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9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97篇
林业   435篇
农学   105篇
基础科学   75篇
  235篇
综合类   573篇
农作物   125篇
水产渔业   42篇
畜牧兽医   188篇
园艺   49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杉木林杆材阶段能量积累和分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研究 ,多以干物质量作为指标 ,这对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效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必须把生物量与能量结合起来 ,因为生物量和能流的研究 ,是人工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中最主要的一环 ,是研究物质生产、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础。关于森林各组织器官的热值和能量的研究 ,国内外许多学者做过这方面的工作。刘世荣等 (1990 )研究了落叶松 (Larixgmelinii)林群落能量积累、分配、固定和转化的规律 ;陶金川等 (1990 )探讨了银鹊树 (Tapisciasinensis)群落的生物量和能量的现存量 ;张文其等 (1995 )对鹤山…  相似文献   
2.
采用L_9(3~4)正交设计方法筛选血耳菌丝体液体培养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设计方法以血耳Tremella sanguinea菌丝体的生物量为测量指标,对血耳菌丝体液体培养基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血耳菌丝体液体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蔗糖7.5g·L-1、麦芽糖7.5g·L-1、麦麸7.5g·L-1、牛肉膏3.5g·L-1、MgSO4·7H2O0.5g·L-1、KH2PO41.5g·L-1、VBl4mg·L-1,pH自然。28℃培养96h,其生物量可达4.29g·L-1。  相似文献   
3.
我国生物质能源技术开发状况与专利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科技文献和专利信息,对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的范围、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做了系统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4.
实验分别采用以Ca3(PO4)2或卵磷脂为唯一磷源的液体培养基接种真菌(F2),在25℃,180r/min条件下振荡培养132h,通过不同时间取样测定培养液的pH、速效磷含量、菌丝体重和菌体所吸收的磷含量,研究真菌F2的生长动态及解磷能力。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液pH逐渐降低,溶磷量逐渐增加,菌体重量增加;菌株的溶磷量、菌丝体重量与培养液的pH存在负相关关系;F2解无机磷(Ca3(PO4)2)的能力要强于解有机磷(卵磷脂)的能力;F2菌株在摇床培养108h时,菌丝体重量达到最大值,其解磷效果也最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添加外源重金属和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土壤重金属胁迫对小白菜生长状况及生物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土壤添加外源Cd、Pb、Zn进行室内盆栽试验,设置不同浓度的胁迫试验,研究不同浓度重金属胁迫作用下小白菜生长状况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在生长初期,Cd、Pb、Zn胁迫对小白菜生长并未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小白菜生...  相似文献   
6.
对果洛州大武滩藏嵩草沼泽化草甸典型样地的植物群落结构及植物量进行了调查,结果为:该草地植被由24种植物组成,隶属13科22属。藏嵩草为优势种,次优势种植物有华扁穗草和鹅绒委陵菜。植被多样性指数(H′)为3.06,生态优势度指数(D)为0.82,均匀度指数为(J′)值为0.96。地上植物量干重为558.7g/m2,地下植物量为6734.13g/m2。地下植物量主要分布在0~10cm处,为4071.7g/m2,占0~30cm植物量的60.46%。草地地上植物量按经济类群划分,莎草类、阔叶草类和禾草类植物分别占鲜重的69.9%、26.28%和3.78%;占干重的75.3%、20.3%和4.4%,草地植物群落以莎草科牧草为主。  相似文献   
7.
海岸带复合农林业水杉林带生物量估测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海岸带复合农林业不同立地类型(旱作田和水旱轮作田)水杉林带生物量的测定资料,建立了水杉林带树干、树枝、树叶、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及全株生物量模型。经择优分析,确认数学模型lny=a+b.lnx为水杉林中器官生物量的最优估测模型;以树冠体积(c^2h)估测枝、叶量的效果好于对树干体积(D^2H)的估测效果;其余器官生物量的估测则以D^2H为佳。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矿物质能源短缺,广西自治区的情况尤为突出,能源对外依存严重。以广西自治区生物质资源具有代表性的23个县为例,分析当地主要农林生物质资源现状及利用情况,结果显示,当地生物质资源丰富,每年可产生生物质资源超过4 500多万t,用于生物质发电可以替代1 900多万t标准煤,将有助于缓解广西自治区能源对外依存程度,减少环境污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不同施肥模式对稻田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方畅宇  屠乃美  张清壮  易镇邪 《土壤》2018,50(3):462-468
为了综合评价中国南方稻田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速效养分及水稻产量的影响,并找到最佳施肥模式,本试验在浏阳市北盛镇、荷花镇和达浒镇3个不同基础地力水稻田块从2013年起进行田间定位试验,比较不施肥、常规施肥、60%化肥+40%有机肥(秸秆+紫云英)和单纯施用化肥处理的水稻产量和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变化。3年定位试验表明:不同施肥模式相比无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水稻生物产量,以60%化肥+40%有机肥处理最为显著,且生物产量表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通过提高水稻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使水稻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60%化肥+40%有机肥处理相比不施肥、纯化肥、常规施肥处理分别增产38.3%~62.4%、1.7%~9.6%、8.4%~12.0%。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表现出60%化肥+40%有机肥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的规律,且速效养分含量逐年递增,而纯化肥处理速效养分逐年递减。从当季作物产量而言,低肥区应加大化肥在有机无机配施中的比例,但从长远培肥地力方面,应适当加大有机肥在配施中所占比例,对于中高肥区则可逐步增加有机肥施用比例。不施肥会降低土壤肥力,而施肥具有明显培肥地力的效果,60%化肥+40%有机肥的施肥模式培肥地力效果最为显著,有利于增加水稻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0.
Foliar pathogens such as Zymoseptoria tritici and Puccinia striiformis causing septoria leaf blotch and yellow rust respectively can cause serious yield reduction in winter wheat production, and control of the diseases often requires several fungicide applications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Control is typically carried out using a constant fungicide dose in the entire field although there may be large differences in crop development and biomass across the field. The objective of the study reported in this paper was to test whether the fungicide dose response curve controlling septoria leaf blotch and other foliar diseases in winter wheat was dependent on crop development and biomass level. If such a biomass dependent dose response was found it was further the purpose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to optimize fungicide inputs in winter wheat crops applying a site-specific crop density dependent fungicide dose.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vestigating fungicide dose response controlling foliar diseases in winter wheat at three biomass densities obtained growing the crop at three nitrogen levels and using variable seed rates. Further the field experiments included three fungicide dose rates at each biomass level, an untreated control, and 75%, 50% and 33% of the recommended fungicide dose rate and the experiments were replicated for three years. Crop biomass had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occurrence of septoria and yellow rust with greater disease severity at increasing crop biomass. In two of three years, the interaction of crop biomass and fungicide dose rate had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disease severity indicating a biomass-dependent dose response. The interaction occurred in the two years with high yield potential in combination with severe disease attack. If the variation in crop density and biomass level obtained in the study is representative of the variation found cultivating winter wheat in heterogeneous fields, then there seems to be scope for optimizing fungicide input against foliar diseases site-specific adapting the dose according to crop density/bioma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