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04篇
林业   49篇
农学   70篇
基础科学   2篇
  76篇
综合类   475篇
农作物   95篇
水产渔业   52篇
畜牧兽医   511篇
园艺   55篇
植物保护   5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84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排方法及兔龄对家兔超排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国产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激素(LH)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分别以FSH LH(A法),FSH HCG(B法)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不同年龄的家兔进行超排处理,旨在选择对家兔有效的超排方法,比较兔龄对超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用A法对经产母兔和青年母兔处理后的排卵数分别为68枚,46枚;回收胚胎数分别为36枚,15枚;有效胚胎数分别为27枚,10枚,用B法对经产母兔和青年母兔处理后的排卵数分别为93枚,71枚;回收胚胎数分别为59枚,37枚,有效胚胎数分别为45枚。26枚。以上指标均以FSH HCG组最高,经产兔超排效果较青年兔好。  相似文献   
2.
促卵泡素3号(LRH-A3)、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等3种外源性激素均可增加体外培养条件下牦牛垂体组织分泌LH和FSH的能力。培养液中LH和FSH含量与加入的LRH-A3量呈正相关,与加入的PMSG和hCG的量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3.
采用常规超排方法,使用促卵泡素(FSH)对波尔山羊进行超排处理,其结果如下:用300IU的FSH对波尔山羊逐日渐量递减注射,在第一次配种的同时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2只波尔山羊卵巢上卵泡数和黄体数分别为50个和32个,回收的卵子数为22个,排卵率为64%,回收率为68.7%,可用胚胎率为0。本地羊超排处理后,3只羊卵巢上卵泡数和黄体数分别为66个和24个,排卵率为36.3%,回收的数为16个,回收率为66.7%,可用胚胎率为0。一以上结果表明:以300IU的FSH结合HCG对波尔山羊进行超排处理是有效的。而以相同的FSH剂量结合HCG处理本地山羊时。超排效果不甚理想。  相似文献   
4.
 选以CO39为背景的水稻抗稻瘟病近等基因系,与稻瘟菌生理小种ZC13(菌株97-151a)组成的3类典型非亲和性互作,以亲和性互作为对照,对各互作中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及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完全非亲和性互作C101A51/97-151a、高度非亲和性互作C101L AC/97-151a及中度非亲和性互作C104 PKT/97-151a,POD比活性接种后即开始明显升高,48h前达到高峰,升高趋势一直持续到7d完全显症时,幅度基本与各互作非亲和程度呈正相关;亲和性互作CO39/97-151a接种后40 h POD比活性才开始升高,4~6 d达到高峰,峰值也较大。3类非亲和性互作PAL比活性在接种后0 h或16 h开始较明显升高,整个互作中形成3~4个较明显的峰;亲和性互作中PAL比活性一直明显下降。3类非亲和性互作外切几丁质酶比活性接种后即开始升高,基本一直保持升高趋势,在40 h前幅度较大,并形成1~3个较高的峰;亲和性互作外切几丁质酶比活性接种后即开始大幅度升高直至完全显症,48h后幅度远高于非亲和性互作。3类非亲和性互作β-1,3-葡聚糖酶比活性在24 h内开始较明显升高,在48h前形成2~3个较明显的峰;亲和性互作在接种后β-1,3-葡聚糖酶比活性即开始升高,在48h后显著高于非亲和性互作。讨论了POD、PAL、几丁质酶及β-1,3-葡聚糖酶参与水稻抗稻瘟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苗期初筛、复筛、抗谱测定和田间自然诱发试验等不同鉴定方法,对经分子检测证明已整合有碱性几丁质酶基因和β-1,3-葡聚精酶基因的22个转化系的转基因水稻植株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研究,筛选出对稻瘟病的抗性比原种对照七丝软占有明显提高的一系列转基因水稻品系,其中表现高抗的有来自F4-9转化株系的7个品系。高抗材料的R7代品系,经室内抗谱测定及田间病圃试验结果,仍然表现高抗稻瘟病。本研究通过转基因技术,成功地将优质感病品种改良成高抗品系,研究结果证明了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培育抗病水稻新品种是一个非常有希望的育种途径。  相似文献   
6.
7.
试验旨在探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β-胡萝卜素(β-C)对牦牛皮下脂肪颜色及组织维生素A含量的影响。试验选取12头2~3岁牦牛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3个重复。各处理组日粮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对照)、720(低剂量)、1 440(中剂量)、1 620 mg/d(高剂量)β-C,饲养90 d后,分别测定牦牛脂肪、肌肉色度、背膘厚度及不同组织中β-C和代谢产物维生素A的含量,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β-C,牦牛背部、胸部脂肪及半腱肌的黄度值(b*)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亮度值(L*)和红度值(a*)没有显著变化(P>0.05);牦牛背膘厚度在中剂量组达到最大值;对照组牦牛血清中β-C及维生素A含量显著低于各试验组(P<0.05),且维生素A含量随β-C添加量的上升呈上升趋势(P<0.05);牦牛皮下脂肪、腹腔脂肪、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及空肠等组织器官中β-C含量在中剂量组均达到最大值,除肝脏中维生素A含量较高外,其他组织中维生素A含量在各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日粮添加β-C影响牦牛皮下脂肪颜色,且在中剂量组牦牛皮下脂肪、心脏、肝脏、脾脏及空肠等组织器官中β-C含量达到最大值,故推荐其最佳摄入量为1 440 mg/d;在日粮中添加β-C影响牦牛肝脏和血清中维生素A含量,对其余组织器官中维生素A含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β-胡萝卜素羟化酶(beta-carotene hydroxylase,BCH)是植物类胡萝卜素合成代谢中的关键限速酶,为获得烟草β-胡萝卜素羟化酶2(NtBCH2)基因序列,采用同源克隆法从烟草中分离NtBCH2的基因组DNA序列,基因登录号为JX101477。结果表明:1)同源克隆法从烟草中克隆出NtBCH2基因,NtBCH2基因组DNA全长2131bp,cDNA为1 083bp,含7个外显子和6个内含子。2)NtBCH2蛋白有309个氨基酸,分子量为34.79kD,具有7个糖基化位点,11个磷酸化位点,4个跨膜域。3)系统发育树与BLAST分析表明,NtBCH2是番茄的SlBCH和辣椒CaBCH2的同源基因;GENEVESTIGATOR数据库芯片结果表明,NtBCH2在幼嫩的茎和子叶中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纯化的重组猪抑制素蛋白质毒素残留情况以及重组猪抑制素蛋白质稳定性,本研究利用鲎试剂、气相色谱和SDS-PAGE方法对重组猪抑制素蛋白质中的细菌内毒素、β-巯基乙醇的残留量及其蛋白质在不同温度、极端p H值和反复冻融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经过3次等电点沉淀洗涤后,重组猪抑制素蛋白质中细菌内毒素和β-巯基乙醇的残留量大幅减少。通过在不同温度下的处理发现,重组猪抑制素蛋白质在4℃环境下较稳定,可以长期保存;但在37℃时,稳定性快速下降,随着温度上升而降解加速。通过极端p H值和反复冻融试验发现,重组猪抑制素蛋白质对极端p H值和反复冻融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
Weaning may cause oxidative injury, immune response impairment, apoptosis and other injuries in piglets. Oxidative and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ERS) can elicit inflammatory responses, and persistent oxidative and ERS also may lead to apoptotic cascades,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the pathogenesis of multiple diseases. β-carotene, a natural carotenoid, has potential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oxidant functions. However, the effect of β-carotene on apoptosis in weaned piglets and the detailed molecular mechanism remain unclear. In this study, we found that β-carotene decreased malondialdehyde (MDA) levels and increased the activities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nd 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 in piglet serum. β-carotene could inhibit the mRNA levels of caspase-3 significantly, but had no significant inhibitory effect of the mRNA levels of caspase-9 and caspase-12 in the piglet jejunum. In addition, β-carotene decreased the activation of GRP78, CHOP, and JNK/p38 MAPK and the ratio of Bax/Bcl-2. Furthermore, β-carotene had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activation of ERS and apoptosis-related signals in TG-induced IPEC-J2. In the present study, β-carotene pre-treatment attenuated the ratio of Bax/Bcl-2 and prevented TG-induced increases in the level of PERK-CHOP and IRE1-JNK/p38 MAPK pathway activation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Overall,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β-carotene may protect weaning-induced apoptosis through inhibiting 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