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旨在探索红缘天牛越冬幼虫的耐寒性。采用热电偶法和昆虫生理生化的主要研究方法,测定越冬幼虫的过冷却点、冰点、含水率、脂肪含量、糖原含量和血淋巴中游离氨基酸种类及质量浓度,并分析上述指标变化与幼虫耐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大小幼虫的过冷却点与冰点均无显著差异(P0.05);幼虫经5℃1d处理后,过冷却点升高,冰点降低,均呈现显著差异(P0.05);含水率由71.89%减至69.97%;血淋巴液中谷氨酸、缬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和脯氨酸占总量的百分比均有所提高;脂肪和糖原含量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说明:红缘天牛越冬幼虫具有较强的过冷却能力,通过调节血淋巴液中氨基酸质量浓度的变化抵御短时间低温环境变化,提高其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
二化螟温带和亚热带地理种群的滞育特征与抗寒性差异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了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北京和福州两个地理种群滞育诱导、低温存活、过冷却点和滞育幼虫抗寒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北京种群在22℃、25℃和28℃下滞育诱导的临界光周期分别为13 h 55 min、13 h 44 min和13 h 6 min,显著长于福州种群的12 h 35 min、12 h 30 min和12 h 25 min。采自于北京的田间种群滞育幼虫过冷却点达-15.13℃,显著低于北京实验种群(-8.28℃)和福州实验种群(-7.60℃),表明自然环境的调节与诱导作用和滞育幼虫的抗寒性高度相关。在-25℃~-10℃测试范围内,随着温度下降,二化螟滞育幼虫的死亡率明显上升,但不同种群的死亡率有明显差异。在相同低温下北京实验种群的半致死时间(LT50)长于福州种群,表明随着地理纬度的上升,二化螟种群的耐寒性增强。二化螟滞育与非滞育幼虫的体重差异显著,滞育幼虫体内含水量低于非滞育幼虫,但蛋白质及糖的含量均高于非滞育幼虫,表明幼虫体内蛋白质、糖和水含量与抗寒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利用电导法测定龙香×早酥等三个杂交组合杂种后代的抗寒性,通过生物统计学方法研究杂种后代电解质渗出率综合平均值R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梨抗寒性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杂种后代趋中变异,平均抗寒水平介于双亲之间,但有超亲植株出现.  相似文献   
4.
冰核细菌对棉铃虫结冰温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以棉铃虫为对象,采取喷雾和喂食两种接种方法,研究了冰核细菌对昆虫的结冰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接种的冰核细菌均能明显提高棉铃虫的结冰温度,但不同接种方法间存在差异。喷雾接种的虫体结冰温度比对照高5.14-10.79℃,接种1天后就将结冰温度提高5.90℃,在棉铃虫化蛹后还能将结冰温度提高7.71℃。喂食接种虫体接种两天后才与对照的结冰温度之间出现明显的差异,能将结冰温度提高2.25-4.56℃,化蛹后仅能将结冰温度提高0.93℃。试验证明,冰核细菌能在昆虫体上起到异源冰核的作用,从而提高虫体的结冰温度。为探索一条利用生物冰核降低越冬害虫的过冷却能力,诱发虫体在较高温度下发生结冰,破坏细胞组织,造成虫体死亡,以此来提高越冬害虫的死亡率,压低来年虫源,减轻危害的促冻杀虫新途径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推进和人们对园林植物多样性的需求,提高园林植物应用范围和种类是园林工作者不断探究的课题。详细阐述了园林植物抗寒性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并对对园林植物抗寒性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用分光光度法、液相色谱法及氨基酸测定仪等测定了桑螟越冬幼虫虫体、血淋巴中蛋白质、氨基酸、小分子碳水化合物等的含量变化,并分析了该类物质的含量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虫体与血淋巴中的蛋白质在越冬期间相互转移,过冷却能力变化与血淋巴蛋白质含量的增减一致,12月至翌年2月间是血淋巴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时期,此期的过冷却点亦最低;丝氨酸、丙氨酸、酪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的含量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含量与过冷却点的变化一致,随着寒冬的到来迅速上升,随着越冬期的结束又迅速下降,这5种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影响着桑螟幼虫的过冷却点和抗寒能力的变化;桑螟越冬幼虫以“小分子碳水化合物(海藻糖、甘露醇、山梨醇)氨基酸(丝氨酸,丙氨酸,酪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甘油蛋白质结合脂肪”组成抗寒物质系统。  相似文献   
7.
为预测桑螟的虫口密度及种群变化,研究了桑螟越冬幼虫体内水分、脂肪、甘油与抗寒性的关系。越冬幼虫体内含水量随气温下降逐渐减少,过冷却能力随体内水分的减少而增强,越冬后期随水分的增加而降低;越冬幼虫过冷却点的变化与体内结合脂肪的含量变化呈正相关,即过冷却能力随结合脂肪含量的升高而增强,降低而减弱;从越冬初期进入越冬期后,幼虫体内甘油含量逐渐增加,1月份增加幅度最大为1810%,越冬后期随温度升高,体内甘油含量下降。过冷却点的变化随甘油含量的不断增加而逐渐降低,12月和翌年1、2月,甘油含量最高,分别为972、1082、887mg/mL,其过冷却点也降至最低,分别为-1838、-1888和-1969℃;3、4月甘油含量逐渐减少,过冷却点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