,它是对每一种不同的利用方式,就选择一套相应的评价指标,它选择的评价对象多,评价的结果准确度高。本文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帮助下,建立了土地空间位置图件数据库,土地属性数据库、作物生长要求生理生态知识库和评价指标模型库,对徐水县6种作物进行了多宜性评价的探索。结果显示:在计算机和GIS的帮助下,土地评价的工作效率和定量化水平的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基于WebGIS的农业面源污染信息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业面源污染研究是当前国内外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但研究大多侧重于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机理、模型和控制对策等,而缺乏一个良好的交互式的用户界面来发布、管理和分析农业面源污染,使其可视化等.本文以太湖流域的杭嘉湖平原为例,通过利用GIS及其相关技术,特别是WebGIS技术(ArcIMS、ArcSDE)的应用,建立了一个基于WebGIS的农业面源污染信息系统(ANPSPIS),以期为农业面源污染的管理、规划和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森林资源遥感调查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在GIS支持下的遥感数据预处理 样地调查 前期调查信息叠合 -图象判读 -调查因子估测的技术路线 ,充分利用前期调查图面信息、小班属性数据信息进行遥感图象判读和小班调查因子估测的技术方法 ,有效地提高了判读的正判率和调查因子的估计精度 ,并产出了 1∶1万小班基本图 ,提高了调查成果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